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选取2009-2011年发生会计舞弊的157家上市及配对样本为研究对象,从会计舞弊三角形理论出发探讨了形成会计舞弊行为的动因因素。研究表明,总资产增长率和现金流量比率和总资产收益率低的公司财务压力较大,容易发生舞弊,而内部控制尤其控制环境、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的不完善为会计舞弊行为提供了机会,当压力和机会共存时,舞弊者道德约束失效转而为自己的舞弊行为寻找"合理化"理由。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会计舞弊三角理论,对内部控制如何发挥防范会计舞弊风险问题进行探究。剖析内部控制与会计舞弊三动因的关系,得出薄弱的内部控制形成会计舞弊的机会通道,同时内部控制制度设置的不健全激化了会计舞弊的压力和动机,也影响了舞弊者“合理化借口”的思维路径。最后,从内部控制五要素角度分析如何防范会计舞弊。  相似文献   

3.
舞弊通常是指为获得非法利益采用不法手段所实施的故意行为。舞弊的种类、内涵及其结果往往因舞弊者的性质、动机和需求的不同而各异。本文主要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含义、种类、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治理会计舞弊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防止舞弊最有效的监管机制是增加舞弊者的风险和惩处力度违规成本过低    当代经理人:你认为CFO屡屡超越 道德底线,原因是什么? 薛云奎:公司财务舞弊一直是困 扰国内外资本市场的一个主要问题。 公司之所以会通过舞弊的方法来粉饰 公司经营业绩,无非是期望能以较低 的成本获取资本市场上的资金。 防止舞弊最有效的监管机制是增 加舞弊者的风险和惩处力度。如果公 司屡有舞弊而又不会被侦知或惩处, 就会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舞弊者的行 列。 当然,建立监管机制本身也是有 成本的,而且,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本身 还需要时间。即使美…  相似文献   

5.
舞弊是企业内部治理的顽疾,正日益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利用2021年“企业反舞弊联盟”的问卷调查数据,基于舞弊三角理论,分析中国企业反舞弊现状及其成因。研究显示:企业反舞弊形势仍然严峻;舞弊案件主要发生在销售与采购环节;舞弊者中29岁左右的人占比最大;女性舞弊者远远低于男性,但有上升趋势;高层舞弊者人数不多,但造成的损失重大;大部分舞弊者事前与顾客或供应商的关系异常;舞弊损失金额与舞弊行为持续时间正相关;内部举报是舞弊发现的第一渠道;审计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更早发现舞弊;最重要的舞弊证据是会计数据;解雇是企业惩罚舞弊者的最常见手段;不能将舞弊者法办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足够的证据。进一步分析发现:机会是发生舞弊的第一要素,其中内部控制问题排名第一;借口是发生舞弊的第二要素,其中舞弊带来的后果不严重是最主要的借口;贪婪在压力因素中排位最前。在此基础上,基于舞弊成因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框架从经营管理者、会计人员及注册会计师的角度,分析了其进行会计舞弊的条件,认为只有三者的舞弊期望净收益同时大于零时,即超过舞弊临界点,他们才有合谋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可能;并就如何约束会计舞弊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在机制的完善上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对会计舞弊识别监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会计舞弊的大量实践证明,人类固有的局限(如喜欢显耀的心理、追求享乐的冲动和不可避免的疏忽大意),会使大多数舞弊留下蛛丝马迹。这些征兆和蛛丝马迹在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上的异常表现,就是舞弊学上的所谓预警信号(Warning Signs)或称“红旗”标志(Red Flags),关注预警信号是发现和防范会计舞弊的捷径之一。舞弊过程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行为本身、舞弊获得利益的转化、舞弊行为的掩盖。其中,舞弊者暗中实施舞弊行为是很难被当场抓住的,而舞弊利益的转化也由于是在企业外部秘密进行而不易被发现。因此,监管机关通常只能…  相似文献   

