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邓晓燕 《新前程》2007,(12):1-1
“原来可以这样活!”当一个编辑脱口而出这句话时,“就是它。”编辑们都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这是编辑部在讨论本期特别策划时的一个情景。这期特别策划在讨论“在似乎被定义了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下,人们该如何创造性地生活,发挥自己最大的社会价值。”这样一个话题。当时,编辑部在思考,做这个话题,如果用一句通俗的话表达我们想要告诉读者的,这句话应该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科技与企业》2006,(4):61-63
内蒙古科绿源精细化工责任有限公司 董事长 董长征: 数年前,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有没有可能去做一件更有意义的,而且是不同于别人的工作.既能够对社会有利.也能够对自己的发展有所帮助的事情?”后来我在公益事业中找到答案.而且我发现.企业在公益事业上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著名企业家、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启均提出过一个在业界有很高知名度的“一把盐”理论,他认为: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将它比作一把盐的话,那么市场就好比一大锅汤。如果将这一把盐一次性地全部倒进锅里,可能一锅汤感觉不出什么味道,但是如果把汤一碗一碗舀出来再放盐,每一碗都够味道。这就要求企业要把资金用在“刀刃”上。  相似文献   

4.
(一)“创新”是飘扬在21世纪的一面旗帜。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事业创新、工作创新是最新流行的时尚用语。那么,“创新”是什么,如何认识“创新”?有专家给“创新”做了一个简明的解释:把新事物第一次运用到产业活动乃至社会活动中的过程。如果把这个解释再做一个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有三个要素构成了“创新”的关键:“创新”的客体必须是过去没有过的新事物;这个新事物必须是在一个规定或社会认可的范围内首次使用;这个使用必须长入产业活动或社会活动并产生效益和效应。如果我们能认同这个解释的话,那么,可以说“创新”不同于…  相似文献   

5.
您如果办10件事,不妨着重办好其中2件,那么您会收到80%的效果。这就是一有一种国际上公认的科学法则,即“巴特莱法则”,又称“80/20法则”。创立这一法则的社会经济学家巴特莱认为:事物的80%的价值集中于20%的组成部分中。由此可以看出,根据巴特莱法则,一个人如果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在20%最重要的事上,就会出现80%的效率。这一法则在实际操作中的效用为:80/20的用人法则,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人才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有力后盾和关键。为消除企业中出现的“做的人不多,多的人不做”的现象,使企自负盈…  相似文献   

6.
指数营销作为社会营销的一种形式,即将成为一流企业在“后品牌化”时代塑造标准的又一另类工具。因为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如果一个企业能做出一个得到行业认可的指数,就很有可能演变为行业标准,这对企业来说,做指数显然比仅做品牌更上升了一个层次,通过指数来“秀”营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在公共决策界、同业及公众中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7.
指数营销作为社会营销的一种形式,即将成为一流企业在“后品牌化”时代塑造标准的又一另类工具。因为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如果一个企业能做出一个得到行业认可的指数,就很有可能演变为行业标准,这对企业来说,做指数显然比仅做品牌更上升了一个层次,通过指数来“秀”营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在公共决策界、同业及公众中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8.
在营养方面有着百年丰厚历史底蕴的美赞臣公司,在中国获得了成功。在短短的6年内,他们不仅在事业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还非常关注中国的慈善事业,每年都对中国的慈善事业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他们认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热心社会各项公益事业,是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应尽的义务。希望‘美赞臣这一世界营养专家’的形象能在中国深入人心的同时,也能为中国的公益事业作出有目共睹的贡献”。成功不忘回馈社会,美赞臣本着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精神,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动。  相似文献   

9.
企业社会负担决不是“时尚”话题,然而,正因为如此,才令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这样一个喊了多少年的问题,仍旧无法解“绝”? 为此,我们重点编发了《企业社会负担缘何屡减难轻》。文中列举的现象,在经历了20余年改革之后,仍触目惊心: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已经造成巨大影响。当我们希望企业能够以迅猛势头发展的时候,却对这个存在许多年的问题已然熟视无睹、甚至麻木不仁。 除去加大企业负担,更致命的是,社会负担导致了利润的不合理流失、甚至导致企业要以失血方式给这些社会负担“输血”。在这个意义上看,这实质是一种并不合理的利润再分配。 本文作者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对积重难返的原因做了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这种三段论式论述,希望给政府决策人员提供一个思路,以彻底解决企业的社会负担问题。 当一个问题依然存在,那么这个话题就永远不会陈旧;对一个问题已然麻木之时,那么这个话题就更有必要“旧话重提”——这正是我们重点编发本文的缘由!本刊继续关注这个问题,欢迎大家来稿讨论。  相似文献   

