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以湖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利用湖北省13个市、州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运用广义矩估计(GMM)来研究湖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水平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与补偿水平对湖北省农业产出水平具有反向作用,表明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对湖北省农业产出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农业生产风险水平对湖北省农业产出水平具有显著的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业贷款和农业保险是农村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两项重要制度,本文实证分析二者是否促进了中国农业产出的增加。本文利用2005~2009年中国307个地级单位构成的大样本面板数据,主要使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以控制自变量的内生性和农产品产出调整的滞后性。本文主要发现,农业贷款、农业保险的发展均显著促进了中国农业产出的增加。在农业生产风险更大的地区,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的促进作用更强。然而,中国农业贷款和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并未发挥出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基于开展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的23个省(市、自治区)2014—2018年面板数据,在分析正向激励效应与负向抑制效应下的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产出效应传导机制的基础上,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面板数据模型从林业产出视角分别对全国层面、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存在产出激励效应,且存在1期滞后;同时,森林保险保费补贴对林业产出的促进效果受影响于林业风险,风险水平的上升会抑制保费补贴政策对林业产出的促进作用;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产出激励效应及林业风险对补贴政策产出激励效应的影响均存在区域差异性。最后,提出实施保费补贴差异化、逐步提升保障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居于全国前列,为解决农业保险对黑龙江省农民收入的影响这一问题,采集黑龙江省2008-2013年12个地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模型(Twoway FE),分析黑龙江省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保险对黑龙江省农民收入影响效果较小。为进一步改善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应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加大农业保险补贴范围和补贴比例,注重农业保险产品与制度创新,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建立农业巨灾基金。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保险补贴政策进行梳理后发现,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虽然较高,但保障水平整体偏低。一部分财政压力较大的农业大省为了减轻保费补贴支出而将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设制过低,导致农业保险风险防范功能的丧失;另一部分省区则将列入中央财政补贴试点的粮食类作物和本级财政开展的特色农作物保险种实施差异化保障,导致地方特色农作物保险的保障水平远远高于中央财政试点险种。在上述负向激励作用下,农业保险对粮食产出增长的激励效应受到严重制约。建议对当前农业保险的补贴制度进行改革,设计更加灵活的补贴方案和保障水平,以实现农业保险促进粮食产出增长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我国政府对农业的风险保护依然沿用民政部门行政性的救灾方式,国有商业性保险公司名义上代行政府职能不得不办农业保险,却又不能大办农业保险,只能轻描淡写地搞些农业保险。农民在风险缺乏保护的情况下,就会减少农业劳动力、土地、资金的投入,致使农业生产能力和产出水平下降。与此同时,在农民经营风险、利益以及收入缺乏保障的情况下,农村市场也难以得到启动。因此,为了保证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结合我国国情,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传统农业保险存在较多问题,天气指数农业保险作为金融创新工具,成为转移农业天气风险的有力路径。[方法]文章在分析降雨量指数保险合约设计思路的基础上,依照天气指数保险合约定义,选取稻谷生长期每日降水的累积降雨量作为天气指标,采用经济—气候模型和湖北省78个县市的面板数据,按风险区域分别设计了干旱指数保险合约和暴雨灾害指数保险合约。[结果]虽然湖北省全省累积降水的影响总体是负向的,但累积降水量对稻谷单产在十堰、襄阳等干旱区域的边际影响是正向的、显著的,累积降水量在暴雨集中区域江汉平原地区、咸宁市及辖内县市,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结论]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显著,根据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有必要按不同的风险区域分别设计天气指数保险合约。该文的研究在天气指数保险设计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探索,进一步使天气指数保险合约成为转移农业天气风险的有力创新工具。  相似文献   

8.
农业保险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关于农业保险农业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包括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在农村生产经营和农民日常生活中 ,农业风险几乎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而农业保险正是集中了农业风险 ,承担着补偿农业灾害损失的责任。因此 ,农业保险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 ,为有生命的动植物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利益损失 ,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保险。本文所说的农业保险是特指针对农业 (种植业、养殖业 )生产的保险业务 ,是通过农户投保在更大范围内分散生产经营风险、在受灾后及时得到损失赔偿的制度。农业保险与国家财政和民政部门的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农业保险能否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碳减排“双促进”,进而提升农业碳生产率。方法 文章基于2008—2020年中国30个省(市、区,未含香港、澳门、台湾省和西藏地区)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农业保险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 (1)农业保险有利于提升农业碳生产率,即农业保险发展水平每提高1%,农业碳生产率平均提升0.049%。(2)从作用机制来看,农业保险通过促进农业产业集聚和农业技术进步,从而实现农业碳生产率的提升,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39.1%和24.5%。(3)进一步讨论发现,农业保险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农业产值占比的单一门槛效应,门槛值为0.012 5,当农业产值占比低于门槛值时,农业保险对农业碳生产率的作用不明显,而当农业产值占比超过门槛值时,农业保险会对农业碳生产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 政府应从强化政策支持,提高保障水平;实行差异化补贴,推动规模化生产;完善保险条款,探索创新品种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农业保险的环境正外部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上阐述了农业技术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居民收入之间的影响机制。其次,基于农业生产效率的分组研究思路,分别构建了中国1985-2012年的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区域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对三者之间动态关系进行了深入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两区域内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动态促进作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正向影响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居民收入正向作用机制只在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显著存在。最后,政府在相关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这种区域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农业大灾保险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首先基于特征事实进行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说:农业大灾保险试点显著提高粮食产量,且存在区域异质性。