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通常情况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交易都是货币性交易,比如购买原材料,以现金偿还债务等。涉及货币性资产、负债等的交易,属于货币性交易,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补价),通常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  相似文献   

2.
3.
一、引言 所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比如,煤矿企业以自产的煤炭换入其他企业的汽车、建筑物、生产原材料等非货币性资产。在类似上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对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以及损益的确认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会计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陈芳 《中国电业》2004,(8):42-44
区域电网公司组建、区域电力市场设立后,区域电网需要匹配怎样的资产管理体制,特别是500千伏电网资产管理体制,对于其能否胜任新角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7.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核算中,出于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交易的双方都不轻易确认交易的收益.只有在涉及到补价时,由收到补价方确认收益,且只是确认已实现部分收益.但在税法规定中,却并没有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特殊规定条款.这就说明税法中是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看作普通购销业务进行处理的,属于视同销售业务.  相似文献   

8.
9.
10.
《冶金财会》2000,(12):2-2
<正> 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制度创新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客观要求,国家财政将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通过对国有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方式的调整,进一步加大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支持力度。在资产配置方面,对优势企业,通过重组上市、并购等方式,实现国有资本的优化集中,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对劣势企业实行关  相似文献   

11.
非货币性交易,顾名思义,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其交易的对象主要是非货币性资产。比如,企业以其生产的产品换入所需的原材料,在这项交易中,企业换出的产品属于非货币性资产,而换入的原材料也是非货币性资产,没有涉及货币性资产。那么,非货币性交易发生后,如何对其进行核算,从而解决如何计量换入资产的入帐价值,以及如何确认和计量换出资产的损益的问题。在非货币性交易情况下,无论是一项资产换入一项资产,或者一项资产同时换入多项资产,或者同时以多项资产换入一项资产,或…  相似文献   

12.
13.
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货币形式表现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是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质量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建设部1993年提出成本降低率要比上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亏损面比上年减少30—40%;1994年又提出到1996年全国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亏损  相似文献   

14.
15.
一、无形资产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企业的经营要素可以按形态和流动性分为两部分,即由固定资产、原材料、资金等组成的有形资产和由商标品牌、技术专利、商业秘密、著作权、专营特许权、商誉等组成的无形资产。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表明,无形资产在现代企业经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无形资产是企业最大的资产据国际权威的资产评估机构调查估计,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是有形资产的4~5倍,一个企业可能拥有的无形资产达数十项。英国学者查尔斯·汉迪也曾估计“一个单位的智力投资通常是帐面价值的三、四倍”,这种情况在国外比比皆…  相似文献   

16.
17.
混合型非地勘企业是指地勘单位与社会企业合作,联营或用国有资产兴办的集体企业。本文分析了混合型非地勘企业资产权界定的难点,提出了操作程序和计算公式,较好地解决 各所有者对资产所有权所占份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和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业档案与资产财务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地摆在人们日常一切经济活动的砝码上,自觉与不自觉的被推到标识杆的顶端。因此,必须对企业档案与资产的关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严格企业档案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企业改革的需要,也是档案部门面对企业改革必须解决的一项配套工作。  相似文献   

20.
电网企业推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二个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固定资产是电网企业的核心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一种新的资产管理理念和方法。根据资产全寿命周期理论,剖析了电网资产的寿命周期性、双重性、系统性和变动性等4个特性,提出了开展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面临的在资产全寿命周期固定资产基础管理方面、成本费用准确归集方面的难点问题,从转变管理理念、破解技术难题的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