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也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对于二次创业的民营企业而言,必须意识到技术创新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制定和建立技术创新战略,必须在企业的整体战略框架内进行。在明确企业经营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应分析企业现有的技术能力,尤其是明确自身在同行中的技术地位。同时,考察可挖掘的技术潜力。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的演进轨迹中一般会先选择模仿创新模式,再选择自主创新模式。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还需进行有效管理:即高效组织协调技术与市场等部门的关系;建立技术创新激励制度;对技术创新过程进行风险控制;加强知识产权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2.
<正>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如今,大批民营企业进入了二次创业时期——从第一次创业的数量扩张转型到二次创业的结构调整和质的提升。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崛起正为这些曾经是劳动密集型的民营企业提供了新的创业灵感,科技创新不再是科研成果的简单应用,更为重要的是在二次创业过程中,培育企业的持续科技创新能力,从而不断地为民营企业创造利润价值,保持竞争优势。本文指出,我国民营企业在二次创业中应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在全面评估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策略,培育企业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企业经济》2013,(3):87-91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民营企业正处于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在简述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模式,分析了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存在的问题,并从民营企业系统内外部两方面探讨了影响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因素。借鉴耗散结构理论的观点,运用"熵原理"分析了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研究了民营企业创业的演化路径和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机理,提出了促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一般都会经历两个阶段:创业阶段和二次创业阶段。创业阶段,靠的是创始人的眼光、胆识和魄力,能够抓住机遇,使企业迅速成长起来。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跨上一个新的台阶时,这种管理模式就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民营企业在二次创业时,就必须要做到4个转变。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正处于第二次创业的进程中。民营企业的第二次创业,是要在第一次创业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上,由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实现做大做强做优的目标。民营企  相似文献   

6.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与我国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从企业成长角度对我国民营企业现阶段进行的“二次创业”进行一定的分析,得出民营企业必须进行企业文化、组织形态、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蜕变。  相似文献   

7.
对企业来说,建立了合理有效的薪酬制度,企业就会进入期望一创新的良性循环;如果这些制度失灵,接踵而至的可能是员工工作效率的低下与企业效益下降的恶性循环。适时审视企业的薪酬制度并在必要时作相应调整,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民营企业亦不例外。如果说民营企业自成立至初步解决其生存问题的过程是一次创业的话,那么,在当今以科技为特征、以市场为条件、以产品为生命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为求得更好的生仔和发展面对其组织、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变革的过程,则可称之为二次创业。面临二次创业,民营企业现存的薪酬制度凸现出某种不适应性。这种不适应性表现如下: 1.忽视人力资本增长的薪酬理念民营企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处于"资本的原  相似文献   

8.
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和谐创业与和谐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原则与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求包括广大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要和谐创业、和谐发展。和谐创业是坚持以人为本、科技为先的创业,是创造力、融合力和竞争力相统一的创业,是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的创业;和谐发展就是要坚持诚信经营,依法办事,追求企业、员工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只有坚持和谐创业、和谐发展,企业才能实现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民营企业经过了二十几年的迅速发展,广大民营企…  相似文献   

9.
民营企业发展的几种--主要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做企业的关键是要找准适合于自己的发展模式。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优势,选择适当的发展模式与战略,以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五种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改革开放。从成长路径上考察,许多民营企业“一次创业”中的生存与发展的历史十分艰辛。由于受制于当时的宏观经济体制与社会环境,民营企业本身的机制带有非规范性且使企业存在很大的先天性生理缺陷。这是很多先期创业的民营企业高成活率、高死亡率、低生命周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新技术企业二次创业中的战略选择彭伟民一个企业成长如同一个产品一样,在其发展中大体都要经历创业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衰落或重组阶段。今天,民营高科技新技术企业大多已经历了创业阶段,即一次创业、发展阶段,在创业的一年中,民营高科技企业实现了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营企业官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丰 《价值工程》2011,30(7):1-2
伴随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传统上以产品价格为主要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在当前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不利的竞争态势;提升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本文在技术创新理论、企业成长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以民营企业为主导的、政府广泛参与的官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以期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根据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的观点,经济发展最先要受到资本的约束,到了一定阶段会受到"发现市场机会能力"的约束,即创新能力的约束.我国的民营企业大部分是在短缺经济条件下,在政策夹缝中发展起来的,如果说那是企业的第一次创业的话,在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买方市场条件下,民营企业则面临二次创业的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成长期的家族式民营企业面临着做大之后的一系列问题。尽快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管理制度、突破狭窄的融资渠道.弥补成长期的资源短缺限制.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已刻不容缓。家族式民营企业从开创到成长、扩展,实现企业的二次创业。走向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就必须打消企业前进的坚冰。使自身步入健康发展的正轨。  相似文献   

15.
成长期的家族式民营企业面临着做大之后的一系列问题,尽快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管理制度、突破狭窄的融资渠道,弥补成长期的资源短缺限制,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已刻不容缓.家族式民营企业从开创到成长、扩展,实现企业的二次创业,走向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就必须打消企业前进的坚冰,使自身步入健康发展的正轨.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民营企业经过28年的发展之后,获得了高速的增长,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本文在分析新时期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包括民营企业创新意识的淡薄;技术创新法制环境不健全;在创新过程中融资困难;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时期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选择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云 《企业世界》2004,(6):40-41
从1999年开始,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呼声逐渐高涨起来,有些企业甚至喊出了“第三次创业”的口号。但是,对于“二次创业”和第一次创业有什么不同,“二次创业”有什么特点,很多民营企业并不清楚,只是笼统地认为第一次创业是成功的,现在进一步发展成效不明显,不如第一次创业时那么见效,  相似文献   

18.
论民营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励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其地位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突出。当前,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正处于由原始创业向“二次创业”发展的过渡期中,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本文论述了民营企业管理中激励机制创新的必要性,提出了从产权激励、发展与权力激励和文化激励入手创新与完善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院民营企业是泉州经济的主体,产业集群是泉州民营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对泉州民营经济发展所面临困境的探讨,结合产业集群升级与泉州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内涵分析,认为二者在实现途径、本质及其实现目标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文章从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优化企业产权结构,创新权力传承模式等方面,对于推进泉州产业集群升级,加快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进程,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房跃 《民营科技》2004,(3):14-16
从1999年开始,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呼声逐渐高涨起来,有些企业甚至喊出了“第三次创业”的口号。但是,对于“二次创业”和第一次创业有什么不同,“二次创业”有什么特点,很多民营企业并不清楚,只是笼统地认为第一次创业是成功的,现在进一步发展成效不明显,不如第一次创业时那么见效,因此才跟着喊“二次创业”、“三次创业”。显然这是一种盲目的表现,是不可能有实际效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