10.
《企业天地》2001,(6):26-26
有一种国际上公认的科学法则,即“巴特莱法则”,又称“80/20法则”。创立这一法则的社会经济学家巴特莱认为:事物的80%的价值集中于20%的组成部分中。由此可以看出,根据巴特莱法则,一个人如果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在20%最重要的事上,就会出现80%的效率。一个企业如果办10件事,不妨从中选出两件最重要的事来办,办好了,就意味着收到了80%的效果。这一法则在实际操作中的效用为:  相似文献   

11.
《中外管理》2006,(6):92-93
很多消费品企业的业务员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与卖场采购主管谈判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这个产品包装不行!”没有经验的业务员对此往往会不知如何应答,失掉了底气,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就会处于下风,受制于人。而老业务员则清楚这其实是采购主管惯使的一种谈判策略。在这时,业务员要做的工作就是耐心地把自已的产品包装与其它品牌相同产品的包装进行比较,陈诉其中的优点,直到对方转入下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12.
何谓“四色消费”红色消费:是指一切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消费,如用自己的合法收入投资于社会公益事业,投资于“希望工程”,进行助残等社会公益活动,搞集体福利事业。白色消费:这是一种量入而出的理性消费。按照自己的收入和支付能力,考虑和选择自己的消费区...  相似文献   

13.
现在企业界有一句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话,就是“做大做强”或是“做强做大”企业。一般人并不注意大与强、强与大前后的排列.总之是要把企业做大做强,或是做强做大.这是无可非议的,也是每个企业家的愿望,甚至是毕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业委会的工作本质是一种公益活动。参选业委会便要有当义工的思想准备,不是为了捞什么好处,而是为了做贡献。从这个角度出发,如果业委会委员志愿不领取津贴,或把津贴捐出来做公益活动,是值得鼓励,值得倡导的。  相似文献   

15.
“境界决定企业家的命运。”这是无锡电缆集团董事局主席蒋锡培20多年来的创业心得之一。“一个不懂感恩的人,是不可能有人信任你帮助你的:如果自己不能克制自己的一些情绪和行为的话,可能都要受到法律制裁,或者道德谴责:如果对一些好的东西不珍惜的话,你会后悔一生;如果不用心的话.相信很难能够做得完美。”蒋锡培这样解释道。  相似文献   

16.
股神凯恩斯     
《中国总会计师》2013,(11):152-153
提起凯恩斯这位上世纪西方杰出的经济学家,人们自然就想到了以他的姓氏命名的“凯恩斯主义”。事实上,凯恩斯本人更是位资深的投资大师,而且在此方面还颇有斩获,这在经济学家中并不多见。如果这个世界上除了巴菲特还有股神的话,凯恩斯便是当之无愧的一位。  相似文献   

17.
我们常说,以诚取信是企业的生命线,于是有人就把“诚信”作为经营企业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如果真的如此行事的话,“诚信”可就难免成为企业的死穴。  相似文献   

18.
在企业管理领域,质量管理显然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了。
  但是,这个“古老”的话题,不但是“永恒”的、基础性的,也是常议常新的。本期我们选编了一组企业质量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就各有其新意。质量管理的这个“古老”话题,也有其“时尚”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做学生做了这么多年,你是否想过一个有趣的问题:从小学到大学,你有没有上过让你终生难忘的一堂课?如果没有那么一堂课让你动心的话,你这么多年的学生生涯算是白过了。在中国教育史上,有三堂“绝”课,或许我们能从中体味到大学课堂的乐趣和人生应有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巴菲特曾说过:“如果我不能在五分钟内判断一个公司值不值得投资的话,那么我绝对不会用几个星期的时间来评价这个公司。”言下之意,巴菲特可以在五分钟之内判断一个公司有没有投资价值,如果五分钟之内无法判断的话,一方面可能就是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另一方面可能就是这个公司不值得投资。巴菲特的这个观点乍看会使我们非常惊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