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欣 《中国经贸》2016,(19):45-46
国务院批复同意在连云港设立国家唯一的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国内区域合作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东中西示范区区域合作机制的对策,建议创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从创新区域协调机制、创新产业合作和利益分享机制入手,提升东中西示范区在区域合作中的作用,探索新时期区域合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2012年,连云港港口发展站在了新起点上。2011年6月,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设立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并正式批复《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大陆桥沿线地区深化合作的战略决策,对提升东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创新合作的体制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示范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港口经济》2012,(5):61-61
日前,江苏省省长李学勇在连云港调研时提出,希望连云港把港口建设和同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沿海开发龙头作用,加快建成国际性枢纽港、集装箱干线大港,打造苏北和中西部地区便捷高效的出海通道,为沿海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付永 《改革与战略》2006,(2):106-108
区域经济合作本质上是一系列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实施机制的统一。我国区域经济合作要重视区域经济合作方面的专门性法律的建设,并加强区域合作实施机制的建设,建立有序的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秩序。同时,必须依靠市场机制巩固区域合作的微观基础,降低区域间政府参与区域合作的经营成本和阻滞成本,从而不断拓展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广度和范围,实现国内统一市场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安徽的今天受益于东中西的互动合作,安徽今后的发展将进一步深化向东开放,做好承接的文章;进一步扩大东中西合作,传好发展的接力棒.我们愿意在原有分工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与东中西各方合作的空间,丰富合作的载体,创新合作的机制,携手建立东中西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促进环渤海地区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通过合作提升区域经济整体实力 区域合作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世界继和平发展之后,合作成为又一发展主题,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全球范围内区域合作浪潮方兴未艾,通过区域合作提升国家整体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应对经济全球化重要的策略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李家强 《老区建设》2023,(10):12-19
湘赣边区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历史相通、产业相融,经济合作基础好、发展潜力大。随着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湘赣边区域经济往来越来越紧密,合作成效越来越凸显,但也面临着区域开放度不够、市场要素支撑不强、产业同质化且区域内存在无序竞争、合作程度不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推进赣湘边区域经济合作高质量发展,建议从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优化市场要素配置、夯实协同发展基础、健全合作机制、探索经济合作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等方面发力,为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高地、省际交界地区协同发展样板区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8.
建设"泛珠三角":顺时应势的经济发展新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推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是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所作出的既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也符合东中西合作的国家发展战略的顺时应势的重大举措,是泛珠三角区域各省区共同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在东亚合作中的地位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的组织方式和发展途径具有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一个国家与周边不同地区、国家之间,都形成了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正是在这样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应运而生。作为东亚合作体系内的最有经济活力一个次区域合作系统,“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构建对于加速东亚区域合作的进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产生积极的影响。“泛珠三角”成为东亚区域合作的一个动力源,其合作模式有助于东亚合作框架的形成,有助于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平衡,并大大促进了东亚的产业调整。此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还实现了多种社会制度之间经济的深度融合,启示亚洲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融合的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合理与否,关系到区域经济运行的效率与质量.广西与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合作可以概括为"东进、西联、南下、北上"八个字.区域合作要建立合作机制,确定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11.
走向区域旅游合作大战略——再论泛漓江流域旅游圈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区域合作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态势。桂林旅游业也必须实行区域合作大战略,构建“泛漓江流域旅游圈”。培育和构建区域旅游合作的大平台应当从形成共识、整合规划、基础建设、宣传促销、企业合作等方面推进。政府在区域旅游合作中要发挥其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内蒙古加快国内外区域合作步伐,建立健全 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支持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此为背景,本文以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理论为指导,在分析内蒙古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突出问题的基础上,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内蒙古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总体思路、战略重点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必须探索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的路径与模式,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梳理国内外科技创新试验示范与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总结了科技创新示范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与范例.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家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布局建设的创新驱动试验示范区,其建设和发展事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局.对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开展调查,从创新基础、产业规模、创新资源、创新效率4个层面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测算指标目标值和增长速度,并从完善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培育以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大人才招引和服务保障、促进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深化东西科技合作与协作创新等方面提出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总结近20多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实行跨区域经济合作和新政策体系。在国家的“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当中,也把创新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作为重点,提出了许多新的区域合作理念。就西部而言,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已经成功地规划和建设了环北部湾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和天水关中经济区三个国家级的大跨区合作平台。然而,对于西...  相似文献   

15.
"泛珠三角"合作启动3年多来,取得了多方面成果:搭建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论坛和经贸洽谈会两大合作平台,经贸合作洽谈会取得丰硕成果;建立了多层次的合作机制;编制和实施了区域合作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了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建设;形成了宽领域、深层次、多形式的区域合作新格局;区域合作影响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6.
张舒 《亚太经济》1995,(3):7-10,2
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大环境中,近年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取得很大的进展,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本文通过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特点的分析,展望21世纪东北亚区域合作前景。 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 东北亚区域包括中国(指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和北京、天津两市)、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  相似文献   

17.
张学刚 《北方经济》2012,(Z1):49-54
正《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内蒙古加快国内外区域合作步伐,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支持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此为背景,本文以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理论为指导,在分析内蒙古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突出问题的基础上,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内蒙古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总体思路、战略重点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2008,(3):12-12
2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正式对外宣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实施。中国政府给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中闻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  相似文献   

19.
为了顺应全球区域整合快速发展的趋势,2013年台湾提出了"自由经济示范区"的规划。这一规划被视作提升经济动能、推动经济发展的前瞻性、突破性的政策创举,对于台湾全球化产业升级及融入亚太经贸自由化具有重要意义,这将对台湾经济发展与两岸交流合作产生深远影响。文章择要综述了"第二届两岸区域合作论坛"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与思路,希望能为加快自由经贸区建设、创造性地开辟两岸合作新路径、推进两岸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结构调整信息》2004,(2):16-16
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期间,有关人士表示,中国“十一五”区域发展的思路脉络今年底应清楚了,其政策制定的基础可能改变以往太粗的东中西划分方法,而以8大经济区来取代,令政策制定更符合当今经济发展的实际和要求,更加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