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省城镇失业率在2003年达到3.7%的高点后于2004年出现小幅同调,城镇单位就业人数今年一季度(从1996年以来)首次呈现正增长,我省第三次劳动力增长高峰于2005年见顶后,今后五年将逐步回落。自2002年9月以来各级政府实施的就业促进政策已经产生积极效果,“十一五”期间的就业形势较之“十五”有可能略为舒缓。  相似文献   

2.
蒋明倬 《当代陕西》2005,(11):40-42
“十一五”规划的内容直接勾勒出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新型现代化目标。[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岑剑国 《浙江经济》2005,(20):52-54
发展模式转型将贯穿慈溪“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加快制度创新、顺势释放动力”,是慈溪发展模式转型的核心内涵;“顺势而为,加快转型”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慈溪工作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4.
5.
王新华 《发展》2005,(11):21-2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建议>提出的"六个必须"的原则,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时期浙江发展应着力解决的十大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好“十一五”规划,关键在于科学预测“十一五”时期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及其影响,找准自身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提出若干事关发展全局、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理清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春天来了,两会开了,“十一五”的蓝图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老百姓能得到哪些实惠呢?就是老百姓的钱袋子会更鼓一些、就业岗位会更多一些、生活质量会更高一些、人居环境会更好一些、一些特别困难的群众得到的关爱和支持力度会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五大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明 《发展》2006,(4):26-27
一、宏观形势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从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特点出发,"十一五"规划的出台,里面有一些重大的政策局势,最主要的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刺激内需,推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是成为整个国家下一步发展的方针和趋势.对于文化产业发展来讲,这样的形势预示了一个非常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浙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在深化改革、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缓解就业矛盾、稳定就业局势的任务十分繁重。需要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正确把握和确立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努力促进城乡就业的协调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陈起奎 《当代陕西》2005,(11):36-39
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是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引起人们对未来社会的无限憧憬。[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沈建明 《浙江经济》2005,(20):10-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最鲜明的特点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议》提出的“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总要求;《建议》强调的“六个必须”原则、“七个方面”目标和八项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具体体现。十六届五中全会及中央《建议》还进一步深化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孙裕增 《浙江经济》2006,(15):28-31
从浙江看,农民工的保障机制处于发育之中,其总体保障框架主要有就业保障、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与社会抚恤、社会援助四部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将进行调整,在结构调整的鼓励方向和领域,存在大量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15.
辛华 《发展》2006,(5):20-23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环境保护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十一五”规划(2006年至2010年)经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于今年三月审议通过。“计划”让位于“规划”,一字之差,凸显中国政府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政府职能转变迈出新步伐。 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承前启后,扶正固本,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一五”规划纲要之要义。[编按]  相似文献   

16.
"计划赶不上变化,规划变成了鬼话",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颇具讽刺意味的民间俗语.正如西方先哲所言"存在即合理",这句民谚亦非空穴来风,实乃有所指也.让我们回望半个世纪以来所制定和实施的十个"五年计划"以及数不清的种种规划,有成功,有失败,但不尽人意处十有八九,集中表现在计划与现实脱节严重、规划与结果相去甚远.导致这样一种被动和尴尬局面的原因固然很多,如对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认识不足、过于强调主观意愿等等,但其根本原因,盖在于长期以来未能形成统揽全局的科学的发展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新的发展观,为"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成都经济发展》2005,(4):17-17
9月6日下午,市计委和市科技顾问团办公室联合在四川(成都)两院院士咨询服务中心举行成都市“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咨询研讨会。市政府科技顾问团的专家学者认真听取了市计委副主任陈绍充时成都“十一五”规划编制情况和基本思路的介绍。与会专家对市计委历时一年多、经过22次修改后拟定的这一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思路符合成都发展的实际,体现了政府的战略意图,凝聚了人民的发展意愿,  相似文献   

18.
《重庆经济》2005,(7):20-22
“十一五”时期,国内外宏观环境将对重庆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诸多影响。在国际环境方面,国际政治、经济走势,中国进入WTO后过渡期以及台湾局势等都会对重庆的对外开放、产业发展等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在国内环境方面,国家重大战略取向、国家调控政策及经济走势、市场变化、区域发展新趋势都将对重庆的发展战略、经济运行、产业发展、要素供给、对外合作等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环保”与“经济发展”,谈及它们的关系,有一个词总是如影随形,那就是“代价”。在快速发展的中国,人们见证了诸多因对经济目标的执拗而付出的环境代价。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最近三十多年中绞合层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