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贸易开放度与通货膨胀:基于社会福利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新飞 《南方经济》2007,38(2):67-77
本文在开放经济和价格粘性的模型中,从货币冲击出发,研究贸易开放度与通货膨胀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未被预期到的扩张性货币冲击会形成通货膨胀缺口,通货膨胀缺口会带来社会福利的增加,政府可以从通货膨胀缺口获得收益.贸易开放度越高,政府从通货膨胀缺口所获得的收益越小,因此政府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降低通货膨胀率.用1978年-2003年中国的数据,通过协整和ECM模型分析发现贸易开放度与通货膨胀率在长期内呈负相关关系,并且贸易开放度是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原因,因此维持协整关系的稳定有利于降低通货膨胀率.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新挑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经济的总体形势依然是良好的.2007年很可能将成为自2003年以来高增长、低通胀的第五个年头.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中国经济通货膨胀形势显著恶化、资产泡沫膨胀变本加厉.通货膨胀与资本泡沫已经形成相互推动、相互加强的形势."两价(物价和股价)互动"的加强有可能使我们对两者同时失去控制,从而也对实际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2003年10月,一直为通货紧缩犯愁的中国,突然看到了通货膨胀的袭来,可此种通货膨胀并非政府所希望的那种够拉动经济发展的通货膨胀能。2004年通货膨胀仍然来势汹汹。那么,谁制造了中国的通货膨胀?既不是由于粮食减产,所导致的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扬。这些都不是中国发生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2003年10月,一直为通货紧缩犯愁的中国,突然看到了通货膨胀的袭来,可此种通货膨胀并非政府所希望的那种够拉动经济发展的通货膨胀能。 2004年通货膨胀仍然来势汹汹。 那么,谁制造了中国的通货膨胀?既不是由于粮食减产,所导致的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扬,也不是由于三大能源一齐告急,而导致的工业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扬。这些都不是中国发生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我国当前这轮通货膨胀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选取中国2003—2009年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建立静态回归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以及方差分析深入探讨了通货膨胀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国际原油、粮食及金属类等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升值、外汇储备的增加以及低利率导致的国内投资的放大是此轮通货膨胀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据吉尔吉斯斯坦国家银行提供的资料,2004年吉尔吉斯斯坦消费品价格指数增长了2.8%(2003年增长了5.6%)。消费品价格指数是描述通货膨胀水平的指数。  相似文献   

7.
2007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问题备受关注,什么原因导致中国通货膨胀,怎样来抑制通货膨胀,本文将对此进行阐述.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通货膨胀率是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它被定义为一般价格水平在单位时期的变动率.这里的一般价格水平是衡量货币购买力或货币所能购买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指标.实践中经常用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价格指数加以表示.  相似文献   

8.
“通货膨胀”是2010年的经济热词,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课题.文章针对通货膨胀作了分析测量,透析了通货膨胀的背景原因,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具体呈现了通货膨胀的全貌.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共经历了4次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CPI增速连续6个月以上超过3%),分别发生在1991年5月至1997年4月、2003年11月至2004年10月、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纵观四次通货膨胀,其发生的国内国际背景不同,诱发因素、表现形式、传导机制等也寻在诸多差异,本文从通货膨胀理论出发,比较分析了这四轮通胀周期的影响因素,指出货币因素是影响第一轮通胀的主要因素,成本因素是影响第二轮通胀的主要因素,而输入型因素是影响第三轮和第四轮通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一、新一轮通货膨胀的特征改革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了三次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第一次是1985年,零售物价上涨了8.8%;第二次是1988—1989年,物价上涨率分别为18.5%和17.8%;第三次是1993—1994年,1993年零售物价上涨14.7%,1994年物价上涨率预计超过20%.如此高位的通货膨胀率大大超过了去年初国务院确定的物价控制目标,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抑制通货膨胀已成为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紧迫课题.新的一轮通货膨胀与前两次通货膨胀相比,既有相同的表现,又存在某些差异,具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1.
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研究通货膨胀的理论也由来已久.研究2007年以来,我国市场物价呈现明显上涨的态势,通货膨胀问题,己经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本文从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出发,进而提出具体对策,以应对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锐 《改革与开放》2003,(12):13-14
<正> 粮油价格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持续了7年的通货紧缩已经让中国百姓尽情地体尝到了物美价廉的快感和满足,因此,当2003年10月粮油市价陡起上涨风云之时,那些曾经亲历短缺经济时代的城市居民也本能地感受到了自己心弦的颤抖。粮油价格上涨作为通货膨胀的领头  相似文献   

13.
乌兰  张更庆 《北方经济》2013,(13):61-62
一、引言 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府为抵御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纷纷实行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开始显现,应对通货膨胀成为各国政府的主要任务之一.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历来都是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中价格总水平大幅度持续上升的货币现象,并指出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其扩张率将全部转化为通货膨胀率,也就是说货币供给增加是通货膨胀波动的主要根源.那么,我国的情况如何呢?货币供给量是否直接导致了通货膨胀?本文通过实证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池玉波 《产权导刊》2008,(12):19-21
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历过两次严重的通货膨胀(1988-1989年,1993-1995年)相比,目前新一轮通货膨胀,在经济开放度,总供求格局等方面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5.
通货膨胀率是衡量一个经济体系是否健康稳定运行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高速的经济增长会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各有说法.本文根据1990-2010年的CPI,PPI,GDP,M2的年度数据,建立VAR模型,运用ADF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并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并根据此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权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6):35-38,48
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日益严峻的通胀形势引起广泛关注。文章首先通过对5个主要价格指数1990-2010年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的通胀一紧缩因子作为对通货膨胀的测度。进而建立多变量时间序列变动因素分析模型对影响通货膨胀的11个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三个公因子即成本及经济增长因子、需求因子和货币因子,并通过计量回归模型得出这些因子对我国通货膨胀的量化影响。文章还讨论了我国现阶段的通胀形势,对我国的通货膨胀的容忍区间进行了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通货膨胀在1.87%-4.87%范围内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迄今为止,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仍然是一个争而未决的难题。文章通过建立一个旨在说明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非线性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并以通货膨胀变化率作为门限变量以及利用我国1985-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通货膨胀变化率小于门限变量0.0800时,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当通货膨胀变化率位于门限变量0.520与0.0800之间时,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拉动作用最为明显;然而当通货膨胀变化率高于较大的第二个门限值时,通货膨胀则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因此,文章认为控制通货膨胀的相对增长速度与其绝对水平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8.
邓创  陆璐 《中国集体经济》2009,(1S):110-112
文章利用基尼系数作为衡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通过变参数模型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动态。结果表明,1992年之前通货膨胀率对基尼系数的影响为负,而1992年之后通货膨胀率对基尼系数产生了正向影响,并且这一正向影响在2003年以来呈现出迅速增大的趋势。文章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实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并认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稳定通货膨胀是有效防止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扩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东盟五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Pooled Probit模型,对东盟五国1972年以来经历的26次通货膨胀周期和总体经济环境进行分析,探讨五类宏观经济变量对通货膨胀发生上升概率的贡献率.估计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当期石油价格、本国政府前期的财政赤字和美国通货膨胀是这五国通胀上升的主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下跌的物价出现了逆转,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对通缩的担忧逐渐被对通胀的警惕取而代之。政府预测2004年的物价上涨幅度在2%左右,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3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主要基调是既防止通货膨胀,又防止通货紧缩,预测2004年GDP增长7%以上,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左右。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中国经济已经开始摆脱通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