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信贷审批是贷前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是信贷经营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笔者对农发行江苏省分行信贷审议审批体制进行了调研,结合银行同业信贷审批实际,就改进完善农发行信贷审批体制进行探讨。一、现行审批体制情况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
"贷审委"集体审议作为国内银行尤其是国内大型银行信贷审议审批机制的主要形式,是信贷全流程办贷的关键环节,在统筹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银行相关机制运行情况,着力从不同角度、维度分析"贷审委"机制的本质、内在逻辑及作用,并对农发行信贷审议审批专职化改革趋势进行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3.
信贷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信贷审批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银行风险防范与控制最重要、最关键的“闸”。随着农发行商业性贷款业务比重的不断增加,信贷风险防控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建立科学合理的信贷审批机制刻不容缓。目前,在信贷审批机制方面,国内一些银行已积累了丰富  相似文献   

4.
正农发行应学习借鉴国内大型银行经验做法,探索实行专职信贷审议审批机制。信贷审议审批是银行信贷业务的决策环节,在有效防控信贷风险、科学配置信贷资源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农发行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和现代流程银行建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当前适应金融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如何学习借鉴国内银行同业信贷审议审批专职化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县支行是农发行的基础机构,它直接从事粮棉收购贷款的发放与管理,在当前粮棉市场化条件下,如何进一步规范县支行信贷决策行为,转换信贷管理机制,有效防范银行道德风险和能力风险,已成为农发行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规范信贷决策行为,就是指规范县级农发行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所涉及的调查、审查、审批及贷后管理,直到收回等各环节有权决定人的行为,其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6.
信贷管理水平直接制约着资产质量的提高,贷后管理作为信贷管理的重要一环,在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就加强贷后跟踪管理、完善信贷管理机制等方面做一些探讨。存在问题和监管难点(一)信贷人员重放轻管,贷后跟踪管理流于形式。部分信贷工作人员偏重于贷前调查,贷款发放前对借款人的基本情况、贷款风险分析相对详细认真,而在贷款发放后,不能按要求进行贷后跟踪管理,对有权审批部门提出的限制性条款也不能完全按要求执行到位。贷后检查只是停留在填制一些贷后检查表以应付上级行的检查,而对企业非财务因素方面的内容却知之甚…  相似文献   

7.
<正>精准做好信贷案防工作,要从抓学习教育、抓制度执行、抓监督检查、抓问责追究入手,建立"不想为、不易为、不敢为"的案防机制。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实体经济还未完全度过"寒冬期",给农发行信贷案件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从严依法治行,精准做好信贷案件防范工作,以保障农发行全面深化改革和打造现代一流的政策性银行顺利推进,是当前现实而紧迫的任务。一、信贷案件产生的主观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个别农发行干部职工受贿、参与非法集资、违法担保、充当资金融资掮客等违规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8.
近期,银监会出台“三办法一指引”,明确信贷审批环节要按照“审贷分离,分级授权”的原则开展工作。“审贷分离,分级授权”的原则旨在建立独立、专业、专职的信贷审批工作机制,有力防控信贷资产风险。基于此,笔者对当地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现行的信贷审批机制进行了调研,发现尚存在诸多弊端,正在不同程度地削减信贷审批效能,亟待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信贷风险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贷款审批机制建立是信贷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随着粮棉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农发行商业性贷款的比重在不断增加。如何借鉴国内外活跃银行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对于建立和健全农发行的信贷审批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信贷审批制度涵盖了客户申请、受理与调查、审查、审议、审批等各项贷前工作以及其他与之相关的事项。目前,农发行存在着审批流程长、信贷审议专业化程度不够、审批权责不对等等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信贷审批制度。一、建立科学的信贷制度体系农发行信贷制度体系的构建要突出信贷业务的政策属性和特色,应建立一个横向上分类科学、纵向上层级清晰、整体上相  相似文献   

11.
完善信贷内控机制有效防范增量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形成固然受企业经济效益不佳、社会信用下降、行政不当干预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但根本原因还在于信用社信贷内控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严,内部管理不善等内在因素。因此要想有效控制新的贷款风险发生,就必须健全和完善农村信用社信贷内控机制,堵塞和弥补各种制度及执行中的漏洞与缺陷。第一,建立贷前预测风险机制。一是严格按要求建立审贷分离的贷款决策机制。目前,有些信用社因信贷人员不足等原因,并未真正实行审贷分离制度,贷款的调查、审批由同一部门(岗位)一手操办,没有建立分岗管理、互相制约、各司其职…  相似文献   

