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玉敏 《上海国资》2014,(1):101-103
2013年12月17日,被外界称为“上海国资改革20条”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公布,上海国企新一轮改革揭幕。其中的一大重要方向,就是将进一步优化国企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
孙玉敏 《上海国资》2014,(1):101-103
2013年12月17日,被外界称为“上海国资改革20条”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公布,上海国企新一轮改革揭幕。其中的一大重要方向,就是将进一步优化国企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从上海的实际看,建立国资流动平台并实施市场化运作是深化国资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不久,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深化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工作会议,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被誉为打响"国资国企改革的第一枪"。今年以来,上海市国资委党委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和要  相似文献   

4.
正无论是国资委官员对未来国企改革的构想,还是来自上海的"国资国企改革20条"铿锵落地,都含有去行政化的改革内容,体现出国企改革的新期待。2013年12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官员亮相国新办发布会并介绍国企改革路线图,此前两日,上海市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打响了地方国企改革"第一枪"。  相似文献   

5.
何楣 《上海国资》2014,(4):33-34
体制流失是隐性流失,隐性流失最可怕,所以,不改革才会造成最大流失,这是几十年的改革历史证明过的随着各地国资国企改革方案的相继出台,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这一轮的国资国企改革将走向何方?混合所有制究竟该怎么混?混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为此,《上海国资》专访了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作为上一轮国资改革大潮的亲历者,他对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充满了期待。  相似文献   

6.
徐豪 《中国报道》2015,(3):20-21
如果说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有重大影响的话,东浩兰生集团就是一个缩影。2013年12月17日,上海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12月18日,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旗下东浩集团和兰生集团进行联合重组,成立东浩兰生集团。此后,上海绿地集团借壳金丰投资、上海仪电控股并购八家企业等众多项目逐步实施。被称为“打响上海国资改革第一枪”的东浩兰  相似文献   

7.
正以世界远洋渔业资源获取、加工、贸易为核心产业链,通过价值链再造,逐步建成跨国海产品企业集团方兴未艾的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为上海远洋渔业的改革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上海唯一以获取世界远洋渔业资源为已任的上海水产集团,要以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这指针,紧抓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难得机遇,审视水产集团的基础条件,分析水产集团的行  相似文献   

8.
上海国资委的建立,推动了上海的国资国企改革,完善了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从体制机制上为上海国资的大发展提供了契机,为国企改革的新跨越奠定了组织基础。上海国资委组建至今,推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举措。百联集团和锦江国际集团的大手笔重组,地产、大盛、盛融投资公司的组建,促进了国有资本从“裂变”向“聚变”的转变。1月份,锦江国际集团  相似文献   

9.
汤池 《上海国资》2009,(9):15-17
8月13日,上海市政府正式出台了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金融国资和市属金融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Ⅸ若干意见》),业界认为此举昭示着备受关注的上海2.45万亿元规模的金融国资重组改革已步入破冰之旅,这也是上海为落实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战略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0.
林永廷 《上海国资》2005,(9):24-32,7
8月15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实际,采取具体措施,支持国家和地方重点培育大型流通企业的发展。这一文件的下发,似乎为围绕百联集团重组而进行的近两年的争论下了一个结论。9月10日下午,上海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在百联集团东方商厦(南京东路店)调研时指出,百联集团是上海企业改革、重组的产物,市委、市政府对百联集团的改革高度重视,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是正确的。百联集团的党政领导班子齐心协力,在改革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经营上、体制整合上、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快进展。作为国内最大的商业航母,重组后的百联集团,初步达得了预期效果。这对其他大型流通企业的创建,无疑具有“标本”意义,深入其肌理,对其进行条分缕析,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作为百联集团的董事长,张新生参与了百联集团的设计、组建、整合运作的全过程。可以说他与“百联模式”密不可分。解密百联集团重组和“百联模式”,张新生是一个绝好的钥匙。为此,《上海国资》走进了百联集团,走近了张新生。  相似文献   

11.
《中国招标》2014,(33):38-39
继上海率先推出《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之后,截至目前,已有上海、甘肃、山东、江苏、云南、湖南、贵州、重庆、天津、四川、湖北、江西、山西、北京、青海15个省市出台了国资国企改革方案。有消息称,浙江、广东的国资改革意见也将于近期出台。梳理各省市已出台的国资国企改革意见发现,  相似文献   

12.
国资改革和国企改革必须有机结合《上海国资》:您到仪电集团已有15年,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张林俭: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国资、国企改革没有理由搞不好。从仪电的实践来看,只要坚持改革,国有企业的困难都可以解决,国有资本可以得到很大的发展。二是国资、国企改  相似文献   

13.
2008年9月,上海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30条)。作为近3年来指导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分量最重的文件,《若干意见》的意义重大,不仅在于它为下一轮改革提供指南,还在于它对过去的经验与教训不回避亦不纠缠。  相似文献   

14.
王铮 《上海国资》2013,(12):18-25
靴子落地。12月中旬,广受期待的上海新一轮国资改革方案接盅。当月17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大会,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与以往相比,更加注重市场化资源配置和依法改革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系统总结了2014年中国改革发展成果,全面部署了2015年各项工作,其中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国资国企改革的方向与路径,增强了我们深化改革、增强活力、加快发展、推动转型的信心与决心。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二十条"的精  相似文献   

16.
正从企业来看,财务管控体系就是筋骨,是支撑它的关键。要健体魄,必先要强筋骨百联集团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的重组、合并,规模不断扩张,主业不断做强,2011年其下属企业中诞生了友谊股份、联华超市、上海物资3家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公司。不可否认,其强大实力的背后,离不开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控体系的支撑。在《上海国资》近日的专访中,百联集团财务总监吕勇,向我们解析了百联集团财务管控成功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7月30日,甘肃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甘肃国资国企改革23条"为西北首个针对国资国企改革意见,《意见》以出资人定位为着力点,严格界定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范围。同时,方案确定了改革推进时间表和任务责任人,解决"什么时间改"、"谁来改"的问题。改革目标到2020年实现四大目标:一是国资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2020年省级经营性资产总量实现翻番,省级国有资本收益上缴财政的比例达到30%。二是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8.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大幕开启,特别是在国务院国资委颁布实施《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以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得到稳妥有序推进.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联交所")以深化服务国资国企改革为己任,不断强化资本市场功能,通过规范、高效、专业的服务助推国资国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实施混和所有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上海国资》2013,(9):105-105
<正>《上海国资》杂志是由上海市国资委、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国盛集团联合打造的专业财经媒体,是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运营理论与实践为特色的经济类刊物,专业阐述国资领域国企经营、资本运营之道。《上海国资》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及时反映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动向,传递多元经济讯息,探讨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力求兼容并蓄,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上海和全国各地的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最新模式和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十余年的精心打造,《上海国资》已经成长为中国国资运营管理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杂志之一,2009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相似文献   

20.
何楣 《上海国资》2014,(6):99-100
当年上海纺织走出困境就是靠国有资本重组,用的就是国有资本流动的特性上海作为国企改革的桥头堡,在上一轮的国企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上海"母亲工业"——纺织业的大调整,传统产业顺利调整优化为新兴产业腾出空间、50万产业工人顺利平稳的分流转岗,创造了国企改革的奇迹。随着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大幕的拉开,《上海国资》专访了上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亲历者,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前董事长朱匡宇,他认为,改革需要有思想的高度和卓越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