8.
刍议“非诚信”成本与会计诚信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诚信行为的成本(即非诚信成本)和收益的不对称性是非诚信行为的真正原因。当前经济社会中造假者获得的利益远远大于其造假成本,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和个人恪守诚信原则成为了一句空话。要建设诚信社会,重塑会计诚信,必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增大非诚信成本,使造假者承担的造假成本远远大于获得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舞弊行为是人类社会的一大顽症,威胁着社会活动的正常运行,会计舞弊就更为严重了,不仅给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蒙上了一层阴影,还严重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那么什么是会计舞弊呢?会计舞弊是指会计人员为了个人或单位的某种利益需要而在会计资料中作假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从事职务工作时完成的有预谋的活动.事实证明,一旦发生舞弊,结果肯定是两败俱伤,舞弊者经济处罚、法律制裁等让自身羞辱的教训,及对自身的前途造成严重地影响;受害方也受到经济损失和名誉等负面伤害.就观察和研究税务中存在的会计舞弊行为,分别从个人所得税、车船使用税、资源税等税种加以分析,对维护国家和社会经济财产,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有所益处.  相似文献   

10.
张作民 《财会通讯》2010,(9):125-127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是自利的,证券市场中有许多现象符合"经济人"假设。上市公司为获取利益最大化而进行会计舞弊,监管者也追求效用最大化。本文对双方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后发现:如舞弊比不舞弊收益大,上市公司选择舞弊,如舞弊被罚严重则选择不舞弊;监管者觉得监管效用太低会选择不监管,如监管失职受处罚监管成功受奖励,监管者会竭力监管。应对监管者和舞弊者采取积极有效地奖惩措施,以提高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11.
董利 《价值工程》2012,31(23):177-178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经济犯罪活动屡见不鲜,其中,最为常见的当属会计信息欺诈事件。会计信息是否真实,是否存在会计欺诈问题,影响到广大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会计信息欺诈不仅挫伤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同时使得整个会计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因此,减少并杜绝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欺诈事件,是社会大众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蜀馨 《价值工程》2010,29(36):5-6
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现状严重,其原因既有现行财务法规、政策和体制的弊端,也有企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利益驱使人为造假等因素。要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管理是会计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王大江 《价值工程》2012,31(16):106-107
导致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主要是:会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偏低;从业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政府监督的不利;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滞后性;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等等,对此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和完善会计法规体系;加大处罚力度,提高造假成本;完善企业的会计管理机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力度;健全监督机制,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会计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起着很大作用。因此,在实践中企业必须充分意识到会计管理对于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作用,并客观地分析会计管理对经济效益的主要影响,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手段强化企业会计管理,以此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15.
卞启运 《价值工程》2010,29(28):69-69
责任权利的不统一,总会有一些舞弊事项发生,保险公司内部也不乏舞弊现象,本文就如何将这些隐蔽的很深的舞弊现象查个水落石出做了简要的探析。  相似文献   

16.
刘爽 《价值工程》2012,31(18):292-293
本文对会计舞弊这一行为的研究锁定在道德这个主观层面上,将其界定为是一种非道行为来加以研究。文章首先明确了道德与经济的一致性,然后在经济学效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反向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研究结果显示该种规律用来解释连续性会计舞弊最有效,从而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于迎霞 《价值工程》2011,30(11):134-135
国家不断治理会计作假,而会计作假的手法也在不断翻新,越来越隐蔽和复杂。会计作假严重影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妨碍预测及管理的正确性,严重的甚至会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本文就如何防范会计作假进行了浅析,措施包括加强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大惩处力度,同时追究企业领导连带责任、进一步加强会计内部监督,强化内部审计与责任分工、加强外部监督,完善外部法律法规,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职业道德、会计监管、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等方面入手,浅析如何建立和完善会计经济机制,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行为,减少会计舞弊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职业道德、会计监管、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等方面入手,浅析如何建立和完善会计经济机制,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行为,减少会计舞弊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信息价值及效益的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管理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不计信息成本、不考虑信息效益的情况,要求管理会计信息的形成和使用以信息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使信息的效果及其经济性两个方面统一起来,在创建一个管理信息系统、获取一项经济信息时,要按其"效益"(价值减成本后的余额)的大小来比较和选择不同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和信息来源渠道。那么,什么是信息成本、信息价值,信息效益又应如何计量呢?本文试对此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