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不断涌入我国,并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外资并没有均衡地进入到我国各地区。从东、中、西三大地带看,东部地区占据绝对优势,外资的区域分布差异异常悬殊。FDI在地理空间上的这种非均衡分布及其变动趋势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和持续增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30多年的高速发展令世界震惊,投资的不断增加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投资中最为重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起着推动作用,也具有经济发展的指向作用。中国投资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高—高类型区集中分布在京津冀、辽中南和长三角地区。投资飞地在中国很难形成,仅有重庆和兰州。此外,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以2011年中国地级市(州、盟)级数据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误差模型比其他模型的分析结果更可靠。国内投资、FDI、土地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均是经济增长的显著影响因素,其中,国内投资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力最大,其次为劳动力投入,最弱为土地投入。 相似文献
3.
实际有效汇率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利用细分行业的数据对汇率变动与FDI的关系进行研究。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对“成本导向型”FDI有着不利的影响,但促进了“市场导向型”FDI的投资。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逐年增加。从1985年的16.58亿美元到2003年的535.05亿美元,增加了31倍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1.3%,远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弥补储蓄缺口、外汇缺口、技术缺口等等,它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考虑到时间效应和空间异质性问题基础上,本文利用空间变系数模型中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中国31个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滞后一期的区域创新对当期的创新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西部地区时间滞后效应更为显著;研发投入弹性系数同样在西部地区较大,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实施和扶持优待西部地区创新政策,政策应向西部地区倾斜;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的弹性系数在地理空间上明显分成三个地理集聚区,即东部、中部和西部三条地带.因此,东部地区仍然要加大外资引进力度,但是要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西部地区应该获得更多的优待政策和开放政策扩大吸引外资投资的范围,不断提高西部地区的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已有FD I区域分布研究成果的梳理,选择11个指标作为FD I在安徽区域分布影响因素的解释变量,采用区位选择模型方法,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最终剔除8个,认为影响安徽省FD I分布的因素主要有3个,即FD I的聚集效应、基础设施建设和各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快速增长,但各地区吸引外资的数量极不平衡。本文分析了影响外资分布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因素,并提出,与需要较长时间和较大资金投入才能加以改善的“硬环境”建设相比,投资“软环境”的建设,显得更加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FDI区位分布的空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前关于我国FDI区位选择因素的大部分实证研究都是建立在双边框架内,考虑第三方效应并从城市角度进行的研究还少有涉及。本文在新近发展起来的"第三国效应"理论基础上,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1985—2005年期间我国30个省市区的15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FDI区位分布的空间效应进行检验。发现全样本154个城市的FDI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周边城市的FDI增量可以增加某城市的FDI流入量,周边城市的市场规模越大某城市的FDI流入越多,各城市的FDI流入也受到周边城市FDI不可测因素的影响。对三大地区内部、三大地区之间及长、珠三角与三大地区之间等不同子样本的FDI空间效应的检验,发现东、中、西部地区FDI的主导类型分别为集聚垂直复合型、受限的集聚垂直复合型和水平型。 相似文献
9.
高云龙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4,3(3):79-83
近几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基本上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京津冀等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体。区域经济体与我国整体宏观经济互相促进,但是由于不同区域经济体对于一些稀缺资源的争夺,这种追求区域经济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对全国的宏观经济存在着很大的影响。本文针对各区域经济体对于外商直接投资的积极引进行为,通过构造博弈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分别从理论和政策角度得出了一定的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FDI区域分布决定因素的动态演变与地理溢出程度——基于空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的空间依赖性已得到越来越多文献的证实,但FDI区位选择决定因素实证研究方面,大多数文献都忽略了这种空间依赖性,直接导致模型估计结果无法令人信服。文章利用最新发展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中国区域FDI决定因素的动态演变,在模型中纳入空间效应后,发现:①模型的估计结果比OLS估计更为稳健;②吸引FDI的传统因素依然存在,但作用已弱化,然而新经济地理所揭示的贸易成本、集聚效应等传导机制的作用日益凸现;③相邻省份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地影响FDI的区域分布,一省FDI的增加对相邻地区FDI流入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FDI区域分布的区位条件及其地理溢出程度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依据企业选址理论,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29个省FDI的区域分布的区位条件进行了经验研究。一方面证明了各地区的经济总量、劳动成本、市场化水平、累积的FDI和开放程度等区位条件是决定FDI区域分布的主要因素,而基础设施和沿海地区哑变量的作用却不显著。另一方面证实了中国FDI区域分布的空间依存性的存在,并对我国FDI省际区域地理溢出的程度进行了估计;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有关各地区,特别是广大中西部地区吸引更多FDI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及地域组织形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历史上诸多原因汇集,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一统天下,民营经济发展起步晚、规模小,与发达地区相比明显处于落后状态。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改制、改组和改造,激活地方经济,资源型城市和地区结构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都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发展和积极参与,发展民营经济也是解决“东北现象”和“新东北现象”的根本途径。文章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民营经济发展特点和现状的阐述,以及对优势条件的分析,提出厂发展战略及其指导下的地域组织形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15.
16.
广州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的区际差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总和差异方法和区位商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的区际差异,揭示了信息密集服务业和信息技术产业的区位要求,为探寻信息产业的地域运动规律提供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金碚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12):24-29
在新世纪中,媒介信息产业将形成新的产业分解和整合趋势,以适应并进一步有力推动经济全球化以及人类社会高度信息化、数字化和全民参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与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经济正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阻碍生产素流动的控制壁垒和自然壁垒明显减少,产业空间区位选择的灵活性大在增强,产业布局将出现分散与聚集共存的趋势,那些以创新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将形成有规律的集群,大城市中心区也将日益成为跨国公司总部以及银行,保险,管理咨询等生产才高度集中的地区,成为协调全国仍至全球生产的信息和服务中心,根据产业空间演变化的新趋势和我国城市产业布局的现状,作者提出了我国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114,自引:10,他引:114
以大陆31个省市区为区域研究单元,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了1990—2002年中国省际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总体水平及变化的空间结构特征,揭示了区域旅游经济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的分异规律,阐释了影响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成(都)绵(阳)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构建成(都)绵(阳)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带对四川和西部地区知识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均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成(都)绵(阳)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成(都)绵(阳)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的战略。并针对该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措施:①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②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建立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③发展风险投资,拓宽投资渠道;④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结合起来,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⑤强化政府的导向作用,加强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