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美国当代叙事学家杰拉德.普林斯有关“潜藏叙事”理论的角度,对詹姆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进行文本解读,这部被评论界看作是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实质上包含了不容忽视的后现代叙事元素和技巧。  相似文献   

2.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在其早期的代表作之一《都柏林人》中成功描述了都柏林人瘫痪生活状态。《死者》作为这部小说集的压轴之作,篇幅最长、寓意最深。文章将从"精神顿悟"的角度入手,逐步剖析《死者》中主人公加布里埃尔(Gabriel)从无知、麻木到自我反省,进而获得精神顿悟的过程,并探讨这一主题对整部小说集内涵寓意的总结与升华。  相似文献   

3.
《死者》是《都柏林人》的压轴篇,也是对精神瘫痪这一基本主题的归纳与总结。乔伊斯运用“精神顿悟”的技巧来揭示主人公对人生与社会现实瞬间的感悟。使“精神顿悟”这一技巧在这篇小说中得到了最精彩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乔伊斯认为《两骑士》是《都柏林人》中最好的故事之一,它揭露了爱尔兰社会的堕落。但该小说还未被充分认识。运用葛兰西霸权理论和法农及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理论剖析该小说,从政治社会、市民社会、属下阶层三个层面,可以揭示英国殖民者是如何通过"政治高压"和"主动赞同"来维护权力统治的。研究表明,殖民者的价值观变成全民共识,这种文化诱使被统治的爱尔兰人认同殖民者,有助于维护殖民统治地位而不是反抗压迫。  相似文献   

5.
《尘埃落定》是一部以现代观念和独特思想写出的既纯净又轻快的民族生活史诗。其独特的艺术视角,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暗示、隐喻、象征等的妙用,使作品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姐妹们》是乔伊斯的处女作,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乔伊斯所有小说的开端。然而在国内外,该小说被长期忽视、误断因此被低估,被认为是以莫泊桑和契诃夫式的现实主义手法写成。该小说从异化主题、顿悟模式和"显示"叙事等方面显示其现代性,因此可以说它是现代短篇小说的先声。  相似文献   

7.
《长生殿》写了一种特殊的爱-帝王之爱。李隆基与杨玉环爱情两次转换、两次团圆的描绘,说明帝王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并对爱情进行真挚追求。这是明中叶以来个性解放思潮的余绪在清初卷起的一朵浪花,也是作思想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奶酪的气味》是《三人同舟》中最幽默、最精彩的部分。从渲染奶酪气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杰罗姆运用的诸如超出想象的比喻、落笔含蓄的夸张、思维和表达之间的不相协调,以及反话正说的叙述、可掬憨态的描画和表里倒错、言辞巧智等幽默方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和解读《钟形罩》与《一个人的战争》中的母女关系,指出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作家对母女关系的不同阐释,并进一步探讨造成复杂母女关系的深刻根源。  相似文献   

10.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文学创作是对神话原型的重新组合,几乎所有文学作品都只是某一或某些约定俗成的神话原型的新的表述.从该理论出发解读《尤利西斯》,不难发现乔伊斯在创作时借用了“荷马史诗”的原型人物、原型结构和原型母题.此种借鉴把神话与现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作品具备广泛的象征意义和获得一种借古讽今的效果,表现了生活在荒原之中的现代人对精神家园的艰难寻觅.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詹姆斯·乔伊斯代表作《尤利西斯》与《奥德赛》的故事情节、框架结构及主要人物的比较分析,揭示其独特的谋篇布局技巧:借助古代欧洲经典文本中的语言、情节和人物,从不同角度展现现代西方社会精神荒原同古代文明间的冲突,突出小说的反讽意义,从而深刻揭示了其鲜明的反英雄主题。  相似文献   

12.
禅学名著《人天眼目》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学艺术思想,主要表现在:勘验学人,据器定夺;认清宾主,照用有时;辨验问语,断识来意;三句一字,破除妄见;圆相示意,超越语言;宗风独特,流韵禅林。  相似文献   

13.
《死者》的语言特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者》是詹姆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压卷之作。其语言结构独特 ,文采飞扬 ,重复修辞手法显而易见 ,并不泛对偶、排比等 ,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相似文献   

14.
《古诗十九首》不仅以其圆熟自然的艺术手法代表了汉人五言诗创作的最高成就,更以其摄人心魄的感伤情调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共鸣。  相似文献   

15.
《小杜丽》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的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最长的一部小说之一。小说以马夏尔西监狱为主线深刻地揭露了英国政治的腐败,统治阶级的虚伪、欺骗,大资产阶级的贪婪,上流社会的虚假。同时,作家在创作这部小说时广泛地运用了象征手法,从而使得小说中的人物、场所以及其他的一些景物都蒙上神秘的色彩,带上特殊的象征意义,也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增添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仿佛是用中国道家文化编制的一幅现代主义的上乘之作,渗透了老子的静观弱用、天道自然无为和返璞归真的观点,反映了主人公在寻找潜在孤独自我本质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
钱钟书的《围城》在运用讽刺手法上可为匠心独运,《围城》在人物、情节发展、细节描写、讽刺手法、语言特色四方面充分体现了讽刺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文体家的废名,以其对语言的敏感而自觉从禅宗取法,在以静观之心观照世界的同时,使得语言富于诗意化;在悟禅过程中用“顿悟”式的语言传达个人意趣,其语言生成与禅宗“万物皆收于心”的致知方式相联通。  相似文献   

19.
《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主题可划分为表层主题和深层主题。其表层主题是主人公的爱情之歌,但是爱情悲歌;其深层主题是反映了19世纪初西方社会的空虚和人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20.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一个里程碑,其讽刺艺术建构主要包括创作立场、美学风格、文本结构三大要素。本文通过《儒林外史》创作立场的分析,可以发现其文本传达出了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秉持了实事求是爱憎分明讽刺态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通过对《儒林外史》美学风格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具有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技巧多样,洞幽烛微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及高度的艺术性;通过对《儒林外史》文本结构与讽刺手法的关系分析,可以发现其常常不被人所理解的独特文本结构恰恰是为成就这种讽刺艺术而特意设计的,是对古典小说文本结构的一种创新。这种三位一体的讽刺艺术建构的旨归表达的是对一种衰退了的社会设想的幻想的士人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