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月,国家颁布了《工伤保险条例》。自《条例》实施后,工伤保险的覆盖面迅速扩大,不仅从过去的国有企业扩大到集体、外资、私企等各类企业,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也将逐步纳入。然而,在工伤保险覆盖范围迅速扩大的同时,一些“瓶颈”问题浮出水面,成为制约广大劳动者享受工伤保险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2.
《工伤保险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对劳动者来讲,《工伤保险条例》扩大了保险覆盖范围,能够更好地保障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因工作而遭受事故伤害和患职业病后获得医疗救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的权利。但是,也应该看到,有部分企业,特别是未参加工伤保险的改制企业,千方百计逃避对工伤职工的工伤保险责任,出现了不及时给遭受事故伤害的职工申请工伤认定;在职工对工伤保险待遇不明了的情况下,与职工私了;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做出后,拒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等情况,严重损害了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那…  相似文献   

3.
<正>站在苏州的角度理解“高质量充分就业”高质量充分就业包含着“高质量”“充分”和“高质量充分”三个维度。从劳动者的角度看,高质量充分就业涉及个人对就业活动的感受度、满意度,包括收入水平、身心健康、家庭事业平衡等;从企业的角度看,表现在能够为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环境和企业文化“软”“硬”两个方面,也表现在激发劳动者积极性、体现个人价值并实现企业价值上;从政府部门的角度看,就业工作不仅仅是民生工作,也是经济工作、社会工作;从城市的角度看,  相似文献   

4.
工伤保险在世界范围内实施最广,立法最早。现代劳工工伤补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因此,工伤保险堪称社会保险的“鼻祖”。我国入世以后,这一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无一例外地对此表示出极大的“关注”。一、形势:挑战与机遇并存国际劳工组织(ILO)统计资料表明,全球每年职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工伤事故多发,工伤保险对减轻企业和个人因此造成的经济压力发挥着重大作用,但工伤保险也存在运行效力不足等现象,很多雇员即使参加了工伤保险,在遭遇工伤事故后也不主动走工伤保险补偿这条路,更加倾向于“私了”或民事诉讼索赔。实际上这不仅不符合工伤保险的设立目标,也不利于雇员合法权益的维护,其中工伤保险补偿模式则可能是主要问题。不同的工伤保险补偿模式都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各区域实践模式也存在不同,因此需要针对工伤保险补偿模式进行明确,从而改善工伤保险补偿模式规定不一或缺位等问题。本文主要围绕工伤保险补偿模式展开论述,介绍了几种工伤保险补偿模式,并进行了工伤保险补偿模式的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6.
工伤保险的覆盖人群以职业为关联,当劳动者不幸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就能获得及时的医疗救治和相应的经济补偿。2015年,国家将在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建筑业中推行工伤保险,对于农民工而言,是极大的好事。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农村劳动者同样在工作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作业风险,农村劳动者同样需要有工伤保险的保障。因此探索在农村劳动者中建立工伤保险制度不仅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工伤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7.
法律限制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只能请求给付工伤保险待遇,而不能提起人身损害赔偿诉讼,其目的在于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降低用人单位的经营成本,同时使劳动者得到及时可靠的赔偿,减少劳资冲突。司法实践中,参加了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和职工基本都能实现各自的目的。工伤赔偿难,不仅是工伤职工个人的维权问题,更暴露了政府公共管理的缺失。  相似文献   

8.
工伤保险是因工伤而起,为工伤而立。在最初发展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为了保障工伤人员及其家属享有相应待遇的权益,二是为了分散企业的风险,因此,当时医疗赔付和生活保障自然成了工伤保险的主体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欧美一些国家逐渐认识到,工伤保险的作用不应仅限于这种被动的工伤赔付,应该积极地从源头上采取措施来控制工伤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伤害,从而降低工伤赔付。1964年,国际劳工组织第121号《工伤事故津贴公约》也明确要求:“每个成员国必须把制定工业安全与职业病预防条例”写入条款,要求实施工伤…  相似文献   

