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保险消费者利益保护是现代保险立法的核心。由于我国保险市场发展不成熟,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以及保险市场诚信缺失等问题的存在,我国保险消费者利益不断遭受侵害。因此,应通过保险业的诚信建设、法律制度的完善、监管制度的加强以及惩处力度的加大来有效维护保险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诚信是保险的生命线。我国保险行业诚信现实不容乐观,这其中既有保险人在经营与理赔方面的不诚信行为,也有被保险人不如实告知或骗赔等不诚信行为。本文追根探源,分析保险行业不诚信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并指出健全保险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保险监管,加大保险公司的信息披露力度,在全民范围内强化诚信意识,是树立诚信保险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保险业的迅速发展,投保人、被保险人在投保和理赔中的不诚信行为呈上升趋势,且危害巨大。这使得保险市场行为监管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对保险机构违规行为的监管,还应包括对保险欺诈的防范和惩治。保险市场行为监管中所涉及保险监管者、保险机构与投保人这三方的利益存在博弈关系。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违规经营的保险机构和进行保险欺诈的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处罚力度,调整对保险机构市场行为监管的具体内容和措施,促进对监管者监管效果的评价和相关处罚制度的建设,完善保险公司风险评估机制,加强保险诚信宣传和社会监督等措施,提高市场行为监管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内保险市场缺乏诚信的现状,提出"如何构建保险市场诚信制度"的命题.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引出"保险诚信制度是博弈重复进行的、共有信念的和自我维系的系统"的研究视角.在此基础上将传统、文化、社会心理等一些不可观测因素作为嵌入性制度约束条件纳入到保险诚信的重复博弈中.从政府干预经济、产权制度、文化变迁和制度变迁等理论视角出发,提出构建保险诚信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存在着逆向选择效应和道德风险效应。我国目前发展保险市场中出现的投保人诚信缺失、保险欺诈等现象,是在现有的个人信用体系缺位的制度安排下授受信主体间动态博弈的均衡结果。建立以个人保险信用体系(包括征信与评价两方面内容)为重点内容的保险信誉机制,通过实现信誉信息的高效率传递,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还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弈的环境条件,从而有利于信誉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保险市场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博弈论认为,制度的形成是当事人从不合作到合作的一个动态的博弈进化过程.依赖宣传教育与法制惩戒手段来治理商业上的诚信缺失已被证明可靠性不高.本文在对旅游合作项目中诚信缺失界定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双方、多方的监督合作博弈模型以及成本收益函数,通过线性优化求解分析,获得治理诚信缺失行为的有效途径,以此促使经营者诚信自律和道德伦理进化.  相似文献   

7.
诚信是实现保险公平交易的基本原则。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保险交易双方就必然围绕逆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展开定价博弈,产生引致性内生交易费用。本文通过对保险交易的诚信博弈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交易中的保单定价博弈问题,进而探讨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保险市场交易总体和个体的利益控制与福利损益问题。  相似文献   

8.
诚信是保险业生存的基础,是保险业健康发展的前提。近十几年,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但问题也不断暴露,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我国保险市场诚信缺失现象日渐严重。保险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经营的对象是风险,风险的大量集中,客观上就要求保险公司减少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尽可能避免欺诈等各种不诚信行为。本文通过对保险业诚信现状的分析,提出加强诚信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保险公司基层组织的声誉管理是建立和维护保险公司良好声誉的重要途径,而声誉管理的关键是如何提高保险代理人的诚信度。保险活动是一种重复博弈而非一次性博弈行为,为了实现长远利益最大化,理性代理人会自觉通过诚实行为开展业务。但代理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为了减少代理人的不诚实行为,必须对其加强监管,建立和维护保险公司的良好声誉。通过博弈分析可知,加重对监管人员失职行为的处罚可以有效地降低保险代理人的不诚实行为。  相似文献   

