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约收购作为当今国际社会流行的重要收购模式,也存在力不从心的地方,需要强制要约收购予以弥补。在上市公司收购过程中,实施强制要约收购的目的是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要约收购存在的局限性。本文从各国的立法例出发,归纳出其基本的法律特征,并且通过对强制要约收购各种概念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最终得出其概念的真正涵义。  相似文献   

2.
要约收购是证券市场收购上市公司最基本的形式,其涉及主体众多,而各主体在要约收购中利益冲突较为明显,加之需要大量资金流入股市,极易引起股价波动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为此各国证券立法都将要约收购作为重点进行规制以求缓和冲突,均衡利益.通过对要约收购的各种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最终得出其概念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3.
英国《城市法典》和美国《威廉法案》分别是要约收购领域市场自律性规则和法律强制性规则的典范。二者在要约收购法的基本原则上各有所侧重。相应地,在管制部分要约收购、目标公司董事会的反收购措施上也各具特征。笔者就此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其内容上存在的实质性差异,并探讨其原因。在此基础上,就完善我国《证券法》第四章有关要约收购的规定提出个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创业投资     
《中国科技投资》2013,(18):16-17
蒙牛124.6亿港元收购雅士利汇丰渣打提供全部融资对凯雷集团提供支持的雅士利国际的收购,将是蒙牛乳业进一步提高婴儿配方奶粉产品市场份额计划的一部分。根据双方协议,蒙牛乳业将向在香港上市的雅士利国际的股东发起一次强制要约收购。蒙牛乳业的现金出价对后者的估值是124.6亿港元(16亿美元),相当于每股3.5港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收购中保护目标公司的股东尤其是处于弱者地位的中小股东的利益处于核心地位,它是法律对公司收购进行规制的出发点,同时又是法律公平实现的归宿。本文围绕上市公司收购中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阐述了上市公司要约收购中对中小股东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进而提出了一些完善这方面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资讯     
《全国商情》2012,(Z3):8-9
备受业界关注的新闻雅拒百亿美元收购4朋1日,全球化妆品巨头科蒂集团表示,该集团已经向雅芳提交了价值10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但是该要约被雅芳公司驳回。  相似文献   

7.
中信证券收购广发证券事件是我国第一起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市场化要约收购案例。收购方与反收购方激战43天,上演了一幕精彩的收购与反收购表演。尽管中信收购最终未能改写历史,但其对我国的证券业、并购业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带给我们颇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从分析公司收购问题着手,论述了目标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在立法上提出要约收购人及目标公司董事会的行为,建立权益披露制度和强制要约收购制度,并限制目标公司董事会在收 购中采取反收购措施,从制度上保护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证券法》对上市公司收购采取了积极鼓励和严格规范的态度,但从相关规定来看,仍然存在缺陷。《证券法》对强制要约收购义务的承担及豁免作了规定,但对于豁免的条件、程序等过于空泛;协议收购制度中必须强化其信息披露义务和依法承担强制要约收购义务;《证券法》未对反收购措施及一致行动人问题作出规定,应对目标公司反收购行为进行具体限制,并对一致行动人及范围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0.
管理层收购是一种多赢战略。我国管理层收购还处于起步阶段,为规范管理层收购的运行,国家通过立法对管理层收购作出了明确规定,而融资困难、融资渠道不畅成为制约管理层收购的瓶颈。引入风险投资不仅具有合法性、具有其他投资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管理层收购符合风险投资的要求、风险投资也能够参与和指争企业管理。管理层收购需要积极引入风险投资,要通过完善股票公开发行、发展场外交易市场、股份回购等方式为风险资本提供退出途径,以解决管理层收购融资难题,使风险投资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