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9 毫秒
1.
现代管理学研究表明,业务流程是银行的生命线。与世界先进同业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差距不仅表现在资本、效益、产品、技术等有形资源和技术指标以及战略管理、风险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更大的差距还在于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等流程性因素上。事实证明,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银行运营效率较低和风险控制能力偏弱的问题。尽快实现"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是我国商业银行当前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随着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市场巨大,对银行的贡献度随着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的增强正在逐步上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信贷,改善银行信贷结构、增强银行抗风险能力、提高银行收益、促进银企共同发展,已日益成为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引入风险因素的基础上,采用非导向超效率EBM模型对商业银行风险约束效率进行测度,并使用2014—2019年92家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银行效率评价方面,风险约束效率更加准确客观,数据截尾特征导致股权结构与商业银行风险约束效率之间的关系是单侧U型的;战略投资者、境外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投资者对银行风险约束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性;金融机构投资者对城商行效率提升的正向影响高于其他类型的投资者,外部投资者的引入对农商行效率提升具有正向作用。因此,银行应优化其股权结构,选择适合的投资者,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进而提升风险约束效率。  相似文献   

4.
自1996年亚洲开发银行入股光大银行以来,我国银行业掀起了向外资开放的序幕。2003年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大规模引进战略投资者,截止到2007年末,共有25家境内商业银行,包括3家国有商业银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均已完成了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工作。这股热潮可以说是政府政策指引与商业银行自身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过由于存在以为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最终目的就是上市;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就可以实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避风险、提高绩效的认识误区,导致引资结果与预期目标偏离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模型对2000~2005年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充足率变化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实施银行资本监管能够促使已达到最低监管要求的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银行风险,但对于达不到监管要求的银行,实施银行资本监管并不能促使其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风险水平。实施银行资本监管不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降低的原因,资本监管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银行中会失效。市场及投资者并不因为银行资本充足率变化而对上市银行的收益或价值的评价产生变化。改革我国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加强市场约束是我国商业银行降低风险、提高资本监管有效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自1996年亚洲开发银行入股光大银行以来,我国银行业掀起了向外资开放的序幕。2003年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大规模引进战略投资者,截止到2007年末,共有25家境内商业银行,包括3家国有商业银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均已完成了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工作。这股热潮可以说是政府政策指引与商业银行自身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过由于存在以为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最终目的就是上市;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就可以实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避风险、提高绩效的认识误区,导致引资结果与预期目标偏离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金融开放步伐的加快和银行业改革的深入,大量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这将对银行绩效产生影响。文中以上海银行为例加以分析,以期对其他商业银行是否引入战略投资者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银行领域出现了一个十分引人瞩目的现象:大中小商业银行通过出让部分股权,纷纷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形成了商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热潮。从理论上来说,商业银行积极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不仅意在帮助实现股权结构的多样化,提高资本充足率,帮助银行境外募资上市,还在于可以促进我国中资商业银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和促进中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高商业银行业务和产品创新能力、促进中资银行国际化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约束机制。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中资银行后是否能够帮助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这将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引进战略投资者越来越成为中国商业银行应对外资银行竞争的重要措施。为了检验战略投资者的作用,本文运用随机边界成本函数对国有商业银行和五家引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引资后的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较未引资的商业银行更具有竞争优势,而且通过分析影响成本效率的相关因素,发现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确实在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提高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同时又存在着潜在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0.
在金融全球化、资金脱媒化、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票据市场资金配置的作用日趋凸现,重视票据业务的风险管理,是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进一步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实现规模经营,促进银行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工作,同时,也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提供健康载体的关键一环。本文分析了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根据其票据业务的经营特点,对票据业务风险提出了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基本情况关于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问题,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当时国际金融公司入股上海银行,持股比例为5%,后增持至7%。2003~2005年,五大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确定的改革思路之一是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从此,我国商业银行进入引进战略投资者的高峰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城市商业银行中引进战略投资者的银行大约15家左右。从战略投资者的类别看,主要是引进银行类外资金融机构,个别城市商业银行引进大型中资企业,比如龙江银行引进中粮集团、汉口银行引进联想集团。  相似文献   

