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是调整产业结构。该文通过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结构演化迟缓,产业结构趋同;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较低;产业链缺损,资源转化效率低等问题分析,提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调理改造传统产业,具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对策。从而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点是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改革开放五个方面。而调整产业结构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关键。西部地区具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不同的资源和物种条件,以及不同的发展基础,因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必须注重五个方面的结合,才能发挥西部地区优势,建立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   一要注重与市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更离不开市场…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个复杂、漫长的过程,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和核心。本文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支持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机理,并结合新疆现实,运用VAR模型定量测评了新疆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效率,最终有针对性的提出西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1999年,中央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部署。六年多来,在国家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下,西部地区经济总量较开发前有了明显的增加。但经济的发展不仅要看经济总量,还要从经济发展质量方面加以衡量。本文透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效果给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而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取决于多种因素,农村信用社要认真研究西部地区农村产业演进的基本规律,紧紧围绕“结构调活、品种调优、效益调高、市场调宽、农民调富”的原则,将金融决策与西部地区的产业政策结合起来,不断优化信贷结构,从而有效地引导西部地区农业发展和结构调整。   西部地区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西部地区金融服务业却应该超前。农村信用社除了要加大信贷投入外,还应充分发挥自身点多面广、贴近农业、农村、农民的优势,做好金融服务。一要深入对市场和当地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当好…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开发利用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并决定着西部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矿产资源开发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以及西部地区区域产业结构的关系密切.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应适当延长矿产品加工产业链,加强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矿产资源开发应分步实施.  相似文献   

7.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思路、大战略 ,搞好西部大开发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也给我们兵团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如何用好、用足政策 ,使我们兵团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是抓住结构调整这个链 ,实施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特色经济。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势在必行调整产业结构是“十五”大的重大方针和政策 ,也是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需要 ,更是发展的必然 ,西部大开发又把此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 ,由此可见产业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我国各个地区乃至农一师经济发展和社会…  相似文献   

8.
本调查所指的贵州西部山区,主要包括毕节地区大部、盘县特区、六枝特区、水城特区大部、黔西南州的晴隆、普安、兴仁大部、安顺地区的普定、镇宁、关岭、紫云等在内的一大片地区。这些地区的共同点是:地形切割强烈,岩溶地貌广泛发育;人口密度大,均在全省平均水平之上,垦殖率高,均高于全省平均垦殖率的一倍到两倍;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是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全省的28个贫困县,西部山区占了近一半,且都集中连片。西部山区偏僻边远,受外界影响小,除水城,六枝外,工业发展水平都很低,等等。这些特点使得西部山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材产业结构调整有着根本不同的背景和特点。本调查旨在揭示山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特殊性和难度,并力图进行以历史现状为背景的社会科学分析,而不是通常的以自然经济地理的角度分析,是对贵州省情认识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农业开发是西部地区脱贫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开发脱贫致国战略意义,指出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地广人稀等3个特点和交通不便、财政靠国家补贴等4项不利因素,提出重点安排一批骨干项目,实行对外开放继续增加扶贫资金投入,调整产业结构等6项脱贫致富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地区产业结构不仅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且通过相互关联影响着国民经济总体的增长与发展。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很大,经济发展又极不平衡的大国来说,地区产业结构优化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定的产业结构是由相应的投资结构决定的。中央及地方政府通过对西部地区投资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能够优化该地区的产业结构,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Market-oriented alloc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main economic reforms in China. However, the influence of land transfer marketization (LTM) on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een TFP) and its mechanisms remain unknown. Based on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in China from 2004 to 2016, this study attempts to establish mechanism among LTM,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green TFP, which is measured by the Slack Based Measure DEA (SBM-DEA) model containing undesirable output, and empirically estimates the impact of LTM, the rationaliz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ir interactions on green TFP furth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LTM has a significant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green TFP in China, and the effect is also significant in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as well, indicating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land transfer policy to regulat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widespread in China. 2) The rational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TFP in China, as well as at the regional levels, and the effect decreases from the western region to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regions.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lso has a promoting effect on green TFP in China and all the regions, but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the effect are contrary to that of the rational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ith a decreasing trend from the eastern region to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3)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TM and the rational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improvement of green TFP in China, and the regional variations of the restraining effect are higher in the western region, followed by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region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TM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lso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green TFP in China, and the regional variations of the effect showing the decreasing trend from the eastern region to the we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Therefore, China should continue to adhere to the market-oriented urban land transfer system reform, actively play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formulate a differentiated land transfer system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olicies based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regions, so as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society.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索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关系的作用机制及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区域的差异。研究方法:PVAR模型。研究结果:(1)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稳定的正向影响关系且在城镇化减速阶段影响最大;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随产业结构高级化呈倒“U”型趋势且在城镇化加速阶段出现负向影响。(2)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镇化的响应具有正向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对城镇化的响应表现为东部为负,中、西部为正的区域差异。(3)城镇化有助于提高东部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相互间的正向影响程度;而在中、西部,有助于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正向影响程度。研究结论:制定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土地利用政策应充分兼顾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区域特点,提高城镇化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0—2015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模型探讨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与工业废水排放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特征对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受技术进步的双重门槛效应制约,且当技术进步高于第二阈值时,工业经济比重的上升不再依托于更大增幅的工业废水排放;技术进步作为门槛变量,其在我国不同区域内的发展水平具有显著差异,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技术进步呈阶梯下降的态势;在其他影响因素中,人口规模、产出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均对工业废水排放起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技术进步对工业废水排放起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构建跨区域生态技术补偿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降低区域工业废水排放水平,实现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虑环境和耕地约束,构建了城镇化效率测算指标体系,测算并分析我国2000~2014年区域城镇化效率,并且从城镇化发展模式与产业结构分布形态2个角度探索区域城镇化效率差异的机理。[方法]以"工业三废"和耕地面积减少量作为非合意产出,构建了由11个指标组成的投入—合意产出—非合意产出指标体系,进而利用优化ISBM模型测算了2000~2014年我国区域城镇化效率,并利用谱系聚类方法分析了其梯队层次特征。[结果]我国各省域城镇化效率总体较低,绝大多数省域处于效率缺损的状态;各省域城镇化效率表现为明显的5个梯队层次,不同区域、不同梯队省域城镇化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总体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格局,并且省域之间城镇化效率差距自2000年以来呈不断缩小的趋势;东部地区城镇化效率较高,总体上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相互协调,城市群发展程度高而使得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程度高;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效率相对较低,产业结构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相对较弱,城市体系断层明显,城市群带动作用弱。[结论]我国区域城镇化效率总体较低且不平衡,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镇化模式和演进机制,区域之间的城镇化效率差异体现在产业结构层次、城市集聚方式以及劳动力转移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将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采用《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保持数据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参照何建新的计算方法,具体测算出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数。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基于VRS模式下以产出为导向的BCC模型,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为输出变量,以就业结构偏离度、产业成长程度及城镇化率为输入变量,估算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5~2014年产业结构转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吸纳效率。研究发现:(1)由于我国各地区产业发展同质现象比较严重,出现了整体技术效率虚高的假象。(2)东部地区在户籍制度,资本、技术对劳动力替代等因素的影响下规模效率相对较低,从而导致其综合效率较低。(3)西部地区未充分发挥好当地的资源优势,综合效率相对较低。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区域吸纳效率的差异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是制约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阿克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较快速度的增长,但是与全疆相比,差别还比较大,2006年人均GDP为8471元,低于全疆的平均水平(15000元),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本文根据阿克苏地区14个行业部门2000年和2006年的在业人口数量,采用Shift-share分析法,对该区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探讨,找出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产业结构的基本对策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改善新兴产业等。  相似文献   

