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珠明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2):174-175
对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改前和股改后的现金股利政策及对其产生影响的相关股权结构变量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有更多的公司分配了低现金股利,股权分置改革纠正了控股股东对现金股利的过分偏好,各股东对现金股利的偏好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
黄桂杰 《商业研究》2012,(8):147-152
股利政策制定和实施直接影响了股东、债权人和公司的利益。从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分析存在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控股股东持股状况、性质,上市公司自身特征(公司规模、盈利情况、现金持有量、成长性及负债情况),公司面临的外部股利分配政策、制度环境等,均对公司股利政策有不同影响。其中股利政策合理与否主要取决于控股股东意志受制度环境的约束程度,约束程度越高,股利政策合理性越高,反之,合理性越低,二者呈同向关系。  相似文献   

3.
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的一项重要的决策,它与投资决策、筹资决策构成企业理财活动的三大核心内容。制定合理、可行、有效的股利分配政策十分重要,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不稳定,不分配现象、恶意派现严重。控股股东是上市公司决策的主体,控股股东不同股利偏好影响了股利分配行为。因此,研究控股股东与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非常重要。本文就国内外这方面已有的研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875家上市公司2001-2008年8个会计年度的数据,研究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个人投资者股利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对现金股利支付的影响.结果发现:股利所得税减免在短期内会引起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增加,长期之中会出现效应递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现金股利支付对股利所得税减免的反应与公司控股股东性质相关,而与自然人股比例无关;同时说明,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决策中,中小股东的利益被忽视;也表明在我国当前投资者利益保护比较弱的情况下,采取减免股利所得税的方式并不能在长期之中有效解决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2006-2008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终极所有权结构与现金持有的相关性,并控制了董事会和财务特征等因素。我们发现: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度"与现金持有水平显著正相关,终极现金流权与现金持有水平显著负相关;股权制衡度、董事会规模、财务杠杆与现金持有显著负相关;现金流量、股利支付与现金持有水平显著正相关;没有证据显示终极控股股东性质、独立董事、公司规模、成长性对现金持有水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存在控股股东的情况下,大股东的利益输送通常会造成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犯,进而对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造成影响。本文认为现金股利发放在中国上市公司中是作为控股股东利益输送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此的实证结果表明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多少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第二大股东和第三大股东不能对大股东利用现金股利转移现金进行监督;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2009~2012年沪市A股发行的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逻辑回归、最小二乘法回归对国有上市公司成长性对股利分配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有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与股利分配倾向无显著相关关系;中国国有上市公司成长性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现金股利支付率水平上,国有上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成长性因素,但在股利分配倾向上缺乏长远战略眼光。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股权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大股东利用现金股利政策来套取现金现象,损害了中小股东利益.应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引入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对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进行相关性、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公司未来成长性与现金股利均有正相关关系,其关系有利于遏制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从而减小大股东操控低股利政策对小股东的侵害.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怀中 《商业会计》2011,(35):33-35
现金股利分配政策是上市公司所有者对公司利益的分配。由于上市公司有着非常广泛的股东参与基础,不同类型的股东对现金的偏好不尽相同;另一方面,由于上市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容易出现经营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背离公司利益最大化的机会主义行为,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采取管理层持股,通过参与公司利益分配的方式来应对这一代理问题。因此,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可以说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其他股东及管理层在博弈中达成的均衡结果,而这三方之间的博弈关系又集中体现在公司的股权结构与治理结构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13-201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季度数据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否会影响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实证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呈U型关系.当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低于临界值时,由于资金占用等原因,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降低;当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高于临界值时,控股股东为了规避控制权转移风险,要求上市公司持有更多现金.这说明不同质押比例水平下控股股东出于不同目的对上市公司采取不同的财务政策,从而对现金持有水平产生非线性影响.上述结论在尽可能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在进一步的分析中,本文还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呈U型的关系只在非国有企业中存在,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降低是股权质押的控股股东“掏空”所致的,增加的现金持有是来自公司资本性支出的降低和现金分红的减少,持有更多的现金能显著降低股价触及平仓线的可能性,股权质押的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干预损害了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制造业336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股权结构和最终控制人性质差异导致了上市公司治理绩效存在差别,重点体现在董事会成员的来源及与公司经济关联度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董事过多地由控股股东委派会严重降低董事会独立性和公司绩效,而董事会内部其他股东单位对控股股东的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控制权共享收益,减少控股股东控制权私人收益。