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飞 《市场论坛》2013,(3):27-29,80
以中原经济区郑州为例,分别采用人口、经济、社会和居住环境等因素来构成综合指数测度城市化水平。通过分析找出中原经济区城市化所面临的薄弱环节和限制因素,从而明确促进城市化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有利于政府在推动实现河南城市化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采取合理对策,避免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2.
在服务经济时代,城市化概念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服务业向城市聚集构成了城市化的新内容.因此,城市化战略并不只是人口规模的城市化,更重要的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城市化,本文以江西省为例,在分析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日益密集,正面临着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城市化发展都提出了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城市化发展有着重要联系。因而欲提高我国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处理好城市发展的各种矛盾,必须加强我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城市化发展。而要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城市化发展应牢固其观念;应努力达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统一;应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4.
论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城市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对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也在不断的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本文认为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来深化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认识,把握城市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坚持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就能实现我国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青岛市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已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青岛市城市化水平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结合青岛市的实际发展需要,针对青岛市城市化及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现有人口状况并考虑影响人口发展的各种因素,按照科学的方法可以预测在未来某个时间的人口规模、水平和趋势。通过人口预测可以预测未来经济发展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为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提供重要信息和参考。根据2000—2013年新疆人口发展的最新统计资料,建立GM(1,1)模型并对乌鲁木齐市未来十年的总人口和城镇人口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新疆从目前到2023年期间将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在保持新疆快速城镇化水平的同时要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红英  张红 《商场现代化》2008,(17):228-229
城市化进程主要包括农业人口向非农业转移的过程以及非农产业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代表着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河北省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改善和发展,但是也出现了重城市轻农村、重城市轻区域的现象。要实现全面的城市化建设,必须要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以全局意识来处理区域和城市、城市和农村的关系,全面提高河北省的城市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赵晗 《商场现代化》2010,(11):25-28
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人口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复杂和激化,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出发,迫切需要研究城市人口社会、经济与城市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本文在分析北京市城市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能充分反映北京市城市发展现状的指标体系,运用投影寻踪方法,从城市发展角度上建立城市人口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评价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计算北京市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度;最后在综合评价指数和协调度的基础上,发现北京市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云南省16个州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云南省各州市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最后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云南省各州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云南省各州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昆明市属于高度协调发展型,曲靖市、红河市和玉溪市属于中度协调发展型,其余各州市属于濒临失调衰退型。  相似文献   

10.
苏辉 《商》2014,(36):57-57
根据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生活城市化和环境城市化等四个方面13个指标作为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对江苏各县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因子分析,从而准确定位启东市城市化发展水平。同时对提高启东市城市化发展水平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中政府的作用是重要因素。分析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路径,并以云南省为例,在对城市化水平进行测算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模型.得出政府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正面作用的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已经进入了城市化加速推进阶段,城市化发展在吉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吉林省城市化进程中主要存在着人口数量较大,城市数量较少,城市供给比较短缺;城市低端就业市场日趋紧张,城镇失业率逐年增长;水资源问题严重威胁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工业不强,产业不大等问题。吉林省在城市化进程中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尽快将失地农民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解除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构建吉林省大、中、小城市科学而合理布局的城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3.
江西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关系及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与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的协调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为促进江西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应在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建立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市场法制建设、重要要素聚集功能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建立健全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系统等方面制定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区域城市化的定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超前或滞后的城市化都会阻碍经济发展。本文提出一种评价我国各省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程度 (城市化率评分 )的数量分析方法 ,并用这种方法 ,分析评价了 1 985- 1 996年全国和云南省的城市化进程 ,以及 1 995年全国各省区的城市化水平。发现全国和各省区的城市化速度均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 ,但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滞后程度不同。云南省的城市化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15.
李继云 《商业研究》2008,(5):177-180
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以云南劳动力转移为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城市化水平滞后、现行的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发育滞缓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等是两者不能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改革户籍与土地制度,赋予农民工平等的劳动力保障权利、坚持多元城镇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原则、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机会等是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之良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上海市1978-2009年城市化率与实际人均生产总值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法和方差分解方法对上海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上海经济增长对人口城市化的作用相对较强,而城市化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上海应充分利用举办世博会产生的城市经济效应有利时机,进一步促进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城市化起步较晚,缺乏经验,存在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协调,难以满足外来人口应得利益,城镇人口呈现出逐步虚化扩大,就业问题凸显,城市用地和规划失控,环境恶化等问题。应正确认识城市化问题,以小城市为起点,建设新型城镇,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在加快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同时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8.
广东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利昌  罗必良 《商业研究》2007,(4):105-107,136
县域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环节,无论在人口数量、所辖地域范围,还是在经济发展中,正在日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广东作为经济发达省份,要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与城乡和谐发展目标,想方设法壮大县域经济将是其发展的关键所在。针对广东不同地区县城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并提出推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志强 《中国商论》2021,(8):168-170
伴随农村居民持续向城镇涌入,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亦持续向城镇区域开始汇集,构成一个非常巨大的产业圈,进而推动城镇持续发展,即非常典型的“城镇化”发展进程。在20世纪末期,中国就已开始推行城市化发展,无论是在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生产力上,或者在科技和经济水平方面,城镇化发展均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催化剂。故而,本文简要阐述了城镇化建设的涵义与发展历程及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并提出城镇化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实现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城镇化综合水平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镇化内涵的人口、经济、社会、设施四个方面构建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甘肃省1996年和2009年两个时期的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借助GIS技术,运用空间聚类法和空间自相关对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演变及分异进行分析。甘肃省城镇化综合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城镇化综合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呈现强集聚分布格局。两时期城镇化水平"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始终未改变。区域发展条件空间差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是甘肃省城市化综合水平空间分异产生和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