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性文化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发展存在许多方面的缺陷,这些缺陷仅通过经济的发展是无法完全解决的,应该更多通过非经济领域的发展。非经济领域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文化。从这些年的发展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数量上绩效还不错,但质量上不容乐观。鸦片战争时期我国GDP就已经排名第一,但是我们的GDP主要是靠茶叶等  相似文献   

2.
赵晓霞  高志婕 《乡镇经济》2008,24(11):83-87
文章通过对实践背景、理论背景和政策背景的分析揭示目前克服农村文化贫困的必要性,从文化理性的缺乏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忽视两方面阐述了农村文化贫困的主要现状,强调文化因素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反作用,主张文化贫困是造成经济贫困的重要原因,旨在通过对非经济贫困问题的深入探讨,找到和谐社会视角下农村反文化贫困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颜旭 《黑河学刊》2008,1(1):8-10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我国文化领域空前活跃和繁荣,各种思想文化激烈碰撞、整合,呈现多元文化并存的态势。这种多元文化夹杂着许多非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已经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产生了冲击,并成为理论与实践中不可回避的难题。面对难题,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意识形态的一元性,牢固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4.
论市场经济中的国家经济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的经济职能,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经济发展阶段,其外廷和强弱差别较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主要是为了弥补市场缺陷,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家经济职能理论的历史考察,分析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失灵”,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国家经济职能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5.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缪经铨,马启新,张锦明我国新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就是要保证劳动者具有较高的积极性,企业具有充分活力,保证商品经济是微观经济主体间的基本经济关系,市场是普遍的联系纽带等等。这些只有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较圆满、较如意的实现。一...  相似文献   

6.
文化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发展影响的现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的提出源于经济领域,但绝非局限于经济领域,它是一个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不可逆转的进程。文化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文章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分析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和诣社会,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目标,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反映了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而如何协调推进经济领域和非经济领域的改革,是今后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挑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聂美 《魅力中国》2014,(23):39-3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演变,各地区之间、各国家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其竞争的领域和内容也出现了多元化,除了常规的经济领域、军事领域、政治领域之外,也开始涉足国家文化、价值观念、法律制度等方面,这些都是国家软实力的代表。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基层文化建设的角度探究了国家软实力发展的相关问题,国家软实力提升要从基本构件要件的基层文化发展做起,实践证明,做好了基层文化建设,国家软的实力自然而然的就会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9.
刘天才 《魅力中国》2014,(1):128-128
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内涵上讲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现代化的基本领域看,现代化是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个人等社会诸方面的深刻变革在内的系统工程”[1]。在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这几者当中,经济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标志。而包括经济现代化在内的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是由科学技术推动的。我国经济、社会进步发展必须由科学技术来推动,已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郭燕鹏 《魅力中国》2014,(24):20-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不再是单方面的经济问题,同时还要注意先进文化的建设,而这正是目前农村先进文化发展之后以及文化作用能够得出的结论。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农村范围内广泛地传播先进文化内容,就能够培养出无数先进的新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农村文化建设所具备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然后具体阐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希望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现就有关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12.
赵东 《改革与战略》2015,(3):164-168
按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精神,在文化产业领域内,陕西国有文化企业需要大力面向非国有、非公有资本增资扩股,这不仅有利于发展陕西文化产业领域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更有利于助推省域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陕西国有文化企业要面向非国有资本增资扩股,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股份制改革;营造环境,鼓励引导国有文化企业增资扩股;创造条件,推进国有文化企业上市。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最高境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涵盖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荣辱观”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是民族的灵魂所在,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就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和谐企业建设提供思想武器、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4.
《山东建设》2005,(19):14-14
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现就有关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15.
郝柏林 《魅力中国》2011,(4):207-208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纳入规划,摆上日程,使乡镇文化站建设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 农村文化事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全面发展和奔小康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农村文化事业的基础性工程,最基层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乡镇文化站,无疑则对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对于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起到至关重要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方生 《南方经济》2000,(1):9-13
文章认为,人们对问题的认识总是有一个过程,作者说,改革开放以前的较长一段时期,曾一度认为市场经济、资本市场以及劳动力市场等等,跟社会主义经济都是不相容的。把这些东西跟社会主义“靠”起来,结合起来,看作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那是在学习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后的事。这个有思想转变的问题。今天要把非公有制经济跟社会主义联系起来,看作是社会主义经济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通过学习,转变思想。文章主要从十个方面回答了《经济》一文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需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通过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二是通过提高农村公用设施供给水平,减少农民生产、生活类支出;三是通过文化建设,为农民提供非物质方面的福利。而解决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问题,都离不开乡村组织、特别是乡村经济组织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林丽 《魅力中国》2010,(33):212-212
城市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中的文化工作搞好了,必然影响和带动广大农村的文化建设,对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转变社会风气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城市社区是居民休养生息的地方,又是城市基础工作的对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重视和加强社区性的群众文化活动。现就社区文化及其建设作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论企业跨国经营的文化适应问题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徐益东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日益密切,一方面,任何经济活动都是以一定的文化样式进行的,都直接或间接地蕴含着各种文化因素,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因之上的,文化“弥漫”于整个经济领域。另...  相似文献   

20.
徐英 《魅力中国》2014,(20):220-22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经过五四文化运动、太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以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各革命阶段的发展,其成就和胜利无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对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历史启示在于:强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文化发展多样性并存,坚持从人民群众的立场出发实现文化繁荣发展。坚持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建设的协调发展,坚持文化建设中实事求是与勇于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