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 ,正值春雨飘飘洒洒 ,我怀着几分滋润 ,如泛绿的柳丝儿来到人行宿松县支行报到。上班第二天 ,行长递给我一本《中国金融》杂志说 :“这是我们金融系统的权威杂志。”接着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搞金融工作 ,不看《中国金融》是不行的。你看完这本再到我这里来拿。”说起来也怪 ,这人世间的事情真是怪得很 ,如果说这是缘份吧 ,却又很难说得清。有些看似无缘的事情 ,却有了情真意切的缘份。打从行长手里接过《中国金融》 ,我似乎一下就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在心里暗下决心 :《中国金融》 ,不管千万里 ,我将始终追随你。由于我是半路出…  相似文献   

2.
每当我翻开《上海会计》,她丰富的内容和新颖的版面立刻吸引了我,使我爱不释手。我们单位的会计、统计、审计部门,也都争相订阅《上海会计》。大家说:《上海会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会计教研内容的介绍,又有帐务处理方面的探讨,对我们财会人员来说,她犹如一盏“指路明灯”。 笔者认为,我们要打开财会知识宝库的“大门”,就应该到《上海会计》中去寻找“钥匙”。因为我深深  相似文献   

3.
廖宗亮新近出版的金融小说《柴进办银行》,书脊上有《书的自白》:“看我,等于看一出官场、商场、金融场博弈的好戏。”连日风雨交加,我便在风声雨声的陪伴下解读这出诙谐而不离沉重的好“戏”。《柴进办银行》中,爪洼县县令宋江曾对柴进说了这么几名话:“银行是朝廷的,银子也是  相似文献   

4.
我每年订阅近40种报刊,《中国工会财会》是我最喜欢的刊物之一,她因可读性强、信息量大、指导性好而吸引了我。可以说,《中国工会财会》成了刊业及传媒业发展的一个传奇现象,成了刊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成功典范。作为贵刊的主人,我怀着“敬心”、“爱心”、“贴心”的诚意,说上几句心里话:一、质量是刊物的生命,内容是刊物灵魂。我们喜欢真理、真情、真性的刊物,坚持自己的观点,融正义、理性、人文关怀于一体。所以,《中国工会财会》要在全方位进步、整体性提高上下功夫,在重视策划、办出特色、建立优势上下功夫,我们企盼内容轻松…  相似文献   

5.
小我 初中二年级时读了《青春》杂志上的一首小诗《照相》.大意为.站在华表前.整理好衣貌的“我”.请求摄影师:“我要拍下天安门的全景,哪怕把我拍的很小很小。”这样的“小我”  相似文献   

6.
客户大刘到某金融网点要求将A卡上的资金、理财产品及下挂账户全部转移到B卡上,柜员毫不掩饰地说:“这个业务我做不了。”“同是一个银行其它所能办,为何你办不了?”客户有些疑惑。“我没有经过这种业务培训”,柜员道出了不办业务的理由。许多客户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同是一个系统,同在一个城市,同是一个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7.
我的女儿     
我的女儿出生在中原的一个小县城里,她从小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是我们的掌上明珠。小时候,她尤其爱听故事,当妈妈做饭时,乖巧的她就搬个小凳子坐在走廊边。虽然不认字,她却能一边翻阅小人书,一边对照上面的图画说:“爸爸回来了,我给他拿黑色的拖鞋;妈妈回来了,我给她拿红色的拖鞋。”  相似文献   

8.
诚心换真心     
2009年5月中旬的一天,我正在大厅引导客户。这时,门外走进了一位中年妇女。她脸色憔悴,进门后不急于取号,而是东张西望。于是,我立刻迎上去,热情地询问:“大姐您好,您需要办什么业务?”她有所戒备地打量了我几眼,低声说:“我想咨询点事情。”看到她心存顾虑、欲言又止的样子,我以商量的口气说:“大姐,大厅里客户多,要不咱找个安静的地方慢慢说?”  相似文献   

9.
刘嘉怡  王槟 《中国税务》2014,(11):18-20
1984年l0月,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税务》杂志正式创刊。 2014年10月23日,“我看营改增”征文评定暨《中国税务》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国家税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军作出批示:“祝《中国税务》越办越好!”国家税务总局总审计师孙瑞标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国家税务总局相关司局领导及部分省(市、区)税务部门领导、我国财税界知名专家、纳税人代表、“我看营改增”征文获奖代表出席会议并发言。中国税务杂志社社长尚力强作会议致辞,总编辑蔡字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0.
一座矗立在繁华地段.占地面积6300平米的高大厂房.这就是张德元新建的“自强食品厂”。前不久,笔者来到该厂,在厂长办公室,见到了正聚精会神翻阅《税收征纳》杂志的张老板。见面的第一句话他就说:“办企业不学税法不行,杂志登载有关的税收政策很多,得抽时间好好学习.我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经营、诚信照章纳税的人”。  相似文献   

