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而且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化极为缓慢,尽管如此,很多语言其古代语与现代语也还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日语也同样存在着这种现象,若不加辨识,现代人就很难读懂日本的古典文献。语言的发展、变化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它不仅包括音韵上的变化,还包括词汇、语法上的变化。但是,在这些变化中,无论是从量上还是质上,变化最大、最明显的当属词汇系统。在词汇系统的变化中,数量最多的是词义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了一个词在不同时期表示出不同的意义,同时也导致了古今同词异义现象的出现。一般地说,古今词义之间存在着以下几种关系。一是古今词义不变,属于继承关系。这样的词所表述的概念一般都属于基本词汇,  相似文献   

2.
程烨 《发展》2008,(2):118-119
一、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离开词汇,语言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如果词汇贫乏,诃义含混,就会造成理解和表达的障碍。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经说过:“没有语法,人们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在外语学习中,学生要掌握的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方面就是词汇,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一个学生各项语言技能的发展。如果不储备一定数量的词汇,就不能实际运用语言,因此,词汇教学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就目前中学的词汇教学看,时间投入多、效率低、效果差。在词汇量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传统的教师讲单词、  相似文献   

3.
“那可儿”一词是在蒙古族历史、文学巨著——《蒙古秘史》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它的演变充分反映了蒙古族社会的历史变迁,成为人们观察其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的“活化石”。同时,它也给我们说明了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语言。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语言就没有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又促进了语言的变化、丰富和发展。而语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着传递信息、  相似文献   

4.
于双双 《魅力中国》2011,(21):283-283
在语言系统的各个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词汇系统是最为活跃的,社会生活的变化总能在语言深处引起不小的涟漪。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说过:“没有语法,人们还能进行一些言语交流,但是没有词汇,人们就根本无法说话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新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动宾动词+宾语”结构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它是由汉语动词的“原型结构”通过句法成分的“移位”所造成。句法成分的“移位”带来动宾动词语法上的巨大变化,从而使其可以再跟上一个受事宾语。本文详细比较了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中动宾结构在形式和内涵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了一些动宾支配与被支配关系的规律,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两种语言。  相似文献   

6.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在语言上有所反映。而在语言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词汇最具活性。社会生活的变迁首先是通过词汇的变化体现出来的。文章从通讯、网上娱乐、网上交友等方面出现的新词汇揭示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在语法界一直是备受争议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潮流文化的背景下,语言也发生了变化,"程度副词+名词"的语言文化现象目前已经变得非常流行,应当看到这也是一种流行语文化.由于人们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追求创新,喜欢用新奇的语言来交流思想、 表达感情,例如"很淑女"、"很铁"、"更感情"、"挺牛"这样类似的说法比比皆是,从而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及文化.  相似文献   

8.
名动转用是英语的一种活跃的构词法,析和探讨这种转化,对于我们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语法同语义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指名词临时转(活)用作动词的一种构词方法。分观察英语语言的变化发展,研究英语的词汇类型学以及  相似文献   

9.
“语言和太阳都不会停住的,到了语言固定的一天,它就死了”,雨果恰当地表达了语言的内涵易变性:语言不过是思想的外衣,同一件衣服下的思想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变化。不过,遗憾的是,这种思想变化的传递也许会以误解、加深误解的“试错”方式缓慢进行。  相似文献   

10.
张尧 《魅力中国》2009,(4):130-130
日语敬语是说话人对听话人或第三者表示敬意的一种语言手段,它是是日语语言交际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往往被认为是构筑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日常生活中的敬语运用实际上反映了日本人深层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心理意识,可见,敬语并非一种静止、机械的语法现象,而是日本人在现实生活中语言行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陈雪莲 《开放潮》2005,(9):102-103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我们学习、应用外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通畅的对外交往、相互学习,更好地服务于本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事业。  相似文献   

12.
构式语法是伴随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是在对传统的转换生成语法反思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个比较新的语法体系,为我们提供了语言研究的崭新视角。构式语法的研究特点使得构式语法对过去无法解释的一些语言现象产生了很强的解释力,这也正是构式语法研究的价值所在,但是构式语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同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语言这个人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交际工具也在时时发生着变化。只是语言内部三要素的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其中语汇的变化是最惊人的。有专家统计,改革开放20多年,我们的汉语语汇增加了7000多个新词。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社会用语也是与时俱进的。一、公益广告悄然出现,宣传用语更加文明公益广告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文化现象。它首先在电视传媒出现,以提倡社会公德、宣传新风新貌为主旨,画面结合文字、隽永、警省,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节约用水的广告:“如果不注意节约用水,地球上最…  相似文献   

14.
韩西芹 《今日重庆》2011,(12):84-91
一幅摄影作品如果没有主题语言,没有给人们传达某种主题思想,也就失去了它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李松龄 《湖南经济》2000,(12):14-17
一、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变革需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国有资产所有权人人有份(实际上是缺乏排他性)的财产制度已不再适应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需要。这是因为:商品交换实际上是排他性所有权的交换。如果一种商品或财产缺乏排他性的所有权,你需要使用它就能毫无所费地得到它,那就不需要等价交换。人们认为,国有资产流失,所有权权益难以得到保证,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高,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国有资产所有权缺乏排他性,所有权权益的外在性现象非常严重。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国有资产产权关系模糊。所以…  相似文献   

16.
黑话是我们全民语言的一个分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它不只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黑话由于“遁辞隐义、橘譬指事”的特点而历来为盗匪所利用,很多学者已经对此做过多项研究。  相似文献   

17.
资讯·媒体     
Facebook是否让我们更孤独 Facebook的真正危险之处不是它让我们更加孤独,而是改变了孤独的本质。新的孤独和美国人传统的想法不一样,不再是独居的清教徒,也不再是探索宇宙的航天员,Facebook的孤独更加耐人寻味。地球上每13个人就有一个是Facebook的用户,其中一半的用户每天都要登陆。在18到34岁用户群中,几乎一半的用户会一睁眼就查看自己的个人主页,而28%的会刚起床就查看。Face—book从不休息,我们也不会休息,尽管人们以前也喜欢展示自己,但是不会时刻展示,每天一醒来就想着展示。现在我们时刻都在想着自己是谁,却从来没有真正思考自己是谁。  相似文献   

18.
孙树森 《魅力中国》2011,(10):317-317
地方戏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适应人们新的审美需求.是当前摆在戏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历史在前进,文化在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不断变化、更新和拓展,戏曲艺术独占舞台的现象一去不再复返。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加强地方戏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的探索,从其本身去寻找它赖以生存以及发展的规律,重视地方戏中可贵的有价值的东西,对影响其发展前景的不利因素,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克服保守,孤芳自赏的倾向,充满信心地、积极主动地去借鉴、吸收对本剧种有益的东西,来增强它的自身活力,使其在发展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亚楠 《魅力中国》2013,(10):219-219
社会中有人把文化说成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我自认为文化也可以叫做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法律、艺术、信仰、道德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不同文化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所以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一说到了解英语文化知识,我们的感觉是从小学到大学,学习了大量的词汇、句型、语法,最后却还是不会说英语。为什么我们花了一大堆时间却学了在实际生活中根本用不上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语言和太阳都不会停住的,到了语言固定的一天,它就死了”,雨果恰当地表达了语言的内涵易变性:语言不过是思想的外衣,同一件衣服下的思想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变化。不过,遗憾的是,这种思想变化的传递也许会以误解、加深误解的“试错”方式缓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