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一是要紧跟政策导向,支持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带动城市区域经济,服务优质企业,创建“国家满意”银行。二是要不断拓宽盈利渠道,强化大型零售银行建设,创新资本运作产品,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渠道,创建“股东满意”银行。  相似文献   

2.
分层次服务的着眼点应放在做好“服务”二字上。分层次服务的提出就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它是对银行服务的细分和强化,而不是弱化和消弭。分层次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对灰色贷款的思考石义根本文的灰色贷款,是指由于复杂的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银行在经营贷款时,判断失误,措施茫然,造成效益滞凝或贷款流失,给银行带来损失。下面笔者拟对灰色贷款的治疗作一浅探。一、全面、辩证地认识和强化“三查”工作。如果要发放...  相似文献   

4.
新巴塞尔协议三大支柱中的第三支柱“市场纪律”,把信息披露作为市场纪律,其手段是制定了一套信息披露规定,使市场参与者掌握有关银行的风险轮廓和资本水平的信息。巴塞尔委员会认为,由于新协议允许银行使用内部计量方法计算资本要求,公开的信息披露则十分重要。通过强化信息披露强化市场纪律,对帮助银行和监管当局管理风险,提高稳定性好处很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银行服务和管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银行面临着更为迫切的高效舆情管理。农业银行镇江分行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创新渠道建设、强化舆情管理队伍建设,积极主动应对社会反应,取得了较为明显成效。2011年,该行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被市政府、市总工会授予“双服务”先进集体,并被网民评为处理市民咨询投诉最给力单位之一。本文介绍了该行强化舆情管理,提升管理效能,防控声誉风险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6.
《金融电子化》2004,(9):73-73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进程的稳步推进,现在,摆在商业性银行机构面前的,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严峻竞争局面。为了巩固和强化自身的竞争能力,确保未来生存和发展,基础设施和业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是银行的必由之路。其中,作为银行所有业务正常运行的根本保障,在IT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做到与时俱进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企业以“假远期信用证”融通资金,实际上是一种变相举借外债的行为。从企业办理“假远期信用证业务”的账务处理流程看,企业通过“原材料—应付账款—其他货币资金—假远期信用证—短期借款”等会计科目相互对转,最终记入“短期借款”科目。从银行办理“假远期信用证”的业务流程看,企业通过“企业—国内银行—境外银行—供货商”等环节,巧妙地利用国内银行与境外银行之间的信誉,通过延期付汇并偿还本息的方式变相地申请到了境外银行的贷款。  相似文献   

8.
时下,中国银行业很流行这样一条盈利法则,不论是国有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均不由自主地紧紧盯住大客户,如有些银行推出的“贵宾理财”,规定只要存款额度超过一定数额,即可免费享受种种贴身理财服务和便利条件……诚信,根据“二八法则”,商业银行追求高端客户的做法无可厚非。但国家的银行是“富人银行”吗?我们国家的银行应该是国民的银行,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银行治理问题充分暴露,构建有效的银行治理已经成为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运行、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和防范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对银行治理的重要性、顺周期性、“大而不倒”的特性、信息的不对称、交易产品的复杂性和不透明、利益主体众多等方面对银行治理与非金融机构治理进行了区分;从“薪酬激励过于注重短期而忽视长期”、“股权结构过于分散”、“独立董事比例过高”等方面对银行治理的缺陷进行了深入剖析;在“强化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构建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完善高管薪酬机制”、“强化信息披露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银行争夺高端客户主要是为了获取效益,而发展“穷人银行”则更多地体现了公平。“穷人银行”与“富人银行”在国家的金融体系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二者应并行不悖、互为补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强化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充分发挥银行的资金优势和信息优势,快速、及时、准确地作出经营管理中的重大决策,是商业银行管理人员的重要职责。但是,银行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不能全面把握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缺乏信息的交流,从而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错误判断,导致决策失误。因此,银行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抓住关键,对银行经营活动进行准确的分析,对未来的趋势进行准确的预测,利用商业银行信息系统所积累的历史数据,提取出“黄金”信息,从而保障各项决策的科学性、趋前性、及时性。数据仓库是一个决策支持系统,它能…  相似文献   

