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旅游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开发追求片面的经济利益,导致旅游地土地资源的利用出现诸多问题;旅游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指能够持续满足旅游业发展及当地社会发展的土地生产力和景观环境需要的土地利用,调查土地资源、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和公众参与是旅游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PCA的龙口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建设用地弹性是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因素。[方法]文章以山东省龙口市为研究区,引入建设用地弹性系数,构建包括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3个因素、19个因子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客观评价2004—2015年龙口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与变化。[结果] 2004—2015年龙口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水平逐年提高,2015年达到相对最高值; 2004—2015年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可持续水平持续提高,生态环境可持续水平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过程波动较大;人口变化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加不协调、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消耗的不协调以及耕地环境污染可能成为目前龙口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提高村庄用地集约度;提高土地投入产出效率,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倡导发展生态农业,减少耕地资源的污染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的管理工作。国土资源部在通知中要求,各地开展土地整理工作要从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出发,十分注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将工作的重点放在现有农地、灾毁土地和各类工矿废弃土地、撤...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紧缺且污染严重;耕地资源逐年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加剧,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其次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第三是严格保护耕地,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私用;第四是加大水污染治理,创建节水型社会;第五是加大环保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5.
衡阳市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城镇化进程背景下衡阳市的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特征;衡阳市土地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耕地减少与人口增加的反差明显,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土地污染严重,环境恶化明显;土地利用协调度低,土地开发超强度和土地利用低集约化并存;人类经济活动频繁,人为水土流失增强;从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协调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关系,保证农地质量不再下降,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等5方面提出促进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定于2003年9月13日~16日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年会主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中国土地学会将组团参加,并在会议期间举办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青年土地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为主题的分会场。征文内容包括: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2. 土地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机制、法制与体制;4. 经济快速发展新形势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5.“三农”问题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产权制度创新;6. 城乡协调发展与基本农田保护;7.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8. 青年土…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耕地资源态势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耕地资源锐减,人地矛盾愈加突出,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分析了该区耕地资源的现状,提出了可持续利用对策,包括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加大土地执法力度;改造中低产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后备资源;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土地整理工作,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等。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水平较低的现实,认为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实现该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就制约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几大制约因素,提出了切实保护现有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集约开发耕地、提高耕地质量、整治水土流失、开垦宜农荒地、发展生态农业及增加科技投入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循环经济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倪杰 《农村经济》2006,(9):79-81
我国土地资源的严峻形势迫切要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选择。本文在对循环经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内涵阐述的基础上,指出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必须树立循环经济观,并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洋 《农村经济》2000,(10):30-32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物质资源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基础的载体。近一个多世纪以来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 ,人类不断扩展生存空间 ,加大对土地的利用强度 ,人地矛盾加剧。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水旱灾害频繁 ,土地资源所支持的生态系统面临危机 ,直接危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后代人的生存。如何合理利用土地 ,创造可持续利用的土地资源条件 ,是实现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一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及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重建以林为中心的农林生态系统,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加大农业环境问题的综合整治;发展生态效益型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高全民生态意识,强化农业环境管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减轻农业外部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解决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主要围绕产量展开带来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突破农业生产力提升的不可持续性和空间有限的困境,从而有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理论分析推导,实践归纳总结,政策引领分析。[结果]农业是与自然关系密切的产业,农业可持续生产力的提升也必须从资源、环境和生态这些方面寻找根本驱动力,紧紧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三型"农业展开。[结论]提升农业可持续生产力要突出3个创新:(1)体系创新,即用生物农业和物理农业构建高效生态农业体系,以逐步替代化学农业;(2)产业创新,即以建立在农业废弃物循环经济基础上的静脉产业促进生产农产品的动脉产业,形成高盈利静动脉产业联合体;(3)模式创新,即创建高效生态农业特效模式,为提升农业可持续生产力找到特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杨文杰  周庆生 《林业经济问题》2000,20(3):178-179,182
本文研究了榆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困难,提出本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及措施:依法治理生态环境,巩固已经取得的治理成果;加强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设;切实搞好植树种草工作;加强农村能源综合开发;保护利用水资源;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科技推广,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4.
小浪底工程对黄河下游湿地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湿地是具有高度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必须加以保护。当前,因工农业采水、排污、围垦、破坏水土、引黄淤地、过度狩猎和捕鱼等造成黄河下游湿地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小浪底工程将对豫北大天鹅保护区产生复杂的影响,还对黄河河滩及背河洼地生态环境、古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改良产生不利影响。提出应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强化湿地保护的法制监督;积极开展湿地科学研究;加强对典型湿地的保护,应首先着眼全局。  相似文献   

15.