12.
依法收贷是指银行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利清收不良贷款的活动,它是银行保全信贷资产的重要手段,对维护金融债权有重要意义。案件执行是银行依照法院判决清收不良贷款的行为,是依法收贷的集中表现。目前对银行债务人的执行措施多表现  相似文献   

13.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品种之一,对提升开办行的服务功能、拓展市场、增强竞争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票据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由于存在经营思想上的偏差,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放松了票据业务的内部控制和管理,签发(贴现)无真实交易背景票据、利用银行承兑汇票签发逃避信贷规模管理、贴现业务不遵循实地查询等违法违规现象频发,甚至酿成案件,严重影响了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中小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  相似文献   

14.
<正>不良贷款的频发高发已严重制约了部分行业务的稳健发展,应通过加强银行内部管理,进一步防控贷款风险。近年来,在对不良贷款审计中发现,许多不良贷款的产生虽受宏观经济下行、企业经营不善以及固定资产投资过快等因素影响,但分析主观原因,与银行贷款投放过多、信贷操作违规、贷后管理不尽职  相似文献   

15.
农发行上收县级支行贷款审批权,是按现代银行要求,深化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信贷授权管理,严格贷款审批权限的重要举措。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认识上和配合上的问题。如一些基层行认为贷款管理工作重点主要是客户营销、贷前调查、贷后管理,没有贷款审批权将削弱工作的主动权。粮棉油收购企业由于多年的政策性贷款操作办法,认为审批权一旦上收二级分行,申报审批贷款不如县级支行方便及时,担心影响正常收购。同时在运行的过程中,上下级行、办贷各环节之间也存在信息不对称、工作脱节和效益不高的现象。责任追究不易落实,信贷管理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时下短评     
惧贷与拒贷□湖北李星咏防范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已成为各家金融机构的共识。农村信用社在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上下猛药,出重拳,收到良好效果。但是,也由此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信贷人员慎贷、惧贷,甚至拒贷。出现这种怪现象,与农信社实行贷款“四包”(包发放、包收回、包效益、包赔偿)责任制有关。鉴于过去信贷运作上的弊端,采取贷款四包责任制,能有效防范信贷人员贷款发放的随意性,提高信贷人员的责任心。可是,相当一部分信贷人员却认为,如今实行“四包”责任制,多放款多担责任,少放款少担责任,不放款不担责任。因惧贷而拒贷…  相似文献   

17.
农发行业务规模的飞速发展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的服务水平与业务发展速度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办贷流程复杂;信贷人员任务繁重无法深入客户了解真实情况,防范风险;电话银行、网银和客户服务系统未建立。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如何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提出如下建议。一、优化制度设计,创新金融服务一是创新制度。流动资金贷款可借  相似文献   

18.
广义的审贷工作是指与贷款审查工作相关的工作过程,即贷前调查、贷款审查和贷审会审议等.审贷水平的高低主要包括两层内容,一是审贷效率,直接关系着信贷决策的及时性,决定着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二是审贷的质量,它直接关系着信贷决策的准确性.农发行现行信贷业务流程是按照前台调查(评估)、后台审查、贷审委审议、有权审批人审批四个环节设计的.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审贷工作在基层农发行信贷支农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防范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各个环节建立健全必要的安全运作机制,制定岗位职责,落实风险责任,明确奖惩措施,为防范贷款风险构筑起一道道坚固的屏障。一、健全风险控制机制。风险控制是防范信贷风险的核心环节,应从四个方面加以完善:一是健全信贷管理规章制度,对农村信用社来说,信贷管理制度主要是审贷分离制、贷款“三查”制度、贷款集体会办制、授权授信制、大额贷款贷前公示制和各类贷款管理规定等。没有这些制度和规定,信贷工作就会陷入无序状态。二是建立健全对信贷人员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办法,信贷人员发…  相似文献   

20.
正优化办贷管贷体制及流程需要优化信贷前台分工,提高专业化水平;优化信贷制度办法,保障业务健康发展;优化CM2006系统功能,提升信贷管理水平;优化绩效考核办法,强化激励机制。从农发行广东省湛江市分行在办贷管贷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及问题入手,笔者深入分析其对办贷管贷工作的影响,提出优化办贷管贷机制和流程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