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不久前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标志着我国智库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 我国智库发展的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既遵循智库运行规律,又突出中国特色,不照搬西方.这是时代的呼唤,是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迫切需要.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为宗旨的专业性研究咨询机构,在咨政建言、思想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方面发挥作用.一是以专业、客观、独立的方式提出公共政策主张,帮助决策者制定和推行政策,并进行政策论证、评估;二是产生思想产品,成为政策思想和政府创新的重要源泉;三是对公众进行政策传播和普及;四是听取平衡社会各界意见,以客观公正的立场提出政策观点,为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提供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2.
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强调了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了智库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和政策措施,这对提升国家软实力、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改革发展伟大事业,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改革顶层设计“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智库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在新形势下,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加快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体系,助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2015年《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意见》出台,我国智库建设如火如荼,出版智库建设和研究紧随潮流。知识服务是智库最主要的工作,但目前对于我国出版智库知识服务的研究现状还未发现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文章基于这一现状,采用内容分析法搜集并研究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国内出版智库知识服务研究现状,发现出版智库知识服务研究成果数量少,内容单一。  相似文献   

5.
靳建设 《发展》2016,(11):77-79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形势的发展,智库的作用会越来越大”,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智库建设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重庆与世界》2017,(30):64-65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大力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充分发挥咨政、启民、育人重要作用,31家智库建设单位共同发起成立“高校高端智库联盟”,并自愿遵守如下公约.  相似文献   

7.
实践表明,我们这样的研究机构,是智库整体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去年10月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当时听到后内心微微一震,因为我这30多年来,就是干这个活的。当时我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习总书记关于发展智库的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进行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改革  相似文献   

8.
微吧     
宾大版智库报告:
  中国大陆智库总数全球第二
  1月22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和公民社会研究项目”在全球50余个城市同时发布《2014年全球智库报告》,美国拥有1830家智库,总量全球排名第一,中国大陆智库总数为429家,位居全球第二。在全球智库排名中,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连续第七年排名第一;在全球智库前50位中,中国大陆共有4家智库上榜,排名最高的是中国社科院(第27位),其次分别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协商民主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本文比较了国际知名智库的运行机制,认为"法定机构型智库"和"NPO型智库"都可以成为我国新型智库的模式选择。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途径就是要推动我国传统"体制内半官方智库"实现转型,成为政府支持的独立的政策研究咨询机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此近年来各类智库都在为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服务政策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而不断努力探索。本文从知识图谱视角出发,运用CiteSpace及Sci2分析工具,对中国智库2016年及近十年研究热点议题、重大活动影响力进行了可视化展示,试图挖掘和探寻中国智库行为模式特点。研究表明,中国智库已在学术、组织行为两个方面表现出一些显著的特征,在学术行为中凸显专业性、传播性、国际性;在组织行为中注重参与国际治理、搭建平台和组建智库联盟。  相似文献   

11.
一、全球知名智库与中国智库比较研究 智库也称为思想库、智囊机构,主要功能作用体现在“出招”“解惑”“指路”,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十八大提出的"思想库"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再到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国家第一次以高层级文件的形式提出了系统化建设的意见。笔者理解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新型智库建设,来完善决策咨询机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改革开放推进的大背景下,方方面面、上上下下都难免会遇到新问题,大家都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于是乎,"元芳怎么办?"需要投石  相似文献   

13.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现代智库发展高度重视,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指明了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机构在建设现代智库中既要遵循一般规律,又要彰显政府智库的基本特色,在推进现代智库的建设和发展中必须认清和把握好政治纪律、聚智辅政、决策研究、开放合作、能力建设、改革创新六个基本导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各类智库都在向新型智库转型,在国际上的排名和影响也不断上升。从《2013年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来看,我国影响力大的智库集聚在北京、上海和南方沿海地区,多为综合性智库,专业影响力也很强。目前中国智库仍然存在不少结构性问题,突出地表现在公信力不足、成果的针对性不强、人才的结构不合理、智库的影响力有限和国际话语权缺失五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智库转型,破解结构性障碍,除了处理好智库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外,要以提高影响力为抓手,提升智库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高水平、国际化的智库,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象征。教育部2月10日印发了《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8日主持经济座谈会时,就完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再次提出了要求,这是对推进软实力改革的再次发力。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一所以信息和管理等学科为优势、以交通科学与技术为特色的国家重点大学,在建设高校智库方面成效如何?怎样才能打造高质量智库?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  相似文献   

16.
李伟 《广西经济》2014,(5):26-2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近年来,习近平同志两次对智库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等。这些重要论述既表明智库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为建设中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于2013年6月28日、29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智库借此与国外智库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并发出对全球经济客观理性的声音。截至2012年,全球智库6603家,其中美国占1823家,英国288家,中国429家。按规模、能量与贡献排名,进入全球智库前100名的中国智库仅有6家。中国的智库建设急需加强,尤其是建设像美国兰德公司那样的对政府有巨大影响力的智库机构更是势在必行。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指出,有必要把智库作为一个新产业进行推动和发展,大力网罗人才;而智库的研究和建言,须力排利益博弈的干扰,避免为既得利益者代言。  相似文献   

18.
据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2014年2月发布的《2013年中国智库报告》定义,智库主要是指: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研究目标,以公共利益为研究导向,以社会责任为研究准则的专业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9.
1月22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和公民社会研究项目"在全球50余个城市同时发布《2014年全球智库报告》,美国拥有1830家智库,总量全球排名第一,中国大陆智库总数为429家,位居全球第二。在全球智库排名中,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连续第七年排名第一;在全球智库前50位中,中国大陆共有4家智库上榜,排名最高的是中国社科院(第27位),其次分别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27日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