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振兴需融合发展,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内在统一。目前乡村振兴过程中还存在着盲目向“城镇化”看齐、盲目追求产业“规模化”、乡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及乡村振兴相关政策亟待加强等难题,需要通过强化乡村振兴产业政策的融合性服务功能、完善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培育乡村产学研融合发展体系及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路径促进乡村产业融合,以产业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脱贫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针对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瓶颈和短板问题,以察哈尔右翼前旗为实践案例,构建了乡村产业振兴促进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的结构模型,提出了乡村产业增值发展、聚集发展、提升发展和融合发展的路径模式和对策建议,为全国中西部脱贫地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案例借鉴和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乡村振兴"战略构想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通过产业融合,培育新业态,为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注入新动能,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为例,探索地处大都市郊区环境下,依托城市辐射,通过城乡协同发展实现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结果]于家务回族乡产业体系的构建立足于全局视野下对农业发展的需求分析,通过国家、北京市、通州区3个层级区域对农业发展的需要,以农业为基础构建科技农业、服务农业、会展农业、休闲农业四大产业板块,引领乡村振兴。[结论]需做好产业规划设计,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基础服务,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创造良好环境,发掘和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应充分依托城乡协同发展的优势,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李静  高艳 《山西农经》2022,(7):187-189
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后,“三农”工作的重心转向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多个层面协同推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创新财政金融投入形式,拓宽投资融资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充分的金融支持。以张家口市乡村振兴的实践为基础,分析了张家口市筹措乡村振兴资金的现状,指明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相关乡村振兴政策提出具有创新性的金融服务路径。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立足国家发展全局,针对城乡二元现实和解决三农问题提出的重要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对乡村振兴作出了战略部署,明确了我国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做好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拓宽乡村振兴实施途径,构建乡村振兴公众参与机制,不断增强乡村发展后劲,推动乡村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东辉 《山西农经》2022,(23):115-117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全面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既是人民福祉所在,也是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基础环节。从各地实践情况来看,乡村产业发展仍存在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立足天津市乡村产业发展的实际,总结发展的成功经验并分析存在的短板,从政策赋能、科技赋能和资源赋能3个方面提出优化路径,以期对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没有产业振兴,就没有乡村振兴。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真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2023年9月,我们对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北宫镇乡村产业振兴路径研究进行了调研,参观了王佐镇佃起村农业园(休闲产业发展)、北宫镇李家峪村(闲置农宅开发)。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国家战略,是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发展战略。利用实地考察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总结目前安徽省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各项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路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时期,一些乡村的凋敝和衰落与当前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地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加快实施这一国家战略,是一项重大课题。尤其是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前沿阵地的广东,近年来乡村的发展与整个经济发展形成了明显反差,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粮食安全,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都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为此,本文在研读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农村实地调研,提出这一战略在广东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1.
乡村是中华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实现乡村振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式,乡村旅游由于其强大市场优势、巨大的造血功能应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出更突出的作用。河南省修武县作为拥有3000年历史的中华古县,近年来以美学路径发展乡村,形成以云台山为主打的乡村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独居特色的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新路径,具有示范性和可推广性,总结修武县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创新思路等意见及建议,为其他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高强 《山西农经》2023,(13):83-85
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积聚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业三者融合的活力,会进一步推动一二三产一体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分析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内涵,结合泗水县的资源、文化优势,在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探索出了“一轴两翼交融式”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该模式与时代发展要求相契合,凸显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工作特色和方向,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实践性、推广性,可以为其他地区乡村农文旅融合提供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具备资源整合、政策集成优势,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上海市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先行先试,在产业政策突破、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以产业振兴为主导的乡村振兴是实现乡村生活富裕的有效路径。通过入户调查,对北京市平谷区北寨村红杏产业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当地果农年龄在45~84岁之间,果农老龄化问题突出;全年不灌溉、不施肥农户占比分别为18.18%和8.33%,果园管理参差不齐;户均红杏毛收入为5.642 9万元,单位万元生产投入可增加毛收入15.195 3万元,投入和收入成线型正相关关系(R~2=0.68)。结合北寨红杏调查现状和北京市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定位,建议当地政府主导协调资金、人才等,完善红杏种植环境,提升杏果内在品质;延长红杏产业链、丰富北寨"中国红杏第一村"内涵,是实现其生活富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5.
16.
卢衍伶 《山西农经》2023,(6):102-104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方位的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只有把产业振兴的基础打好,才能夯实乡村的环境基础、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最终达到生活富裕的目标。文章以广东省罗定市龙湾镇为例,分析了南药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归纳了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了促进产业发展的方法,为加快龙湾镇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产业作为甘肃省十大生态产业之一,实现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是甘肃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从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入手,分析了甘肃省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指出应该从延长产业链、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增强金融服务供给、完善基础配套服务等方面推进甘肃省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推动欠发达地区乡村实现产业振兴,是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以往产权模糊说强调通过明晰产权来推动产业发展,而治权残缺说注重通过完善乡村治权为发展产业提供组织基础。然而,对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来说,孱弱的乡村组织缺乏治理能力,不仅无法承接政府下拨资源和市场资源,也无力培育出自己的产业,即使农户分到了产权明晰的股权,依然是“抱着空碗没饭吃”。文章针对两类学说的不足,从袁家村案例的发展实践出发,提出了资源治理说,构建出“党建引领—共建治权—开放产权”的理论框架,以此说明,即使是资源贫乏的欠发达乡村,也能实现产业兴旺:一是以党建引领下的多方“共建”,来整合分散的村庄资源;二是以共建治权中的多元“共治”,创新存量资源的使用方式;三是以开放产权的利益“共享”,来吸引增量资源。这一理论解释不仅为欠发达地区乡村提供了发展的新思路,也从理论上弥补了产权模糊说和治权残缺说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有效破解三农问题的主要抓手。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突破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出路。通过阐述以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城乡融合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探索出以城乡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以期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夯实的三农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大众文化是基于大众传播方式的转变而出现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随着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对乡村文化的影响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事实。大众文化丰富了乡村文化的多元化价值,提升了农民的文化内蕴,更新了农村社会的文化表现形式。以大众文化为契机,在坚守与创新之间探寻当代乡村文化的传承路径。传承意识上以内外多元化融合趋向引领乡村文化发展;传承主体上以农民为轴心,拓展乡村文化空间;传承环境上以市场化为导向,推动乡村文化输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