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安全共同体”理论和东盟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为分析视角 ,阐释了“安全共同体”理论的发展及其核心观点和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实践历程及其重要特征———“东盟规范”和“东盟方式” ;分析了东盟建构自己的“安全共同体”所面临的来自全球、区域和国家各个层面的严重挑战 ,并对如何应对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苏杭  曹辉 《改革与开放》2016,(13):111-113
教学学术活动如何有效进行是值得研究的难题.本文就如何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处理好教学中师生之间关系和课堂教学角色转换,提出“教学学术共同体”及其构建方式.以期使个体和群体相互交融、相互依存,让教师和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对话合作的教学氛围中愉快地教,感兴趣地学,真正做到让中学英语课堂生动而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罗馨 《改革与开放》2016,(20):50-51
习近平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此种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实际国情的战略规划,是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有力向导,是推动型国际关系建设的强大推手,更是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有着深刻的哲学基础,它既是中华民族"和合"哲学思想的继承,又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史观哲学思想和世界交往理论时代性的体现和运用。  相似文献   

4.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共同体是一个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引渡来的概念,国际关系中的共同体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能维持持续收益增量的正式的联合关系,体现为组织与意义的力量存在。作者从权力、经济利益增量及历史记忆和集体认同来分析共同体形成的动力,而作为一种基于发展的国家区域联合战略的共同体主义,有其固有的适用范围,从而为国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的共同体现象提供一个解释性的框架。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强劲势头,特别是发达地区的一体化进程更为迅速,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欧盟东扩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南扩。非洲国家也提出了在2028年建立非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目标,以实现非洲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事实都表明,全球一半以上的贸易量都是在区域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的成员之间展开的,而国家间正常的对等互惠关系正在被排斥。亚洲已经普遍认识到未来亚洲的经济增长点来自本区域内部,亚洲各国间的互补性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目前亚洲内部存在着在东盟、南亚经济合作组织、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框架下层开的次区域合作和多个双边FTA体制,但是这种合作主要产生于临近的地域联系,各成员在要素禀赋和经济结构上大多趋同,因而也就限制了彼此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在更为广泛的亚洲层面上,各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将产生巨大的利益联系。因此,亚洲国家需要一个包涵更多国家和更多渠道的合作机制。在展望亚洲经济一体化发展远景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几个正在运行和酝酿中的FTA,以及各相关经济体和组织,着重对建立“亚洲经济共同体”的路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布什总统9月份在悉尼会见记者时,曾向中国发出了这样的信息:“希望中国的消费者尽可能地购买美国产品,以便为削减中国的对美贸易盈余做出贡献,这也能使我们的生产者在与中国的贸易中获利。”对此,中国网民做出了这样的回应:“通过你们的宇航技术,我们已开始进行太空旅游。这也是一种间接消费吧。”[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库恩“科学共同体”的文化社会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蓉 《理论观察》2011,(2):32-33
对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学说明是库恩的一个重大贡献。系统解读库恩科学共同体的文化社会维度,展现库恩科学哲学思想中的文化社会维度,有助于拓宽当前西方科学哲学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充分厘清了共同体脉络,并指出"真正共同体"思想旨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认清当前全球大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构筑世界新格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现实产物,在合理继承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拓展。  相似文献   

9.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共同体是一个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引渡来的概念,国际关系中的共同体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能维持持续收益增量的正式的联合关系,体现为组织与意义的力量存在。作者从权力、经济利益增量及历史记忆和集体认同来分析共同体形成的动力,而作为一种基于发展的国家区域联合战略的共同体主义,有其固有的适用范围,从而为国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的共同体现象提供一个解释性的框架。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已有十余次在公开场合提及"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已成其外交的一抹亮色。这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重要信号。 7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参加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时,发表题为《努力构建携手并进的命运共同体》的讲话。讲话明确提出打造中拉命运共同体,表示只有坚持平等相待,始终真诚相助,坚定支持对方走符合各自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梦"和"拉美梦"才能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11.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一个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是中国共产党进入21世纪后对国际关系的新认识和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如何在该理念指导下大有作为,中国外交如何进一步向前发展,担当起大国责任,为最终构建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的力量和智慧,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努力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式与策略,促进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以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分析为研究视角,概述了“安全共同体”的概念及其理论要义;阐释了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实践历程及其所仗依的重要的“东盟规范”和“东盟方式”;分析了东盟建构自己的“安全共同体”所面临的严重挑战及其根本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华民族由历史上的自在、近代的自觉推进到自为的阶段。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是贯穿党百年民族工作的一条主线。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主客观因素交融互动、多层面相辅相成、各阶段接续推进的动态历史进程,从“政治共同体”到“经济共同体”再到“文化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不同历史阶段的重心所在。其中,政治共同体是框架和基准,经济共同体是基础和支撑,文化共同体是内核和灵魂。  相似文献   

15.
16.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际政治格局新动态所提出的创新性共同体形态。为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性与创新性,文章在深入分析作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共同体理论三大思想意蕴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性继承与时代性革新。  相似文献   

17.
刘爽 《黑河学刊》2014,(9):92-93
"学习共同体"是共同体的概念和主要思想移植到教育领域后形成和发展的教育模式,具有公共性、民主主义和卓越性的内在要求。现针对"教育独白"的课堂现状,提出"学习共同体"的建构策略,鼓励教师和学生倾听他者的声音,寻求"对话式"合作,创设美好的愿景,以期走出目前的教育困境。  相似文献   

18.
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反思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赖于一个高素质的法律职业团体,并以此推动法治的发展.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是和法治国家的形成相辅相成、同生共长的。这样一个共同体的建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依附于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变革的漫长过程,并耍参照西方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反思中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现状及其缺失。当前应在制度与非制度层面对法律职业共同体进行双重建构,以推动中国法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冷战后美国为了维护在东北亚的利益,通过不断加强其同盟体系、介入地区安全事务以及发展与地区非同盟国的安全联系等方式,企求以“霸权稳定论”为理论基础,建立美国主导的地区政治安全秩序。但东北亚不断变化的地区安全态势,使这一架构日益显现出局限性及不确定性,为东北亚建立安全共同体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契机。“安全共同体”作为一种安全合作新模式逐步被纳入东北亚各国的视野,能有效地弥补霸权稳定架构的缺陷,并在东北亚安全战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