研究结果还表明董事会与上市公司之间的经济关联度与公司绩效正相关,董事从上市公司领取现金报酬能够明显地促进董事会治理效能的发挥,而董事持股则普遍缺乏实际意义。同时研究发现,绝对控股结构下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动机更小,而非绝对控股结构下的董事会内部制衡和现金报酬激励对改善公司发挥更为明显的积极作用,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董事会内部制衡和现金报酬激励能够起到更为明显的效果,而股权激励在非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低现金股利政策、股东财富与控股股东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Jensen的自有现金流量假说,在不考虑股票回购条件下,将公司支付的现金股利数量低于自由现金流量定义为低现金股利政策.研究显示,低现金股利政策不利于股东财富最大化,在低现金股利政策范围内,提高现金股利会提高股东财富.但从控股股东财富最大化出发,实施低现金股利政策有助于实现其获取控制权私有收益以本身的财富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毛慧敏 《商业会计》2021,(18):41-46
文章基于2016—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现金股利分配力度的相关关系并探究了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应计盈余管理正相关,与现金股利分配力度负相关,且应计盈余管理在质押比例与股利分配力度间起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应计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在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组、非融券标的组中更显著。文章研究结果表明,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行为亟待相关部门进一步的监督与疏导,投资者也应关注该行为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4.
顾倩云 《商》2014,(42):216-216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2009至2012年宣布实施现金股利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与现金流量的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资产规模、负债水平、盈利能力、成长性、留存水平各指标的前提下,FCFF对每股现金股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在进行派现时很少有根据自己真正的派现能力来进行派现,也可能因为创业板上市公司为了不辜负股东的期望,“迫不得已”在缺乏现金流的时候还进行分红。  相似文献   

15.
股利政策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核心之一,而股利政策中的现金股利支付是证券市场成熟的国家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股利支付形式,它不仅关系到公司股东及债权人的根本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本文采用实证方法,从股权集中度角度对医药与电力行业的88家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以期合理解释公司现金股利政策选择动因.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作为公司重要的财务决策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股利政策直接影响到股东的自身利益,因此股东不仅非常关注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而且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股利政策的制定。而现金股利政策又是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金股利政策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2年6年的数据为样本,在剔除金融类公司和数据缺失类公司后,采用实证研究得出:股利支付水平与公司的现金流量密切相关,现金充裕程度决定公司能否支付现金股利,若没有充足的现金,发放现金股利可能性就会变小;代理程度高的公司Tobin’Q值小,而Tobin’Q与股利支付率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现以2009-2013年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分析了企业现金股利对银行贷款的影响及其在不同控制人性质下的差异.研究发现,在股利信号传递作用与股东-债权人代理冲突的相互影响下,房地产上市公司的银行贷款随着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提高而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且这种非线性的关系在国有控股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中尤为显著,研究还发现由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与商业银行最终控制人的同源性,国有控股公司样本中银行贷款发生变化的股利分配率的临界点要晚于全样本中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763家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2003年的横截面数据为观察值,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考察了股权结构和组织特征对现金股利发放概率的实证影响。本文发现,股权结构(第一大股东持股、前二大股东持股和前三大股东持股)对现金股利发放概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公司各项组织特征(成长性机会、每股收益、每股留存盈余、资产规模和财务杠杆)也对现金股利发放概率具有显著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支持自由现金流假说。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20,(1)
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异常高额分红利益输送现状,发现存在控股股东操作股利的倾向、中小股东话语权低、债权人利益未能得到有效保护等问题。对此上市公司应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制订合理的分红政策,采取健全中小股东法律保护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股权结构、加强债权人保护力度、制定有利于保护股东价值的现金股利政策等措施,促使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更平稳的运行,从而更好地保持股东之间、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20.
《品牌》2019,(18)
前人在研究股利政策的博弈问题时往往是通过构建控股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二人博弈模型或者控股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二人博弈模型来研究的。事实上,股利政策的形成是由多方博弈的结果。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构建控股股东、管理者和小股东之间的三人博弈模型来研究股利政策的均衡问题。但是,在目前的许多企业中通过多种手段减轻或者消除了控股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控股股东和管理者的目标一致,三人博弈就可以转化为二人博弈。本文采用博弈分析的方法来研究股利政策的形成问题,围绕日前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过程中存在的利益问题做出了分析,并从控股股东、小股东以及国家的角度分别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