主体功能区制度背景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现实命题,而目前国内学者专门针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研究尚不多见。农业在浙江重点生态功能区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存在着经营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水平不高以及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加剧等问题。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可持续农业,具有区位条件优越、资源优势独特、生态环境优良的优势,但也存在耕地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推广困难的劣势,同时面临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机遇以及资源空间压缩、劳动力资源流失的挑战。应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和"限制"准则出发,发展节约型农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培育绿色精品农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休闲观光农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并实施一系列保障措施,实现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农田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且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绿洲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以玛纳斯县为研究区,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和GIS技术,选取相关景观格局指数,对农田盐渍化景观格局及土壤盐渍化程度与景观格局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以轻度盐渍化农田为主,农田土壤盐分在水平方向的变异程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总体来看,农田斑块形状较规则、简单且面积变化幅度较大。(2)类型水平土壤盐渍化程度对农田斑块面积影响显著,随着土壤盐渍化程度增加而农田斑块面积减小。盐渍化程度对类型斑块间距离影响明显,轻度盐渍化程度农田斑块呈集中分布,而其它类型类型斑块间距离较大,相对分散分布。(3)斑块水平土壤深度(0~100cm)范围内,土壤含盐量与农田斑块形状、面积和邻近斑块数关系密切。盐渍化农田盐渍化程度愈重,其农田斑块形状愈复杂,农田斑块面积愈小,农田斑块邻近斑块数愈少。中层盐渍化程度对农田斑块形状和面积影响相对较大,底层盐渍化程度对农田斑块集中连片分布特征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长期以来,粮食生产与生态保护一直是一对矛盾综合体,为了实现粮食安全目标,人们往往忽略对于生态的保护,通过对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机理的分析,提出更好的宏观调控政策。[方法]采用因果分析法对粮食安全框架下的粮食生产和生态保护的演进关系、影响形式和内容进行了研究,最终给出了二者协调发展的粮食宏观调控政策设计对策。[结果]首先,不合理粮食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主要体现在水土流失、水资源浪费、化学物质的残留和生态环境的污染;其次,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反过来影响了粮食生产的数量和质量,进而对粮食安全产生了威胁。[结论]为了保证粮食安全的目标,长期牺牲生态环境的做法已经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这种后果不仅仅表现为当前的生态失衡,更严重威胁了未来的粮食安全。因此,要充分发挥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加强生态功能设计,具体可从建立农业自然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的制度机制、加强政府生态农业的主导型地位及投入水平、以技术进步支撑保护农业生态和粮食安全和以法律手段规范保证相应措施的顺利实施4个方面进行设计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由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叠加形成的农业景观复杂多样,具有生产、生活、生态3种功能,随着农业生态环境日益遭受破坏,对其进行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有利于促进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以四川省为例,从压力—状态—响应3方面构建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确定权重和隶属度大小,对研究区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根据模糊关系评价结果,四川省农业景观生态压力的最大值为0. 111,处于中等风险水平;生态状态的最大值为0. 139,处于中等风险水平;生态响应的最大值为0. 091,处于较低风险水平。[结论]四川省农业景观生态仍有很大的空间需要优化,农业景观生态对于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省未来在农业景观生态方面应保障且降低现有的生态风险等级,确保兼顾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农业生态功能并举。  相似文献   

19.
生态足迹是一种从生态学角度来衡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进行比较来定量的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生态足迹模型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度标尺,主要反映人类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的强度。研究采取宏观形势分析与微观数理模型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以生态足迹模型为评价手段,通过对2000~2013年山东省农业资源开发强度和生态系统承载力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山东省人均生态赤字由2000年的3.662 2hm2/人增至2013年的7.709 4hm2/人,而2013年生态赤字率更是高达1709%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讨论分析了山东省严重生态赤字产生的原因主要为5点:一是人口的大量增加,从1980年到2013年,山东省人口增加了近2 500万;二是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镇化与农业生产相互争地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耕作制度的改变、重用轻养和环境污染等造成地力、肥力下降迅速;四是水资源匮乏的加剧与地下水污染加重并存;五是人类活动干扰和环境污染加剧等因素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失衡加剧。由此提出应对措施,要改变山东省目前面临的生态状况,推进山东省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硬性约束条件,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合理有序的五化同步发展步骤,建立健全法制约束机制,以五化协同为最终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农业产业链优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当农业信息生态处于失衡状态时,农业产业的价值增值效率就会受损,文章应用信息生态理论研究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整合与提升,由此探索现代农业产业链的优化路径,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信息化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该文以点、线、面的逻辑递进思路,从信息生态位视角研究了农业产业链中信息的功能生态位、资源生态位和时空生态位;从信息生态链视角分析了农业产业链中信息流转映射出的物和资金的运转问题;从信息生态系统视角剖析了农业产业链中信息资源、信息主体和信息环境3个系统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结果](1)农业产业链的横向与纵向延伸是实现其优化的基本路径,合理布局和增加其中的信息生态位,可有效提升产业链的优化效率;(2)农业产业链中各环节的有机整合是提升其价值增值的关键举措,而基于信息生态链监控下的人、财、物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协同则成为必然选择;(3)实现农业产业链整体素质的提升是其优化的终极目标,从信息生态系统的高度统筹规划产业链发展是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现实需求。[结论]对柑橘产业链的实证研究表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发展为运用信息生态理论优化农业产业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构建相应的产业信息生态系统理论框架对提升产业竞争协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意义重大,无论在宏观政策制订和微观产业指导中都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