然后基于2013—2019年山东省县域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试点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而且进一步识别和验证试点政策在提高粮食产量时,通过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发挥了中介效应,通过影响农户投保积极性发挥了调节效应。本文认为应继续提高粮食作物保险保障水平,加快农业保险向收入险转变。同时,要持续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培养农民保险意识,发挥农业保险在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环境变化对农业产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生产在利用环境的同时,也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本文在回顾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土壤侵蚀和盐碱化等环境变化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机理,并通过构建包括环境因素的双向非观测效应农业生产模型,利用中国1979~1996年的分省面板数据,分析了土壤侵蚀和盐碱化等环境变化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期,土壤侵蚀率和盐碱化率的产出弹性分别达到了-0.13和-0.11,土壤侵蚀和盐碱化都对农业产出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制定改善环境的政策将有利于提高农业产出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部分团场和乡镇棉农为对象,采用概率单位模型(ProbitModel)对影响其购买棉花保险行为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主要受农业生产风险的大小、棉花专业化生产程度、总耕地面积、户主务农时间长短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农户水平上影响农业保险需求的各因素,为将来推行农业保险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吴馨 《山西农经》2023,(2):182-184+188
近年来,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受到了高度关注。农业保险的支持对保障农民经济利益、稳定农业再生产以及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等意义重大。文章根据河南省2013—2020年17个地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了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采用差分GMM以及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了农业保险投入与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借鉴国际经验发展中国农业保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保险是指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农业保险不仅可以分散我国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对农业生产实施产前产后的经济补偿,稳定农民收入,还可以改善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水平,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稳定,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农业服务业和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农业服务业持续发展和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水平提升寻找可能路径。[方法]文章运用2003—2015年全国28个省的面板数据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检验农业服务业和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之间的协同效应。[结果](1)从全国层面来看,农业服务业产值增加1%使得农业生产的区域集中度指数提高0. 08%,结果在1%的水平上显著;前一期农业生产区域集中度指数提高1%使得当期农业服务业产值提高5. 348%,结果在5%的水平上显著;(2)西部地区农业服务业产值增加1%使得农业生产的区域集中度指数提高0. 342%,前一期农业生产区域集中度指数提高1%使得当期农业服务业产值提高7. 474%,结果分别在10%和5%的水平上显著;(3)东部地区农业服务业产值增加1%使得农业生产的区域集中度指数提高0. 099%,前一期农业生产区域集中度指数提高1%使得当期农业服务业产值提高5. 874%,结果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4)中部地区农业服务业产值增加没有显著影响农业生产区域集中度指数,前一期农业生产区域集中度指数对当期农业服务业产值有5%水平上显著正向的影响,影响弹性为4. 531。[结论](1)农业服务业和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在全国层面表现出互相促进的协同效应,但是,该协同效应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2)西部地区农业服务业和生产区域专业化的协同效应最强烈;(3)东部地区农业服务业和生产区域专业化表现出协同效应,但不及西部强烈;(4)中部地区农业服务业和生产区域专业化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据此该文认为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应当重视农业服务业和区域生产专业化的协同效应及其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7.
气象指数保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克服传统农业保险的缺陷,但是,针对当前农业生产经营情况,中国是否适合实行气象指数保险,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运用2004~2016年全国农户面板数据,分别测算了小麦、玉米、稻谷和大豆等4种农作物的产量风险和县域农作物受灾系统性风险。研究发现:在中国,由于农作物气象灾害风险不满足"小概率、大损失"的基本可保条件以及针对受灾系统性风险的可保条件,气象指数保险的风险管理作用将十分有限,不宜作为农业风险管理工具。但是,借鉴气象指数保险的理赔方式,实行气象指数储蓄保险可以发挥农业保险的收入支持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优势产区蔬菜专业村农户调查数据,在对农户农业保险投保决策机理及其生产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内生转换模型就农户投保对化肥投入、生产效率及家庭收入的影响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种植经验丰富,生产经营专业化,偏好风险将降低农户的投保概率,经历过灾害影响则会提高农户投保概率;投保后农户亩均化肥投入有所下降,并结合其他要素投入调整的共同作用降低单位面积产出,但投保引致的技术储备增加是稳定作物单产的重要力量;此外,生产风险分散所带来的农户被保险作物品种面积增加能够弥补单位面积产出下降对收入造成的抑制效应,有利于提高农户收入;保险也具有马太效应,种植规模越大的农户,投保所产生的收入提升效果越好。据此,应继续加强与完善农业保险,推动保险公平;发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引领示范作用;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2004—2013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GMM动态面板估计方法检验了风险认知、抗险能力、农业保险认知、农业保险信任、农业保险可负担性、农业生产情感6类变量对农户农业保险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保险可负担性、抗险能力是影响农户保险决策的最主要因素,农业保险的居民纯收入弹性最高为9.813、年末农村机械总动力和医疗保健现金支出的弹性次之,分别为7.719和5.567,但作用方向相反。提高农村居民纯收入,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加大政府农机补贴力度,提升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农业保险需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农业保险通过改变农户生产行为,进而影响农业固碳效果的作用路径。[方法]文章基于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和西藏)的种植业数据,构建有调节的并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对农业净碳汇的作用机制。[结果](1)从总体来看,当前农业保险的发展抑制了农业固碳效果,具体表现为农业保险增加了农业碳排放,而对农业碳吸收没有显著影响;(2)农业保险对农业净碳汇的影响有两条路径,一是农业保险通过提升种植专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净碳汇,二是农业保险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抑制农业净碳汇,但环境规制会削弱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净碳汇的抑制作用;(3)在异质性分析中,西部农业保险发展的农业固碳效果要好于东部,中部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固碳效果没有显著影响。[结论](1)提高对专业化规模生产主体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比例,以放大农业保险对农业净碳汇的促进作用;(2)设计绿色农业产品保险,引导农业生产者从事绿色农业生产经营,减少一般机械投入对农业净碳汇产生的负向影响;(3)提高农业保险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的配合程度,在发展农业保险的同时,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