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性作为一个古老的话题在历史上被众多的学者和大家所亲睐,争论不息,把人性和法治两者放在一起来思考,有其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试图从中找出一点对当前法治建设有用的线索来。中国法治的败笔之一就在于没有一个正确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对"人"这一主体的忽视上,如果国人能从法治最初的源流之处去探索,中国法治建设应加快进程。  相似文献   

2.
人性作为一个古老的话题在历史上被众多的学者和大家所亲睐,争论不息,把人性和法治两者放在一起来思考,有其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试图从中找出一点对当前法治建设有用的线索来。中国法治的败笔之一就在于没有一个正确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对“人”这一主体的忽视上,如果国人能从法治最初的源流之处去探索,中国法治建设应加快进程。  相似文献   

3.
董俐 《致富时代》2015,(4):152+154
宗教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大势所趋,学术理论界同样认为加强宗教法治建设也是宗教工作的形势所迫,对于如何加强宗教法治建设,我国宗教法治建设的模式及其路径问题,理论界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对宗教法治建设进行了建设性的探讨和争鸣。从宗教法治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出路都提出了十分中肯和良好的建议,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法制理论体系,推动我国宗教法制建设健康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缪嘏玮 《现代商业》2008,(15):280-281
法治是一项社会工程.从中国法学来审视中国法治是必要的,也是一个有益的途径和视角.如果以这样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法治建设中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法治建设的切入口.本文尝试以这个视角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民主法治的进步都对政府的行政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与发展,市场经济调节、市场行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诸多方面政府职能建设已经成为政府建设的主要选择。在进一步强化法治政策中,政府的职能也开始逐步转变,从全能管制型政府向有限服务型政府转变。因此,突破行政体制和管理模式的重重障碍,以及如何适应规范政府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服务型政府法治化建设应立足于基本国情和现有阶段,同时必须把中央与地方、政府管理与服务社会、市场调节与政府管制等关系处理好。  相似文献   

6.
邢冰 《中国市场》2009,(5):44-46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新进展,是在继承与发展毛泽东法律思想、邓小平法制理论及江泽民依法治国思想基础上提出的现代法治理念。本文借回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产生做了回顾,并以法治理念为起点,阐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定含义,以此来论证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新发展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7.
刘丽 《消费导刊》2009,(11):121-121
性善观思想在提出时,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并没有发挥它应该有的作用,性善观致力于人的善性,在治国方略上提出了仁政论与民本思想,对于象征道德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许多年来各国都在努力的建设法治社会,然而伦理的缺失必然造成制度的僵化,事倍功半。所以,良好的法治亦呼唤人性善。本文从性善观的角度出发探析,在人性善视角下我国的行政道德构建。  相似文献   

8.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不久,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一重大理论范畴。这在新中国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统领新时代中国法学理论研究的制高点,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强国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政治均衡理论为解读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范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体现系统思维的视角,从价值、制度、组织、行为四个维度解析了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的全景图,从侧面验证了将政治均衡理论作为讨论框架的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范式具有解释性。在政治均衡框架下探讨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范式可抽象出一条结论: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失衡问题的症结点在于政治参与的法治化不足,中国女性政治参与要走法治化道路。基于此,要把消除对女性的歧视纳入到国家法治建设当中来,从法治体系、法治领域、法治过程层面加强性别政治权利平等立法与执法,多层次多领域推动女性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建设进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应坚持党的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当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情况,来探讨当代大学生法治理念培育的实际问题。文章主旨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下,分析和梳理我国当代大学生法治理念培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并探讨当下创新型的针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乡土社会向信息社会、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时期,社会转型决定了当代中国的法治结构是二元的,即乡土社会的法和现代社会的法并存与对立。现阶段的法治建设的理念和路径选择都要立足于转型社会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既不能墨守成规、裹足不前,也不能好高骛远、一蹴而就,而是要在坚持法治基本理念、价值、规律---法治之道的基础上,探索法治实现的独特策略、方法、技术---法治之术。  相似文献   

12.
赵琳 《中国报业》2022,(18):34-35
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建设,是党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的实践背景作出的判断与决策。我们应当加强涉外法治宣传,完善涉外法治体系,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加大涉外人才培养力度,为建设法治强国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商》2015,(32)
市场和法治是现代文明的两大基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法治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健全和完善有利于市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经济法治体系,更好的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经济。我们必须明确经济和法治的内在关联性,为此,本文从我国当前经济和法治建设入手,揭示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把"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确立为我国新时期法治建设的新目标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内容。一个法治国家必然具备一个法治社会,一个法治社会必然由信奉法治的公民组成。而在我们这个具有"人治"传统精神的国家,想要公民转而信奉"法治",是无法仅仅靠国家的号召来完成的。在国家大力引导的同时,最重要的是需要作为执政者的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信仰法治,以自身言行来率先垂范,党员干部率先树立起法治信仰,将是我们建设"法治中国"征程的起点。  相似文献   

15.
王墨 《中国市场》2014,(42):119-120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命题。毋庸置疑,中国的法治建设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由于长期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及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法治建设在过去并未得到足够重视。近年来,国内冤假错案频频曝光,极大挫伤了民众对法治的信心,法治政府的建设仍然任重道远。本文以唐慧案为切入点,从推进司法公开、提高立法质量、实行诉访分离三个角度来阐述法治政府的建设,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谢典延 《市场周刊》2020,(20):0119-0119
在构建法治社会的过程之中,各种法律知识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法学与经济法的内容和形式变得越来越复杂。许多学术界和理论界人士站在宏观的角度立足于法治社会建设的实际要求,对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别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对此,文章结合学者的研究结论,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深入探讨经济法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期为推动我国法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人是管理活动的核心,是管理工作的本质,对于客观、全面认识人性假设理论有助于我们在管理活动中体现不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该文对中国传统人性的四种理论和西方人性假设的五种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了当代人性假设发展的趋势,对今后研究“人性”假设理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文化整体建设,放眼广大农村的大局,从体育学、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审视我国农村体育文化建设问题,力图系统全面探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遵循,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发展的行动方略。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在基本社会治理、思想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思想与价值指导,更是社会主义教育实践和理论教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石。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重要基地,也是彰显中国传统文化意蕴、构建中国教育话语体系的实践载体。  相似文献   

20.
本文立足于文化整体建设,放眼广大农村的大局,从体育学、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审视我国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存在的问题,力图系统全面探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