12.
风险防范是金融业的核心,将影子银行纳入监管框架,有利于防控由此产生的风险。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对影子银行进行定义。广义的“影子银行”是指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涉及信用中介的活动和机构;狭义的“影子银行”是指可能引起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的非银行信用中介机构。也有人认为“影子银行是有银行类金融机构之实、无传统银行之名的机构和业务,它们和银行如影随行。”金融稳定理事会2012年11月发布的报告认为,正规银行体系监管的加强,可能助推“影子银行”发展;“影子银行”可能创造系统性风险,在流动性短缺的情况下,会放大市场反应。因此,该机构提出了强化“影子银行”监管的初步建议,但也主张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改革要谨慎行事,因其也是企业和消费者的信贷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3.
信托投资公司与银行“脱钩”难的成因与对策刘爱民,郭新春,李智信托投资公司与银行脱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实行分业管理,规范银行经营行为,强化宏观调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践中这项改革却步履维艰。本文试图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  相似文献   

14.
完善存款保险制度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保障,是实施金融安全战略的关键举措。从风险共担的视角出发研究存款保险制度防范银行风险的作用机制,并利用我国2012年至2021年商业银行面板数据,设计并应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存款保险制度防范银行风险的有效性。研究发现:首先,由“风险共担效应”产生的正面效应会抑制由“道德风险效应”产生的负面效应,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会降低银行风险;其次,双重差分法结果说明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资本相对丰裕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再次,机制检验说明,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推动银行从优化股份结构、提高独立董事占比、扩大监事会规模和增强管理层激励等四个维度强化银行内部治理机制和架构,促使“风险共担效应”发挥作用抵消了存款保险制度产生的道德风险等负面效应,使得银行风险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实行“票据送达日期制度”是维护结算秩序的有力措施中国人民银行禹州市支行任香芬,程志坚,张彦生票据结算是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是银行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重要方式。票据结算的快捷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对杜会经济活动和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大影响。为了强化人民银行分支...  相似文献   

16.
杨洋 《中国金融家》2008,(6):141-142
5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绵竹支行的“帐篷银行”成功升级为“板房银行”,开业第一天就办理取款业务145笔、金额236万元,办理存款业务119笔、金额172万元,转账92笔、金额3491万元,挂失39笔,业务量比“帐篷银行”时期有了大幅度提升。早在5月19日,支行员工便在路边搭建起帐篷,并牵来数据线开展业务。无论是在条件简陋的“帐篷银行”还是防范措施比较好的“板房银行”,绵竹支行的员工始终镇定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相似文献   

17.
作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村镇银行.近几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在促进“三农”、农业产业化和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最近,笔者对重庆市辖内所有已开业的6家村镇银行的经营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以利于了解和反映当前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政策建议,更好地发挥村镇银行在支持地方经济特别是“三农”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谦 《金融纵横》2014,(6):53-57
商业银行应充分借鉴、运用互联网发展的成果,通过设置等级权限以及专属积分、设置称号系统锁定青中年客户群体使用网上银行,通过强化“移动”支付,开启信息推送及导航软件搭载“直达式”银行商圈功能,更多体现手机银行的移动“色彩”,另外电子银行还应优化操作界面、设立活动专区、举办银行网上论坛来优化电子银行客户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猖獗,为强化源头治理,切断买卖账户供给源,各商业银行普遍收紧银行账户开立政策,同时加强开户审核,我国银行开户进入“史上最严”监管时期,个别地区出现小微企业“开户难”和群众“办卡难”。同时,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国家引导商业银行大力开展优化银行账户服务,推动实现银行账户“应开尽开”。基于商业银行视角,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与优化银行账户服务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二者亟待融合。  相似文献   

20.
王宏 《金融电子化》2010,(11):28-28
“银行系统要始终坚持市场化的政策方向,着力于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强化风险管理,加快支付服务创新,大力发展支付市场。”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士余出席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电子支付创新与监管”研讨会时指出的。此次论坛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和中国银联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