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方棫  李靖  郑育家  蒋士成 《经济学》2009,(2):1107-1162
企业在研发外包的过程中通常会面临着由合同的不完全性、知识的非独占性以及累积性创新的不完全替代性所带来的各类成本,而研发外包之所以能够更多地进行是因为在现实操作中存在着缓解这类成本的治理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企业为主要参考点通过文献综述重点考察了作为治理机制的研发外包的最优组织形式,研发外包中的合同设计以及公共政策层面和企业层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尽管上述不同层面上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信息泄漏问题,但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增加并不一定就能够促进企业更多地进行研发外包。为此,本文还考察了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企业研发外包决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继制造业全球重组和转移之后,以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等服务外包为代表的服务业转移蓬勃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和产业转移趋势,而研发外包是目前外包领域中新兴的形式。以往的研究认为,研发活动是企业的核心流程,外包的市场交易费用高,传统交易费用理论难以解释研发外包的发展。以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借助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从理论上分析研发外包活动存在的合理性,指出网络信息技术有效提高研发活动交易效率是决定企业外包决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上海生物医药研发企业和软件开发研发外包的深度访谈及调研,分析了研发外包的内部动因;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研发外包的外部环境动因。结果表明,研发外包内部动因主要表现在降低成本、获得专业化服务、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技术、经济、市场、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态度与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4.
既有研发外包组织理论主要基于技术优势企业视角,关注如何治理技术溢出等交易成本,忽视了缺少专利和隐性知识的企业进行渐进性创新时最优研发外包组织选择。基于不完全合同视角,从企业对研发中激励代理方努力与降低渐进性创新的不完全替代性成本之间的权衡出发,分析委托方如何合作、并购、委托以及新建研发等组织最优选择。结果表明,当委托方技术水平较低时,最优组织将需要给代理方更多控制权以激励其努力,相反,委托方则保留更多控制权以降低不完全替代性成本。委托方市场规模通过影响代理方的私人收益降低不完全替代性成本,使得委托方愿意放弃控制权以激励代理方努力。新建研发可以看作是委托方通过承担更多时间和风险成本,从而降低不完全替代性成本。在不同组织形式中,委托方对研发投入的积极性是不同的,这决定了委托方通过研发外包获得的技术溢出效应和企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出现分散化趋势,并且研发外包日益增多.即跨国公司将价值链上研究开发环节外包给外部企业,以达到合理利用资源,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现行研发离岸外包项目的成果分享机制中,绝大多数发包方要求独占成果所有权,这种分享模式会给承包方带来前景知识产权风险,制约承接方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承接方的视角,分析认为在研发过程中挖掘自主知识产权、积极争取与发包方共有前景知识产权,是控制前景知识产权风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周泰云 《技术经济》2020,39(9):170-180
创新政策是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系着企业的创新和生产率水平,影响着经济的增长和竞争力的提升。本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政府研发补贴和知识产权保护及其政策组合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第一,研发补贴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均促进企业研发投入,表现为研发补贴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扶持力度越大,企业研发投入越多;第二,研发补贴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在促进企业研发投入上是互补的,表现为知识产权保护度越强的地区,研发补贴的增加越有利于研发投入水平的提高,这种促进作用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企业更为明显。因此,选择适宜的创新政策组合可以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对推动社会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现行研发离岸外包项目的成果分享机制中,绝大多数发包方要求独占成果所有权,这种分享模式会给承包方带来前景知识产权风险,制约承接方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承接方的视角,分析认为在研发过程中挖掘自主知识产权、积极争取与发包方共有前景知识产权,是控制前景知识产权风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关系质量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建立研发外包中关系质量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利用来自中国9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424个样本企业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研发外包中企业动态能力对其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关系质量对企业创新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但关系质量能够通过提高知识共享程度和知识转移程度,增强企业动态能力,间接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10.
创新质量是“双创”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也是企业关注的重要能力。使用2008-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考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在研发投入和企业创新质量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研发投入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质量;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质量之间呈显著倒“U”形关系;知识产权保护对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质量的调节作用存在最优区间。研究结论进一步深化了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企业创新的认知。在此基础上,结合省际知识产权保护数据,提出国家、地方和企业层面因地制宜制定创新发展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