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架     
《中国西部》2013,(9):124-125
走在孩子的后面作者:汤勇著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年:2012-7上架理由:这本书有点像家教辞典,但这是一个家教老师的观察笔记。60多个孩子的真实教育故事,邀您一起来探讨什么是好的教育,教师和家长如何面对这一代孩子。孩子是一首诗,篇篇都如奇花异草,却是长在现实的土地上。那些有血有肉、鲜活的青春少年一个个跃然纸上。那不是文章,而是一部部MV,立体而生动!老师跟学生是师生关系,准确地说老师跟孩子更像是师徒关系。能读到这本书是老师的  相似文献   

2.
庄晓蓉 《走向世界》2008,(11):48-49
2008年新学期开始,青岛市民王先生还是像往年一样,给在市南区某小学读五年级的女儿买齐了各科的辅导书,让孩子带到学校。结果孩子放学回来告诉他,老师说这学期不再买辅导书,只要把课堂的知识掌握就可以了。这让王先生喜出望外,本来就不赞成孩子做那么多练习题,以前是老师要求孩子买这样那样的练习题,家庭作业也往往就是写课外辅导书上的练习题,所以非买不可。  相似文献   

3.
微言微语     
《中国西部》2013,(12):130-131
微话题@小学神作逼疯老师@江财国际:#小学生神作逼疯老师#【小学神作逼疯老师:拣4张500元春天的草像大球】近几天,网上一篇篇"逼疯老师"的小学生作文被网友们纷纷转发。小学神作逼疯老师引发热议,语文老师们说,这样的作文并非只是个笑话,"小学神作"背后是孩子们缺乏生活体验、缺乏情感交流。FusenW:孩子的作文没有常识、没有体验、没有情感,已经不是一  相似文献   

4.
自制与制胜     
国外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一群儿童分别独自走进一个空空荡荡的大厅,在大厅里最显著的位置为每个孩子放了一块糖。测试老师对每一个将要走进去的孩子说:”如果你能坚持到老师来叫你出去的时候还没有把这块糖吃掉,将对你有一个奖励,再给你一块糖。就是说,你将得到两块糖。如果你等不到老师来就把糖吃掉,那么你只能得到这一块。”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辍学的农村孩子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这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孩子在成长历程中对文化知识重要的重新认知,这是一次对“没有知识就没有选择权”的反思,这是更是一个将我们的视线再次引向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那些辍学少年的大大感叹号。  相似文献   

6.
高云龙 《东北之窗》2012,(22):97-97
西岗区建设小学的四年一班,是个与众不同的班级:全班35个学生,有31个是“外来娃”。但四年一班的与众不同,还因为他们有一个好老师,她就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班主任李娟。  相似文献   

7.
霍君英 《魅力中国》2011,(15):287-287
选择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让自已的子女身心能够健康全面发展?大多数的家长们都将目光盯向那些有点“知名度”的学校。其实小学阶段的教材都非常简单,不同学校的老师的差距也不会太大。孩子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培养学习习惯,可以选一个相对好的班级和负责的老师。无数家长和老师的经验是:小学阶段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大大超过一所好的学校。丽且除了学校,小学家长需要配合的方面多一些,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8.
孩子的笑总是真实的、无畏的,当我们在济南市经九路小学的校园中偶遇一群上着活动课的孩子的时候.这种感觉越发的强烈起来,他们最开心地笑、最放肆地跳,孩子童年的记忆往往可以影响他们一生的成长。当教育变成一种创意.创意的优势就会逐渐显现出来,在济南市经九路小学学习的每一个学生都盼着上一堂叫做“科技教育”的课,老师由主角退居到配角的位置.学生成了课堂上真正的主宰的课。经九路小学校长滕静雯说.我们的目的很简单.教育不是学生的负担.也不是老师的负担,上课需要一点激情和方法来带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意在教育上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9.
上周,一位老师跟我说,一位妈妈跟她打电话,态度很严肃,说自己儿子的同桌,—个女孩儿玲玲,居然跟儿子说自己看了一本黄书,里面有睡着的人,没穿衣服,长得像蔡依林。老师把玲玲叫来询问,问玲玲是不是跟同桌说过一本书,里面有没穿衣服的人,玲玲一听,马上就眼泪汪汪的,吓坏了,班主任宽慰说:没有批评你,只是问一问哈。  相似文献   

10.
王文 《魅力中国》2013,(34):160-160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他能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去探索科学领域的规律。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学生对自己的学科感兴趣,那么,你如何坚持和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低年级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刚入学孩子的心理及教学学科的特点,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激发孩子学数学的兴趣,带领孩子进入数学的乐园。  相似文献   

