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引言 国内外学者对中国能源消费与能源需求影响因素的关系做了大量研究.多数从中国能源需求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能源价格等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中国能源消费与变量之间的均衡关系。林伯强应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建立中国能源需求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能源需求的决定因素,得出能源总消费、GDP、能源价格及结构变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路正南研究了产业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两者之间有极大的相关性。但是对能源消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多变量分析研究比较少。因此,本文拟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甘肃省1985~2007年能源消费和各变量的时间序列.建立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  相似文献   

2.
以综合能源系统中需求响应机制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起源并给出确切定义,梳理国内外关于综合能源需求响应机制的先期研究,分析该机制在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分析表明:随着以能源互联互通为主流方向的现代能源体系的逐步建立,综合能源需求响应机制发展迎来历史机遇,但由于受到不确定性、复杂性、行业壁垒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实施综合能源需求响应机制仍存在诸多技术瓶颈和体制机制障碍,必须投入人财物,加大对综合能源系统不确定因素的预测分析,深化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设计和精准建模理论研究,以提升综合能源需求响应的准确性和可控性;加强综合能源需求响应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示范;建立健全有利于综合能源需求响应机制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促进综合能源需求响应机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长三角地区1997~2016 年的能源消费总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特征, 基于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了该地区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口、人均GDP、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进步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与已有研究不同, 本文技术进步指标的测算同时纳入技术投入和技术产出因素。结果表明, 各影响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强度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 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人口, 每增长1%, 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加1.914%, 其次分别是人均GDP、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进步; 整体技术进步实现的碳排放的减少量小于其带来的增加量, 技术进步水平并未达到使碳排放减少的程度; 人均GDP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关系的研究结果不支持倒“U” 型的库兹涅茨曲线观点。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工业化进程的基本结束,中国能源需求的峰值已经到来,未来能源需求的增长点在于高端制造业和生活消费.能源不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供给和需求之间可基本实现平衡,这有利于形成能源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有助于推动中国能源体制改革.技术进步将催生根本性的能源革命,应建立鼓励竞争与创新的能源市场机制.建议适度放松依托国内资源来保障能源供给的指导思想,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加强能源国际合作,以全球资源视角优化和保障中国能源供给,以国际化来调整化石能源供给结构,推动能源供给革命;优化有关标准,推动智慧能源发展,实现普遍节能,促进能源消费革命.2050年,中国能源需求总量将下降到30亿吨标准煤,并基本稳定下来.在供给侧改革与经济增长路径变化的共同作用下,未来30多年中国能源供需结构将出现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国际能源治理体系呈现“碎片化”和“无序化”趋势,全球能源发展进入重大变革期。基于“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模型,针对全球能源转型发展新形势,设计了可持续转型、能源独立和新能源加速3种碳中和情景,在有关中国人口、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的假设基础上,系统模拟了大变局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情景下,中国能源需求将在2030-2035年达到42.8亿~43.8亿吨标准油峰值,之后维持在40亿吨标准油以上水平,其中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需求将先后达峰,达峰后需求快速下降,非化石能源则逐步成为能源和电力供应主体。为保障能源转型的顺利推进,需持续提升能源供给质量,把握好能源转型节奏,加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创新,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大力推进能源与关键矿产的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中国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6.
能源革命是以技术革命为推动力的全面变革,涉及供给侧革命、需求侧革命、体制革命、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目的是推动消费者在不同的供给来源与方式、不同的消费结构与模式、不同的技术路径上实现更为多样、自由的能源选择.在低油价下,推动能源革命不应该靠提高石油价格,而是应该通过机制创新与技术进步,让清洁能源有更好的经济性.借力“一带一路”,推动亚太地区的能源合作,有利于中国推动国内的能源市场化改革和资源优化配置.中国能源供给侧革命的主要突破方向:非常规化石能源的发展;传统能源清洁化;发展以柔性消纳为主要特点的智能电网;形成燃料之间的竞争,推动能源体制改革,提高市场效率.中国能源需求侧革命的主要突破方向:灵活的燃料能源单元;以“互联网+”为支撑的能源产品与能源系统网络化,分布式与集中供应相互融合的自由能源,节能以及自律的能源消费.  相似文献   