10.
蒋丽君 《全国商情》2009,(22):45-46
诚信是保险业生存的基础,是保险业健康发展的前提。近十几年,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但问题也不断暴露,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我国保险市场诚信缺失现象日渐严重。保险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经营的对象是风险,风险的大量集中,客观上就要求保险公司减少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尽可能避免欺诈等各种不诚信行为。本文通过对保险业诚信现状的分析,就如何加强保险业诚信建设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讨价还价的博弈模型揭示了讨价还价的本质,即讨价还价的结果反映双方的力量对比。但是讨价还价的博弈模型与现实生活中讨价还价的具体行为又有许多不相符合之处。文章在分析讨价还价博弈模型的基础上,提出讨价还价博弈论模型的一个现实补充,更好地解释现实世界中的讨价还价行为。  相似文献   

12.
2009年6月证监会启动新股发行改革,直指“市场化”目标,新股发行市场投资者问的竞争博弈加剧。基于演化博弈视角,引入噪声交易理论,刻画我国新股发行市场投资者理性行为与非理性行为的动态变化,模拟市场变动的理论演化路径,应用新股发行市场的月度数据做实证检验,验证演化博弈模型的理论路径与现实相符,最后,结合演化博弈模型动态路径与实证结果来总结新一轮新股发行改革的特征,指出市场化改革提高了新股发行市场的理性程度,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非理性行为,而新股发行的信息揭示与风险提示将是下一阶段改革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实施进度和效果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行为偏好和合作态度。通过对中央与地方政府就自主创新实施中动态博弈分析指出:分权化改革背景下形成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目标取向和行动上的差异加剧了政策博弈,结果给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造成了阻力。中央与地方政府自主创新行为的合作则必须协调、明确各级政府自主创新战略的具体职责;重塑地方政府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构建激励相容、利益均衡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员工持股计划是对企业所有权的安排 ,通过调整利益关系而实现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对企业整体利益的配置 ,从而激励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整体利益的实现依赖于管理者和员工之间长期重复合作博弈的均衡结果。员工持股计划只是给均衡的合作解的实现提供了潜在可能 ,合作的均衡解的实现还依赖于管理者可信任的合作声誉 ,管理者的合作声誉基础是企业有明晰的产权和对管理者业绩的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15.
股份公司委托代理非合作博弈的现实动因与博弈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股份制企业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现实博弈中 ,大量存在的乃是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非合作博弈。文章从经理人现实行为偏好选择对这种行为偏离及相应对所有者利益偏差进行了分析 ,并从合作博弈设计角度进行博弈改进 ,这包括解雇威胁收益的设计实施、利益趋同化设计及信息增进等  相似文献   

16.
财产保险市场违规行为监管是我国现阶段保险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揭示违规行为监管过程中保险公司与监管机关的互动行为,本文构建了财产保险市场违规行为监管博弈模型,结合模型的混合策略均衡,提出并分析了财产保险违规行为监管检查策略,以促进监管方式的改进和监管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引入博弈论的经济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大型居住区的社区商业重复投资问题,并提出发展社区购物中心是解决社区商业重复投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有限理性和效用理论告诉我们,由于有限理性中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和人类目标的多元化,人们在经济行为中并不单纯追求纯粹的利益目标。特别是在政治、军事、文化等冲突中,非利益目标的重要性往往超过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由此决定了人们很可能采取一种非理性博弈行为。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审视经济中的非理性博弈行为。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公平偏好的同事压力及团队合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行为博弈论为分析工具,通过引入纯粹自利偏好之外的公平偏好,研究了同事压力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团队合作的激励机制,指出由很强的公平偏好单独形成的内部同事压力,以及由惩罚成本不太高的同事惩罚和强度不太弱的公平偏好共同形成的外部同事压力,对团队合作都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因此,培养和增强员工的公平偏好是促进团队合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对非营利组织来说,提高自身持续发展能力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是其目标之所在。实现这一目标,非营利组织必须建立一个固定的社会捐赠群体来获取稳定的资金来源。通过一个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的分析可知,非营利组织在管理和运作中只有充分披露所接收的社会捐赠款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才能满足捐赠人的信息需求并使其享受到捐赠行为所带来的效用,进而采取进一步捐赠行动,非营利组织也由此提高其社会公信力,并能持续地获得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