9.
2009年以来,国务院拟修改完善《工伤保险条例》,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如何让劳动者享有更多、更为公平的工伤保险待遇,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工伤保险新规,推动工伤保险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受到伤害的,应该认定为工伤。但在具体工伤认定案件中,《条例》对“工作场所”的含义没有做出具体的解释,因而产生很大争议。事实上,该问题的解决必须把握正确的方向,即应该以劳动者利益优先保护原则作为出发点,并兼顾用人单位的利益。工伤是“因工而伤”,凡是与劳动者的工作存在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处所都可界定为“工作场所”。  相似文献   

11.
《数据》2004,(11):25-25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年老、工伤、患病、失业、生育等情况下,有依法获得帮助和补偿的权利。该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劳动者因工伤残的,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可见,只要劳动者的伤残构成工伤而不论其是否照章操作所造成,其均有权依照劳动法的规定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对工伤保险待遇这一问题,劳动部《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  相似文献   

12.
各地动态     
北京7月1日起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员工将享受工伤保险北京市劳动保障局近日向社会公布,自今年7月1日起,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不含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加北京市工伤保险社会统筹。由用人单位为所有员工缴纳工伤保险费,个人不缴费。由北京市劳动保障局、人事局、民政局、财政局下发的通知要求,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在《北京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的“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和浮动档次表”中有对应行业的,其工伤保险缴费费率按照对应的行业类别基准费率执行,其他事业…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工伤保险及实行工伤保险的意义工伤保险也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和其他工作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长期接触有毒有害因素引起职业病伤害后,由国家或社会为负伤、致残者和死亡者生前供养亲属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德国工伤保险制度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年笔者随劳动保障部社保中心工伤保险制度考察团赴德国对其工伤保险制度进行考察。先后访问了德国工伤保险工商业同业公会及其所属的工伤预防研究机构,与对方官员及专家就工伤保险立法、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等问题进行了会谈,在全面了解德国工伤保险基本情况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德国工伤保险制度的认识,其“预防优先”和“康复优于补偿”的工伤保险基本理念对完善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有极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险,关乎国运,惠及子孙,涉及你、我、他的切身利益。为帮助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学习、了解、掌握社会保险知识,本刊请广东省劳动保障部门权威机构就大家共同关心的100个社会保险问题作出权威性的解答。本期先刊出其基础知识部分(1-28问),其后续部分“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内容,将在接连几期中陆续刊出。内容重要,建议妥善保存。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险法》确定了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建立,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面临许多问题。"优先责任制"能否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实践来证明。《社会保险法》实施后的一大亮点,是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建立。制度运行2年多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企业和劳动者纷纷叫好。但是,也出现了追偿的问题。工伤保险主管部门及经办机构如何实现基金有效追偿,是当前面临的极大问题,与此同时,这些机构也面临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矛盾突出。  相似文献   

17.
苏亚 《河北企业》2023,(6):109-11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工作与生活的边界愈发模糊;企业的经济指标压力层层分解、向下传递到个人,劳动者不得不承担起更为繁重、紧迫的工作任务。当工作内容无法在标准工作时间内完成时,劳动者只能选择延长工作时间来达成业绩目标。以知识型劳动者为代表的加班现象,从“996”到“007”,愈演愈烈,受到了社会各界及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基于加班行为的现有理论成果,厘清加班的概念及类型,根据知识型企业实际用工管理现状对加班现象成因进行分析,并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提出了治理加班问题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历来认为,调动职工积极性是改革的头等大事,是深化改革的关键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劳动者是生产力中主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主要的生产力,即人本身”,“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列宁也曾经说过:“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改革是为了解放生  相似文献   

19.
从法律关系的角度看,工伤事故包含着工伤保险法律关系和民事侵权法律关系两种法律关系。当工伤事故发生后,劳动者可依据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主张工伤保险赔偿,同时也可依据《侵权责任法》主张民事侵权损害赔偿。这就导致了工伤保险与侵权损害赔偿出现竞合情形。在此种情况下如何处理,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本文通过对域外立法进行考察,立足我国国情,在竞合问题上区分侵权人为用人单位和第三人两种情形,在法律上分别加以明确,以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劳动保障部门积极推进深圳市农民工工伤保险的扩面征缴工作,努力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大力促进了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作。目前,全市的工伤保险制度已覆盖到区域内的所有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及其所属全部职工或雇工。至2005年底,包括深圳市农民工在内的工伤参保职工人数已达600.3万(其中80%以上为外来农民工),占全省参保人数的三分之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