17.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加快新疆农业提质增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对现阶段国内农产品市场供需关系结构性错位、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结构失衡等诸多问题,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手段,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供给侧环境,优化供给侧机制,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对扩大有效供给,激发经济主体活力,增强经济长远发展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期、动态的过程,也是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新疆位于中国西部,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和门户,地缘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农业是新疆的基础和支撑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棉花、粮食、特色经济作物等产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结构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但也应看到,面对当前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联动日益加深、需求转型升级,新疆的农业发展与农业结构也暴露出诸多新的问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方法]文章系统分析新疆农业发展的背景,总结规律特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供给端探索新疆农业提质增效的途径和手段,提出总体思路和合理化建议。[结果]总结新疆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和办法,提出加快产业化升级的思路,对促进新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意义重大。[结论]紧抓"一带一路"建设和"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机遇期,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推进新疆外向型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和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漳州和台湾在渔业方面有许多共性。本文分析了两地开展渔业合作与交流的情况,指出目前两地在渔业合作与交流中存在着产业层次以第一、二产业中的水产养殖业和水产加工业为主、双向贸易以小额的水产品贸易为主、海洋灾害预防和渔业综合管理基本没有等问题,提出了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两地可通过深化产业合作、加强经贸往来、加强科技交流、共建基础设施、联合开展综合管理等来促进渔业合作与交流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康巴什新区城市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中国众多城市为谋求更大发展空间而建设城市新区,而西部地区城市产业与其经济发展实际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以内蒙古康巴什新区为例,分析其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引导中西部城市健康发展寻找合理对策。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数据案例分析、ArcGIS制图等。研究结果:康巴什新区存在第二产业竞争力弱、产业集聚效益较低、房地产业发展不平衡、城市吸引人口能力弱等问题。研究结论:康巴什新区应以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为核心,以产城融合为方向,吸引和培育新型产业,因地制宜完善产业结构,推进物流园区、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增加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投入、强化高等职业教育与产学研结合;加强与西部能源经济区城市间产业衔接,发挥系统协调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的空间错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本文以中国34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空间分析单元,构建了工业用地配置与工业经济发展的空间错位指数,探索2000—2018年中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研究结果:(1)全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2)各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指数贡献度的差异减小,总体呈现从沿海城市向内陆递减的特征;正向错位区域增加,分布从东部沿海扩张到中西部地区;负向错位区域减少,零星分布在西部和东北地区。(3)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呈现集聚格局,且集聚格局变化较大;高值集聚区在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加强,低值集聚区由四川周边城市集聚转变为以四川为中心的周边省市集聚的格局。(4)土地利用政策、市场规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的影响变强,而劳动力规模、交通条件、技术创新对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影响变弱。研究结论:城市工业用地配置与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空间错位现象,土地利用政策、市场规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存在较强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