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淋 《魅力中国》2011,(5):71-71,73
一年一度的两会在每年的三月如约而至。针对同样一个采访事件,不同介质,不同类型的媒体对两会的报道有共性,但是他们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如何能在相同的事件中发现符合自身特点的新闻成了两会报道是否成功的标志。在本文中,作者着重对《中国青年报》旗下的中青在线网站近两年对两会的报道风格进行分析,以此探讨在面对相同的采访对象和采访事件时,不同的媒体要抓住自己的核心风格才能取得报道成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媒介融合趋势、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等的影响下,会议报道的形式更丰富,媒体对新闻资源的争夺也更激烈。而每年“两会”的报道,一向是媒体的重中之重。在2013年“两会”报道中,各路媒体在时效性、新闻呈现形式上的表现旗鼓相当。在这一背景下,出色的新闻策划能力便成为在信息海战中突出重围、亮出特色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3.
2009年3月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随着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召开,万众瞩目的"两会"正式启幕。每年的"两会"都是媒体们的一场"攻坚战"。3月3日,对于参与两会报道的媒体来说,早已绷紧的弓弦骤然放开,记者与记者、记者与代表、  相似文献   

4.
读者评刊     
《中国老区建设》2011,(6):64-64
老区的声音大起来 今年第4期两会报道主题鲜明,容量大,12篇文章17个版面,读后犹如春风拂面,令人振奋。报道及时回答了读者关心的问题。去年贵刊两会报道主题是呼吁“老区优先”,一年过去了,媒体的呼声落实的怎样?看了今年贵刊的两会报道,  相似文献   

5.
唐琴 《理论观察》2014,(7):113-114
本文运用资料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分析《人民日报》新浪微博内容运营特征,以2013、2014年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对两会的报道为例,将两会首日文字报道作为研究文本,用数据和内容说话,探究人民日报官微在新媒体环境下运作成功的原因和它在运营方式、运营理念、舆论引导、语言风格、功能定位、报道视角等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人物档案宋秀岩,1955年出生于天津,大学学历。青海省省长。是继顾秀莲之后中第二位女省长,也是中国目前唯一一位女省长。"两会"新星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宋秀岩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在"两会"召开的第二天,新华社用较长的篇幅报道了这位女省长,并强调说"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的女省长,此次是宋秀岩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后首次在‘两会’上正式亮相"。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小丫跑两会》节目进行分析与解读。指出《小丫跑两会》是中央电视台为配合两会报道创办的特别节目。它打破传统的会议报道形式,从民生视角出发,将民生调查与两会热点结合起来,将两会代表与受众连接起来,注重媒介的环境建构功能,运用多种媒介形态,全方位报道两会,彰显了受众意识,做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8.
全国两会报道是新闻界一年一度的盛会.国内外新闻媒介视之为展示报道水平的重要平台,纷纷给予了高度重视.本文选取了央视和凤凰网作为比较的媒介对象,旨在从中分析不同性质媒介对于"两会"报道的差异,进而探讨它们如何在进一步做好两会报道.  相似文献   

9.
每年全国两会召开之前,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等网站推出的“两会热点调查”,都会成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这些媒体调查像一场场两会“预演”,促成了两会关切和百姓心声的亲密对接。2012年两会,哪些议题是网友们最关心的?哪些议题或将成为两会上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全国两会成功举行。2013全国两会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号召大兴实干之风,国家多个部门领导人对媒体就本部门重点工作公开表态。作为我国各个方面建设和改革工作的主管者,这些部门领导人一直是全国两会上格外被媒体关注的对象,本刊对他们的表态一一进行了梳理,撷取其中部分热点话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胡宏  雷茂盛  梅超 《中国西部》2012,(10):23+22-23
2012年3月7日,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四川代表团在驻地召开全团会议并对国内外媒体开放,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接受了中外媒体的集体采访,本刊全国两会记者作了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12.
浅论广播媒体如何融入微博时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素卿 《魅力中国》2010,(11):87-8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个独特的现象引起公众关注——戴着“围脖”上两会。不少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开通个人微博,征询公众意见。《新华视点》等60多家媒体也在新浪开通两会微博,征集两会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3.
正每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不仅是执政者的一次探讨中国未来的盛会,同时也是媒体人的"盛宴"。发声者的认真与审慎,传媒人的敬业与勤奋,最终通过"抢新闻"的方式得以向内外传播。两会不断增强的开放度,在彰显了中国改革发展信心和政治文明进程轨迹的同时,也让这一观望中国与世界的窗口更加开阔。报道"两会",时刻体现着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而作为媒体人,在诠释这种作用时,则需要时刻牢记"职"与"责"。  相似文献   

14.
《中国报道》2016,(4):8
3月4日,缅甸九家主流媒体代表团应邀访问中国报道杂志社并进行交流。副总编辑赵珺对代表团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并介绍了中国外文局"中央厨房"建设及《China Report ASEAN》(中国东盟报道)杂志的基本情况,表达了与缅甸媒体界进行交流合作的意愿,同时就全国两会报道落地合作事项进行深入沟通。缅甸媒体代表团对《China ReportASEAN》的创刊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5.
对于众多媒体记者而言,今年的两会确实非常“过瘾“。因为,对于媒体来说,今年的热点太多了,而更加透明、开放的两会则让媒体和公众更加准确客观  相似文献   

16.
本刊两会报道引发热议为及时传递2013年两会新声,反映中国经济新格局,作为两会上会刊物的《中国经济周刊》经过精心策划,于两会期间连续刊发了《GDP含金量哪个省更高》、《哪个城市的城镇化质量更高》等独家报道,引发了代表委员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响,多位省市领导在阅读报道后对本刊进行了独家回应。  相似文献   

17.
世界经济不断显现出“对中国的依赖”,令中国“两会”吸引全球目光。“两会”引来世界舆论对中国经济大政的“众口评说”,诸多境外媒体发表消息与评论,其中认为“两会”将努力寻求“扩大消费的制胜之策”,成为外媒“英雄所见略同”的一个前瞻点。  相似文献   

18.
世界经济不断显现出“对中国的依赖”,令中国“两会”吸引全球目光。“两会”引来世界舆论对中国经济大政的“众口评说”,诸多境外媒体发表消息与评论,其中认为“两会”将努力寻求“扩大消费的制胜之策”,成为外媒“英雄所见略同”的一个前瞻点。  相似文献   

19.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引起强烈反响,各家媒体都进行了多版面的报道,然而,我在阅读3月6日出版的一些报纸时,发现报道的代表委员发言多集中在社会精英人士、领导干部层面,平民代表委员发言报道比较少。  相似文献   

20.
柴畅 《魅力中国》2013,(23):326-326
近年来,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越来越受到重视,媒体观念由传播者本位回归到受众本位。弱势群体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以弱势群体为主题的报道在不断增多,报道深度日益加强,形成舆论力量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弱势群体报道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报纸上经常会出现“民工”、“闲杂人员”、“三无人员”等对弱势群体存在歧视的字眼,还有新闻图片使用不当、暴露弱势群体隐私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