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上海市工商联与上海沪港经济发展协会主办、沪港经济杂志社承办的“沪港企业家峰会暨《沪港经济》100期庆祝酒会”,于8月29日在上海西郊宾馆举行。有关领导和沪港两地企业家共100多人参加了此次峰会。 本次峰会上,上海社会科学院港澳台经济研究室主任尤安山就”CEPA给沪港企业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主题作了演讲。  相似文献   

2.
刘红 《上海经济》1997,(3):8-10
一、历史回顾:沪港经济的互动态势香港经济与内地经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沪港两地有互惠互利、携手合作的历史,特别是在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的交往与合作已经产生深远的影响。 1.上海——香港外贸高速发  相似文献   

3.
龚艳 《沪港经济》2007,(7):70-72
6月10日.杭州西湖国宾馆:在沪港经济杂志社主办、恒生银行有限公司协办的“沪港经济高级顿问委员会2007年年会”上。来自沪港两地的100余位企业家济济一堂.围绕着“民营经济”和“房地产”这两大主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4.
成立于1980年代的香港沪港经济发展协会,本着“增进友谊、经济合作、技术交流、培训人才,为香港、上海两地经济建设、共同繁荣而努力“的创会宗旨,为沪港两地经济合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2014年11月17日,上海、香港两地交易所同时敲响开市锣声,宣告沪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正式开放。在沪港通的推动下,内地资本市场对外打开了一扇大门。更重要的是,沪港通"以开放促改革",推动内地资本市场国际化。  相似文献   

6.
热点     
《沪港经济》2014,(12):18-19
正沪港通首日,现北上资金潮11月17日,上海与香港两地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正式启动,沪港两地证券市场成功实现联通。香港和上海股民可以透过两地的证券交易所买卖对方股票。日后人民币在岸和离岸利息差距大为缩窄,小市民也不必如蚂蚁搬家,把人民币搬去或汇去内地银行存款收息。沪港通首日,当中北向的"沪股通"反应热烈,到下午二时已经用罄全日130亿元人民币额度;至于南向的"港股通"则只用了105亿元人民币额度的不到17%。分析师表示,内地规定,散户要有50万元资金才可利用"沪港通"机制买卖港  相似文献   

7.
刘慧 《环球财经》2011,(5):92-94
沪港两地加强金融合作,目的在于满足内地金融发展的需求,逐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金融监管合作。香港重点是拓展除已有的传统业务之外的“人民币离岸业务”  相似文献   

8.
沪港经贸往来日趋活跃新毕社上海12月23日电(通讯员杨晓鸿)据最近来沪访问的香港贸发局助理总裁王林奕萍女士披露:沪港两地贸易日趋活跃,截至今年上半年,香港在内地投资参建项目已达6000余个,总计55.9亿美元,其中有一半在上海“落户”。他说,未来三个...  相似文献   

9.
《沪港经济》2005,(6):50-52
沪港经济高级顾问委员会由沪港两地具有一定规模的著名企业高层主管组成,是沪港经济杂志社连接上海、香港等地著名人士、著名企业进行交流、联谊、开展经贸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沪港经济高级顾问委员会为促进沪港两地经济合作和交流,定期组织高级顾问参加研讨、联谊、商务考察、讲座等活动。  相似文献   

10.
每月搜索     
以“上海、香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与地位”为主题的第六届沪港经济发展与合作会议,2002年11月23日在上海举行。来自沪港两地业界及政界15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上海市委书记、市长陈良字指出,沪港经济合作前景无量,它不仅推动两地的发展,也将有力地带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香港特首董建华为会议发来贺信表示,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港沪开拓了更宽阔的发展及合作空间,除了在金融和各个专业服务行业以外,还有双向的企业投资。  相似文献   