12.
从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及其质量、发展方向、产权结构等内部因素和地方政府对银行控制权的偏好、市场约束、法律制度约束等外部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改革重组模式选择的制约因素,并以广东发展银行与佛山市商业银行作为案例分析。另外,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改革重组过程中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可能存在问题的探讨中提出引入境内战略投资者也是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一种途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商业银行改制上市特别是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以后,公司治理结构日趋完善,资本充足率大幅提高,资金势力和资产规模迅速扩大,在总量和形式上已接近或达到部分发达国家银行标准。如已股改上市的中国建设银行,总市值排名已位列世界前十,与J.P.摩根不相上下。而且,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际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中国金融业面临空前机会,业务发展将迅速提速。 但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改制上市的新形势下同时面临巨大挑战。第一,我国商业银行乃脱胎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家专业银行,传统体制惯性犹在,业务发展质量较低,风险管理能力不强,“形似”国际大银行的我国商业银行实质上仍处于发展中国家银行的较落后水平,集中表现在信贷风险管理能力与国际商业银行存在很大差距。第二,改制上市后的商业银行仍置身于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和较差的金融生态环境之中,经济波动.结构失衡、法治不严、社会信用缺失.信息不对称等均增大了信贷风险诱因,使我国商业银行承受着比发达国家银行更大的外部风险。第三,商业银行上市后,面临着国内外两个市场.境内外两套标准.内外部两种压力、银监证监两类监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股东回报两重任务,经营环境变化、同业竞争加剧、监管日趋严格等,给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带来极大压力。 由此看出,改制上市和金融国际化,在给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风险控制能力则面临严竣考验。业务发展换上了“大油门”,而风险控制仍然使用“旧刹车”,两者呈现巨大的反差。因此,从银行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全面分析上市银行信贷风险形成原因,迅速提升信贷风险管理能力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上市后的一个十分紧迫和现实的课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推进和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很多商业银行都通过出让部分股权的方式,纷纷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自1996年亚洲开发银行入股光大银行,首开国内银行吸收国际资本先河以来,已有多家中资商业银行通过股权方式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包括深发展、兴业银行、上海银行、南京商业银行、西安商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等先后成功“引资”。2005年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三家国有商业银行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掀起引资高潮。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经营伴随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种风险。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不仅是增强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选择,更是我国社会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特点,从理念创新、体制改造、机制完善、队伍管理、员工培训、科技建设等几个方面分析和探究我国商业银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企业授信业务又是我国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改进银行授信风险控制是增加银行效益的核心内容。文章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授信风险控制体系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然后从央行对授信风险控制改进的政策思路,从《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风险控制的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授信风险控制改进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大举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众说纷纭。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近几年间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16家商业银行的总体效率变化及样本中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在效率变化上的差异,结合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分析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境外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2002-2007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2002-2007年在我国A股市场上市的商业银行为样本,利用面板数据研究境外战略投资者能否改善中资银行的经营效率。结果发现: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在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提高资产质量、增加资本充足率方面的作用还不显著,而且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引入单家外资战略投资者的效果要好于引入多家;在现行参股比例的制约条件下,外资持股比例越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反而越差。考虑到国有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将这些银行从样本中除去之后,结论不变并且显著性更强。  相似文献   

19.
企业授信业务又是我国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改进银行授信风险控制是增加银行效益的核心内容。文章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授信风险控制体系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然后从央行对授信风险控制改进的政策思路,从《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风险控制的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授信风险控制改进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模型对2000~2005年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充足率变化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实施银行资本监管能够促使已达到最低监管要求的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银行风险,但对于达不到监管要求的银行,实施银行资本监管并不能促使其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风险水平.实施银行资本监管不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降低的原因,资本监管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银行中会失效.市场及投资者并不因为银行资本充足率变化而对上市银行的收益或价值的评价产生变化.改革我国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加强市场约束是我国商业银行降低风险、提高资本监管有效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