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一鸥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7):235-236
律师调查取证权是指律师依法办理法律事务时有权向有关单位、个人进行调查、收集证据材料的权利。保障刑事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是律师应当享有的重要权利之一,是律师顺利执业的保障,也是实现控辩双方地位平等的保证。然而现有法律赋予辩护律师的调查取证权是有限制和缺陷的,存在着许多法律"陷阱"和法律空白,在司法实践中严重存在着控辩双方地位不平衡、公、检、法司不公等现象,这些因素都严重地影响了辩护律师实施辩护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律师在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是其制约国家权力、捍卫自身权利的一柄利剑。确立律师在场权是刑事诉讼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结合两大法系的理论与实践,简要分析和探讨了我国律师在场权建立的必要性及如何构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史云明 《商》2012,(23):138-138
新刑诉法在律师辩护权利的保障方面有了较大修改,特别是增加了律师申请回避的权利。本文从律师申请回避权角度,简要介绍我国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概况和存在价值,并重点分析了增加律师申请回避权对于完善回避制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刑诉法对辩护制度特别是对辩护人保障性权利的完善引发了从程序视角对律师伪证罪进行规制的新思考。实践中律师不当执业行为的存在和律师伪证罪异化的趋势要求对律师伪证罪进行规制。新刑诉法虽然对律师涉嫌伪证案件设立了特殊的管辖制度,但并不足以改善现实中存在辩护困境,故仍有必要对律师伪证罪进行程序规制和相关配套措施完善以改善辩护律师的执业环境。  相似文献   

5.
由当事入收集证据并举证已成为现代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趋势,但我国无论是现行立法,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对当事人的调查取证权的保证都很薄弱。本文对我国在保障当事入调查取证权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商》2016,(8)
本文从我国法律中有关律师作证的立法现状着手,分析和探讨我国设立律师拒绝作证权的必要性和立法建议,包括律师拒绝作证权的主体对象和例外,最后对律师拒绝作证权设置相应的保障机制。希望我国能够尽早的对律师拒绝作证权作出相应的立法上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邹政 《消费导刊》2009,(23):136-137
刑事诉讼简易程序是普通程序的简化,以追求便捷、效益为目标。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存在着没有赋予被告人选择权、弱化辩护律师作用、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可以从加强被告人的权利保障、强化律师的辩护作用、多元化程序的设置及"书面审理"方式的采用等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商》2016,(14)
众所周知,最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和其司法解释的亮点之一就是赋予了刑事律师在刑事案件的辩护中更为广泛的权利。本文就是从《刑事诉讼法》的条文中找寻刑事律师的"意见权"并用解释学原理来探究条文背后的真实含义。  相似文献   

9.
《商》2016,(7)
刑事辩护律师在职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律师的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更加会影响到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的维护与保障。因此,本文将针对刑事辩护律师的职业现状来分析和探讨律师执业风险的问题及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论诉的变更     
我国诉的变更制度的是为更好的保障司法效果和当事人权利的最大化,诉的变更分类、诉的变更四要件及对我国立法上的建议和完善研习,在保持诉讼连续性上给予原告变更权,提高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11.
《商》2015,(5)
大陆法系国家的观点普遍认为德国的刑事诉讼程序是讯问制诉讼模式的典型。在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各项权利保障方面,有非常多的优点和值得其他大陆法系国家学习的地方,特别是在被告人获得辩护权利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在德国的刑事诉讼程序中,律师职能定位更加明确,权利保障等内容也更加全面。本文简要的介绍了德国刑事诉讼中的制定辩护制度。  相似文献   

12.
归入权的行使与派生诉讼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入权为公司的法定权利,即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成员违反对公司的忠实义务时,公司可以将其行为所得收归公司所有。论文从国企改制的案例着手,对归入权的性质、法理基础以及归入权与派生诉讼的关系作了探析,认为公司负责人挪用、侵占公司资金收购的国有股权应为归入权的客体,公司法上的派生诉讼制度虽然是主要针对损害赔偿规定的,但对归入权诉讼也可以适用。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各种处于强势的垄断组织、企业漠视公民个体权利和利益的现象层出不穷.在其他途径经常失灵的情况下,人们迫切希望有人敢于站出来采取切实的行动.此时公益律师的作用凸显,然而作为一个崭新的群体,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本文对律师参与公益诉讼的激励和保障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作为"第三代人权"的公民环境权是环境法的基础性权利.从环境权作为生态危机有效法权回应的理论考量出发,在反观我国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及民法、刑事法有关公民环境权制度规设的基础上,本文以权利的应然与实然级差为视角,做出了对公民环境权以宪法的法权确认为基垫、以环境实体法的规设为内核及以环境公益诉讼救济为保障的法律制度体系化回应设定.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各类生产、经营企业侵害消费者权益事件频发,一些消费者权利意识较强,通过现有的非诉讼和诉讼方式积极维权,但仍有许多受到侵害的消费者因主观认识不足或者客观条件不佳而导致其受损的权利不能得到及时救济.本文通过对我国非诉讼和诉讼方式中消费公益维权的实践进行考察发现,当前两种方式在保护消费公益问题上均存在困境.笔者认为,通过完善相关诉讼制度弥补维护消费公益中存在的困境是当前较为必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公司经理权作为一种特殊的民商事权利在我国先行法律中并没得到很好体现。本文从考察各国有关经理权的法律规定入手,对公司经理权的内容、行使方式及其限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并对我国公司经理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和思考。认为对经理权的立法应从民法和商法两个层面分别作出规定,并将我国公司法上的经理职权改成经理权,并适当扩充其权利内容。  相似文献   

17.
贺振华 《商》2013,(6):155-155
从容易导致错案的角度谴责刑讯逼供现象,从被追诉人的程序权利角度批评实践中限制律师会见权的现象等等,相对来说,较少从人身权利救济制度来重视被追诉人人身权利的保障问题。被追诉人人身权利受到司法侵害的现象司空见惯,当人身权利遭受损害时,如何有效的救济受侵害者更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之意不在对被追诉人人身权利内容体系中各项具体权利进行探讨,而是通过了解被追诉人应有的人身权利以及分析这些权利特有的属性,进而能够认识人身权利救济制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柏丽 《商场现代化》2006,17(30):256-258
当内部人的内幕交易同时又构成短线交易时,同时存在着公司归入权和投资者损害赔偿请求权两种权利,权利行使时针对同一标的的两种诉讼即发生冲突。因为投资者损害赔偿请求权,在实践中行使时实际上无法实现其理论上的功用,因此应该完全否认投资者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而仅由公司行使归入权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19.
田伟 《消费导刊》2009,(9):141-141
任意诉讼担当是指第三人经过法律关系主体的直接授权取得诉讼实施权,这一制度具有维护实际利害关系人的权利、扩大司法解决纠纷的范围、提高司法效率等方面的功能。基于平等保护被告诉讼权利的需要,应对任意诉讼担当的适用进行一定的规制。  相似文献   

20.
股东知情权是股东享有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股东权,是股东实现其他股东权的重要基础。知情权包括股东在股东会上的质询权、公司账簿查阅权、外部检查人选任请求权以及权利行使出现障碍时的诉讼救济请求权等方面的内容。我国公司法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2005年的《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加以完善,但规定仍然过于简单,并不利于公司股东权利的行使,因此必须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