7.
未来中国交通运输部门能源发展与碳排放情景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交通运输部门未来能源的需求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对这些因素作合理的假定,可以对中国未来20年该部门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进行详细的预测。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三个指标共11个影响因素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岭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显著地与能源效率正相关,技术进步会提高能源效率;第二产业比重的提高会降低能源效率;煤炭消费比重提高也会降低能源效率,而石油消费比重提高则会提高能源效率。此外,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和市场化均会显著地改善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2011年上半年全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电力供需形势。预测下半年的宏观经济走势更为复杂,电力需求增速总体平稳、电力装机增速低于用电需求增长,煤电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偏紧,以缺少电力为主,并有扩大之势。提出了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解决煤电之间的矛盾以及构建综合能源运输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主要以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需求的可能影响为基础, 基于1985 ~2015 年的相关数据, 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 (VAR) 初步分析了 “去产能” 对我国能源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影响。 研究表明,“去产能” 在短期就能改善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 从而有助于增进能源使用安全; 在长期, 还有助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从而改善能源的供应安全; 但其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是通过能源结构间接发生作用的,因此, 希冀通过 “去产能” 快速改善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企业内部这个视角,来探讨知识转移对企业的绩效影响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知识转移与企业绩效成正相关.该文利用多元回归方程以及SPSS软件进行实证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优化对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针对当前产业结构研究的局限性,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投入产出表相结合,基于投入产出有关数据,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产业网络结构进行定量化研究,利用ucinet软件从密度、中心度、中介中心性和小团体等多个方面对产业经济联系进行量化分析,构建产业结构网络模型,直观的展示产业部门之间关系,对促进产业升级提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浅议基于绩效考核视角的煤炭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内控运行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应当建立基于绩效考核的内部控制指标评价体系,形成激励与惩罚功能并存的约束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内控系统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利用各类展览促进煤机装备销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手段。如何做好展前筹划、展中宣传、展后总结,达到满意的展会效果,是办好展会必须深思的问题。通过对展会必要性的论述,各阶段重点事项的归纳梳理,提出了参展各环节的重点及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尤其强调了如何处理好加强宣传和保护知识产权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在假定活动可分割的基础上,针对资源波动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遗传算法的资源优化方法.首先在已知活动工期的基础上,确定项目工期,继而确定关键工序和非关键工序,并利用基于二元表示的遗传算法,对每个可分的非关键活动在其ES(最早开始时间)到LF(最迟结束时间)的范围内进行调整,以优化资源分配.最后引用一个示例,表明了提出的方法在资源优化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代企业信息资源呈现出的分布、异构和松散耦合的特点,在分析目前工作流技术所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SOA架构的工作流管理系统,该系统采取Web Services技术,屏蔽了软件平台之间的差异,使系统具备异构系统之间的集成并适用于企业分布式的异构环境。该系统具有易维护、重用性强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煤炭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其价格波动受多方面的影响。从供给、需求、进口3方面入手,运用VAR计量模型对煤炭价格进行研究,得出煤炭供给量、煤炭需求量、煤炭进口量3个因素对煤炭价格影响的程度和时滞,并针对当前我国煤炭价格下滑的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煤炭供给、煤炭需求、煤炭进出口、煤炭价格等多个方面,全面介绍和分析了国际煤炭市场运行情况;并对2014年9月国际煤炭市场进行了预测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岗位评价为企业战略发展和获取核心竞争力提供了非常明确的操作方向。然而现行岗位评价方法过多关注工作本身和所需知识技能,缺乏将岗位价值与公司战略紧密联系的逻辑关系,忽视了岗位评价的战略性思考.文章从岗位时战略贡献的视角入手,选择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实施的基础工具,构建出基于战略贡献的岗位评价因素研究流程图,参照岗位评价要素库,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出基于战略贡献的岗位评价通用因素、等级、权重和等级赋值。  相似文献   

20.
从煤炭供给、煤炭需求、煤炭进出口、煤炭价格等多个方面,全面介绍和分析了国际煤炭市场运行情况;并对2014年8月国际煤炭市场进行了预测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