11.
看了《中国工会财会》2006年第11期“文化长廊”栏目中刊登的金祺写的“算盘情思”一文,使我思绪万千、浮想联翩。既亲切又激动,心里有一份特殊的情愫在跃动,悠久而绵长。我想凡是年龄稍长的经济工作者,与算盘有过交道的应该有同感吧!算盘是中国发明的,是中国的文化遗产,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算盘为经济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不应该忘记或遗弃它。现在我计算加减法还是喜欢用算盘。我赋《算盘——我的伙伴》诗一首。以抒发我一个老会计对算盘的一片深情。  相似文献   

12.
“新农保让我们老人腰杆硬了。”在福建龙海市海澄镇,5l岁的刘文强坐在家门口乐呵呵地说。实行新农保后,只有两个女儿的老刘赶紧为自己和老伴办了手续。老刘说:“我和老伴每人每年缴纳100元,以后每个月能领到162元。  相似文献   

13.
戴灿涛 《时代金融》2005,(11):54-54
<正>如今,我从农村信用社基层社的一名信贷工作 者,成长为一名手握鼠标的“土记者”。在我工作角色 的转变里,总忘不了一本好刊物--《时代金融》。可 以说,这本好刊物牵引着我不断成长进步。 记得,3年前的金秋时节,我有幸参加了全省农 村信用社首次通讯员培训班,当时的讲课老师就给 我们推荐了现在叫《时代金融》的刊物,鼓励大家做 一个有心人,利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农村信用  相似文献   

14.
常锐 《云南金融》2010,(11):32-33
第一次见到我的理财小冤家是在一次聚餐会上。记得那天,我穿着那件“超级无敌小棉袄”——其实那是我小农作风里最小资的一个举动,买了一身棉睡衣——一见面,就把个小冤家惊得花枝乱颤,直呼我“很率性”、“很居家”。局面一下子打开了,双方的话就多了起来。先是说到各校的饭菜有多烂,又说自己每个月能烧多少钱,最后我还颇为得意的说到我的那条原则:借钱月底必还。想我在大学期间,虽是根红苗正的贫下中农出身,可凭着舞文弄墨赚了点小钱,  相似文献   

15.
钟华波 《理财》2011,(10):93-93
前些天偶读一篇《享受天真》的文章,文中这样写道:“每天,我都感觉自己像是一台被上紧了发条的机器,为了房子、车子、孩子,为了拥有高品质的生活,在不停地运转。因为深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真谛,我们变得越来越圆滑世故、老练甚至狡诈。”  相似文献   

16.
郭桂兰 《税务纵横》2003,(12):145-146
金税工程是增值税的“生命线”,是税收征管的“总抓手”,是解决增值税管理难题的关键所在,随着全国金税工程的进一步拓展,我们栖霞市国税局制定实施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金税工程达标考核办法,提升了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认识和祝愿     
我们是做基层工会财会工作的。几年来,《中国工会财会》越办越好,使我们学到很多东西,增长了知识,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我们对《中国工会财会》特有感情,每期必读。这本杂志办得确实好,有3大特点:一、政策性强,指导作用大。每期都设有“政策法规”专栏,及时向读...  相似文献   

18.
现代科技发展之快已大大超出了我们个人、组织、文化与道德的控制能力。“金税工程”作为一项植根于科技基础之上的系统工程,在为税务系统提升科技管理水平创造前所未有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由不得我们控制的问题。本文从税收管理观念、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等方面对影响“金税工程”运行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基层实务工作者,平时喜欢出没于中国会计视野网站,因当选中国会计视野的优秀网友而与《会计师》结缘(获赠2004年度《会计师》杂志)。虽然期间本人地址曾变动两次,但我还是收到并完整地保存着自“创刊号”以来的每期杂志。记得拿到最初几期杂志时,我总是抱怨里面的实务文章太少,但随着与《会计师》杂志编辑交流的增多,再加上每次看到《会计师》都要读一遍封面上的杂志理念“传播现代会计文化,倡导科学理财观念”,对杂志的定位有了一定的了解。看了一年多的《会计师》,可以说获得了不少收益:创刊号上的《会计国际化专题》,让我感觉到…  相似文献   

20.
老有所乐     
《中国工会财会》编辑部 :你们好。第五期《中国工会财会》收到 ,其中载有对我鼓励的文章和编者的文章。这对我既是鼓励 ,也是鞭策。我早就盼望我们工会系统能办一份指导工会财会工作的专业性刊物 ,1991年《中国工会财会》创刊 ,我就爱读它。我们的刊物现在越办越好 ,爱读的不仅是工会系统的人了。对我来说 ,这真是如愿以偿。我希望把刊物办得更好 ,大家都应出把力。我被聘为特约评刊员 ,感到很光荣。我现在能写写划划 ,不计较能否选用 ,而是动动脑筋 ,免得患老年痴呆症 ,提提笔杆 ,查查字典 ,也是有益的 ,算是“老有所乐”吧。我能有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