11.
杨琳 《魅力中国》2014,(1):198-198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骨干力量,是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有人说学生是班主任的影子,时间长了,学生和班主任从性格到言行举止,到看问题的方式方法,都越来越相近。特别是小学班主任,是孩子入学的启蒙老师,对今后孩子的成长影响更大。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健康的身心,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相似文献   

12.
马玉国 《魅力中国》2013,(11):201-201
在数学教育界有这样一个笑话,说台湾一位学者设计了这样一道二年级小学数学题:在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头羊,问船长几岁?参加测试的台湾学生有2/3的人答案是43岁。测试大陆的学生时,竟有88%的人答案也是43岁;因为他们认为此题不可能加,所以只能减,而不敢写上“此题不能做。”这是一则笑话,然而作为一名有着二十八年教龄的小学数学教师,我则笑不出来,因为这则笑话的确不是“空穴来风”。我们之一代当老师的,从小当学生时,就崇拜老师、服从老师,很少敢挑战老师的权威,也不敢讲自己的思路。长大当了老师,也觉得学生服从我,崇拜我,把我讲授的内容听会,练会,考个高分,课堂纪律好,就很有成就感。比如学了“笔算除法”,老师讲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我们的学生有向老师提出:“笔算除法能从低位除起吗?”。如果还有学生再提出一个高智商的问题“老师,笔算加法、减法、乘法都是从低位算起,为什么笔算除法就一定要从高位除起呢?”这时,会不会有的老师已经很不耐烦了。会说:“你怎么事那么多,书上就是这样规定的,教你怎么算,你就怎么算。”如果真的老师这么说,试想一下,今后,这个孩子还敢“异想天开”吗?还敢“思维和创新”吗?慢慢地,在学生的心中,就会逐渐形成听老师的没错。这就是中国学生,很听话,很刻苦地去记忆、模仿,就是不敢自主地思考和质疑,没有了疑问哪会有思维呀,没有了思维就更谈不上创新了。  相似文献   

13.
曾经有一位家长对我说过一句话:这些孩子对你们老师来说,只是你们教的成百上千学生中的一个,但对我们家长来说,那就是我们家族的一代人啊。是啊,一个孩子,是一个家族的一代人,这一个个孩子加起来,不就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一代人吗?  相似文献   

14.
霍庆 《中国西部》2013,(36):136-141
《孩子,你得自己走》是一本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这本书的作者苏拉是位中文博士,书中主要向我们讲述了她自己是如何在儿子海洋从出生到小学毕业期间一步步地锻炼着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的。苏拉认为,在所有亲密关系里,唯有亲子关系是以分离为目的的。家长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渐分离的过程。如果家长是在真正地、理性地爱孩子,就必须学着放开孩子。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学会独立和自强,这是一种能力,谁也夺不走的能力,这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财富。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周刊》2004,(1):24-25
一位农民说:“分分毛毛的收入都给孩子念书去了,从小学到大学,家里现在没有任何积蓄。所有的收入包括孩子打工的收入现在都全部用于还债。”  相似文献   

16.
没有照片,这个画面却通过记者的报道在千千万万人心中定格;汶川县映秀镇小学29岁的张米亚老师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一息尚存,而用血肉之躯挡住钢筋水泥的张老师生命已经远去。乡亲们怎么也掰不开他拼。死护着孩子而变得僵硬的双臂。  相似文献   

17.
一叶知秋     
一 对话 家长:狮子老师,你好,我想得到老师的帮助,以便能更好的跟我家中的一个12岁男孩沟通。 我先介绍一下这个孩子的特点吧,这是我个人对他的认识。他很聪明,这是他最大的优点,但是缺点却很多,在家里显得很自私,只想到自己,对只有一岁多的妹妹也不能有半点忍让。在学校,没有团队精神,对学习没有目标,不知道学习是为什么。他说是大家学习他才学习的,如果大家都不上学了,他也可以不上,上不上学,跟他以后有没有能力,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井辉 《魅力中国》2010,(11):201-201
几年的教学经验深深的让我明白,小学阶段的孩子,唯一促使他们学习的动力就是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计算机知识,掌握操作本领,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水平。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探求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动、爱学,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人们总是用许多华丽优美的辞藻来赞美老师,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用心血哺育着祖国的下一代,说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说老师是粉笔,以自己的生命来向学生传播知识;说老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最光辉的职业。为什么人们会这样赞美我们的老师呢?这是因为我们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支撑人类社会这一雄伟建筑的一根大石柱,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润滑剂,是社会躯体中一个最活跃的细胞。  相似文献   

20.
张振华 《宁波通讯》2012,(16):69-69
朋友给我讲过一个小故事。他家是顶楼,正计划把露台封包成阳台,不料被才读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制止"了。孩子一本正经说:"老师讲过这是违法的,我不要爸爸妈妈被抓进监狱!"眼看孩子都急得眼泪汪汪了,于是此事作罢。这位朋友开车从不系安全带,也是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