11.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并未给寒冬中的香港旅游业带来期望中的暖风.香港入境处节后公布的数据显示,“五一”三天假期来港的内地游客共44万人次,高于去年的38.8万人次,升幅为13.4%.然而,在反内地客行动内忧及日、韩元贬值外患双重夹击下,实施“一周一行”后的首个“五一”小长假不再“黄金”多多,内地客远走日、韩、泰,以往人流如鲫的香港游客区及扫日用品热点冷冷清清.香港优质旅游服务协会的“开心着数大行动”活动也无法挽回内地客他投的劣势,香港本地零售业和餐饮业都完全没有感受到以往“黄金周”的气氛,生意比往年差.金行的生意继续下跌,铜锣湾更有药房营业额急挫七成,随时执笠,他们同声慨叹“客从何处来”.香港旅游业复苏之路漫漫.  相似文献   

12.
2015年4月28日,由上海社科院港澳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国际经济交流基金会、香港特区政府驻上海经贸办事处支持的“2015年沪港蓝皮书发布暨沪港合作共推上海自贸区发展”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隆重举行. 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于信汇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沪港蓝皮书》主编、上海社科院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尤安山汇报了蓝皮书的主要成果.来自上海自贸区、上海市政协港澳台侨委、上海市港澳办等沪港两地相关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业的数十名专家学者,以及新华社上海分社、香港大公报、文汇报、沪港经济杂志等多家知名媒体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沪港经济》2009,(10):41-41
8月20日,沪港两地行业协会合作交流座谈会在市委统战部召开。会上,两地建筑工程、保险、税务行业协会分别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这是自去年沪港两地IT业界签署“沪港软件服务外包合作备忘录”以来,两地行业协会之间达成的又一合作成果。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上海海外联谊会会长杨晓渡出席并讲话。  相似文献   

14.
成立于1980年代的香港沪港经济发展协会,本着“增进友谊、经济合作、技术交流、培训人才,为香港、上海两地经济建设、共同繁荣而努力”的创会宗旨,为沪港两地经济合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8年来。协会本身也逐步发展壮大,香港沪籍知名人士及各大财团,几乎都是沪港经济发展协会的会员。日前,记采访了香港沪港经济发展协会新任会长孔祥勉先生。今年75岁的孔祥勉是个资深银行家,现任香港浙江第一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他1950年出生在上海,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1950年来香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如今他已是“功成名就”。尽管孔先生英语和粤语相当熟练,但他亦能讲一口流利的上海话,他说这是“家乡语言”。  相似文献   

15.
沈云 《沪港经济》2003,(12):38-40
上世纪80年代中叶就进军内地市场 《沪港经济》记者:作为恒生银行大中华业务总裁.王先生是否能介绍一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恒生银行在内地的发展情况。 王联章:非常感谢《沪港经济》  相似文献   

16.
沪港合作由来已久 沪港两地的合作由来已久.香港的商界和专业人士一直积极参与上海的建设和发展.上海和香港都是现代化的国际大都会,近年,上海市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另一方面,香港特区也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离岸人民币中心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来 ,沪港两地产业结构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既得到提升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并逐渐成为两地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障碍。因此 ,为适应内外经济发展的需要 ,继续保持并进一步提高各自的竞争力 ,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自然就成为沪港两地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90年代中期以来 ,沪港两地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方向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较详尽的探讨 ,对人们了解两地经济未来发展目标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
沪港经济合作的重心已转向现代服务业 2003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香港正式签署了CEPA,这是香港回归祖国6年来,两地签署的第一份加强经贸合作的文件.接着韩正市长又率上海市代表团赴香港与唐司长签署八个方面的CEPA协议.两年多来,CEPA框架下沪港经济合作取得了众所周知的成绩.随着2006年CEPA第三阶段的安排,沪港两地经济合作正向纵深推进,两地经济合作的重心已从制造业及传统服务业转向更为广阔的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19.
沪港通是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是指上交所和联交所允许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内地和香港地区的证券市场由不同的法律体系进行监管,而沪港通实际上是双方市场交易的一个融合过程,而"主场原则"是该方案顺利实施的关键。本文将围绕主场原则,对其在沪港通实施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不足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沪港两地都有令人满意的民生状况,抑制了年轻人的创业冲动。港人的不安与不满情绪,与所受教育及其价值观有密切关系。相比之下,上海年轻人基于和气生财的“混合价值观”,全面受益于开放政策,占有资源明显优于内地其他城市,表现得更加宽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