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专利技术的经济效应不断加大,专利侵权行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专利侵权赔偿数额关系到专利权人的利益是否能得到充分的保护,以及是否能起到打击和震慑侵权行为的作用。我国《专利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了专利侵权赔偿数额的计算方法,但在实务中适用上述方法时,却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对我国《专利法》第六十五条中所列举的计算方法进行评析,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身保险中保险人是否具有代位权颇具争议,国外各国对其立法态度也不一致.我国<保险法>相关规定是建立在财产、人身保险二元论基础之上的,强调"人身无价",认为保险代位权不适用于人身保险,因而第46条对保险代位权在人身保险中作出了笼统限制.此规定忽略了人身保险中也有如财产保险一样属于填补经济损失性质的险种,造成了司法实践的困扰,因此有修正的必要.因而,笔者认为保险代位权也有适用于人身保险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在评估实际操作过程中,确定专利技术提成率的方法,主要通过统计数据上下限或“三分法”“四分法”确定专利技术提成率的区间范围,再对专利技术进行评分,利用插值法确定专利技术提成率。从实务操作上看,该方法存在诸多缺陷。国家知识产权局继发布“十三五”期间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统计数据之后,又于今年七月发布了2021年度及近五年备案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有关数据。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信息进行了数据提取,按照专利所涉及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统计了合同数量、许可费支付方式、许可费金额、提成费率等信息,发布了相关数据。本文在上述专利提取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数理统计学的方法,提出了一种确定专利技术提成率的估算方案。  相似文献   

4.
谢江平 《金卡工程》2010,14(11):142-142
等同原则是专利侵权认定中的一项重要原则,虽然我国立法中没有对等同原则作出明确的规定,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等同侵权的案例屡见不鲜。我国在认定专利等同侵权时,采用"技术特征的等同"而非"整体的等同",以"三要素标准"为认定的客观要件,以"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术人员"为主体标准以及以侵权行为日为时间标准。  相似文献   

5.
许瑞芳 《中国外资》2011,(16):185+187-185,187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是指公司作出合并、分立、重大资产出售、章程变更等重大结构性调整决议时,异议股东享有的要求公司以公平价格回购其股份的权利。我国《公司法》对该权利的规定存在着对各类型公司规范不统一、适用范围过窄、对债权人保护不力、行使程序规定粗糙等缺陷。我国立法应分别针对该类缺陷加以具体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是指公司作出合并、分立、重大资产出售、章程变更等重大结构性调整决议时,异议股东享有的要求公司以公平价格回购其股份的权利.我国<公司法>对该权利的规定存在着对各类型公司规范不统一、适用范围过窄、对债权人保护不力、行使程序规定粗糙等缺陷.我国立法应分别针对该类缺陷加以具体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李齐艳 《金卡工程》2009,13(10):124-124
票据在商事活动中运用地越来越多,我国<票据法>不仅从正面规定了取得票据权利的构成要件,也从反面规定了哪些情况下不能取得票据权利或者取得的票据权利不优于前手,这主要体现在<票据法>第10条至第12条,本文立足于这三条规定,并结合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规定,以期对我国<票据法>中关于票据权利取得之限制的规定提出一些立法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 某外国银行,拟贷款给该国的一个集团公司(母公司),母公司希望将其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外商独资企业)的一部分股权质押给这家银行,但他们不清楚这种对外质押是否可行、如何操作,为此,我们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对他们的问题进行了如下的解答。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仅涉及外商独资企业的对外质押。 在讨论实质性问题之前,我们先将“质押”这个法律概念作一解释。 质押分为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根据我国《担保法》,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但是《担保法》对权利质押没有作出定义,而是针对不同的权利内容规定出不同的质押生效条件。我们理解为,权利是一种无形资产,某些权利因其不具备物质载体,将其移交债权人占有较为困难,因而对于那些无法移转的权利,债务人是否将其交由债权人占有并非质押的生效要件。  相似文献   

9.
刘强  马莉 《上海会计》2000,(1):36-37
《行政处罚法》和《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规定,税务机关在对个人作出2,000元以上(含本数)罚款或者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1万元以上(含本数)罚款的行政处罚前,应根据当事人的要求举行听证程序。《行政处罚法》和《实施办法》的这一规定,赋予了纳税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程序权利。纳税人如何运用法律法规的这一规定来维护其合法权益呢?一、充分认识设置听证程序的意义1.税务行政处罚权是国家赋予税务机关的一项重要权利。《行政处罚法》颁布以前,作出税务行政处罚是税务部门…  相似文献   

10.
专利信息是科技进步与创新活动研究的重要指标,本文在对中国银行业专利文献进行检索和整理的基础上,从专利总量、发明阵容、申请人数量、人均专利、发明专利、授权专利、重要专利、核心专利和专利技术年龄等角度,对内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专利信息进行了比较性分析,并最后为内资银行的专利活动发展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11.
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问题是当今国际国内学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民间文化遗产定义及范围在国际上已有了认定和标准,在国内一些省区先行制定的地方立法中也作出了示范性规定.应把握民族民间文化的特征.根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授予民族自治地区的自治权利,我区应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立法中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检索中国银行业专利信息的基础上,从年度趋势、专利IPC、存活期与核心专利、同族专利与重要专利、生命周期等角度绘制了中国银行业的专利技术图。研究结果表明:G06Q和G06F是中国银行业专利活动的热点技术领域,中国银行业大部分核心专利和所有重要专利都属于外资银行,中国银行业专利活动逐渐进入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第45条第1款规定:“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那么,如果造成保险事故是由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所致,保险人是否可以对该国家机关行使保险代位权、请求国家赔偿呢?对于这种情况,我国的法律法规未作出规定、学术界的观点也不尽一致,笔者在这里试分析之。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缓慢,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群长期金融权利匮乏,农村地区金融权利贫困的问题始终困扰该地区发展也影响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农村人口可享受的金融服务稀少,而且成本巨大,农村地区金融权利贫困也不符合宪法规定的平等发展权利。从我国发展现状来看,农村地区金融权利虚化严重,这是经济发展金融资源不均衡配置的结果,也是法律政策不健全的后果。所以农村地区金融权利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纳税评估对纳税人来说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了纳税人必须承担的单方面义务,却并未规定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本文介绍了国外纳税约谈制度中的纳税人权利,总结了我国在纳税评估中对纳税人权利保护的不足,并就如何对纳税评估中的纳税人权利进行有效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破产免责制度的模式选择与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破产免责制度为债务人提供全新开始机会的独立性价值逐渐得到了立法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建立我国破产免责制度的基本思路是:破产免责是债务人享有的一项权利,债务人应根据法律的规定直接获得破产免责,而无需经过法院的许可。存有欺诈行为或试图滥用破产免责逃避债务的债务人获得破产免责的可能性需受到限制,破产免责的效力也不应及于税收、罚款等债务。为确保破产免责权利不被滥用,法院在破产免责生效后应可作出撤销免责的裁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有限公司因职工购股时承诺将离职股东除名案例,探讨在我国现行公司法未规定股东除名制度的情况下,法院对此类诉讼案件应当作何处理。文章比较了世界各国公司法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事由的规定,从理论上指出公司除名权所要权衡的是公司内部治理权力和股东固有权利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法律缺位情况下,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对其作出限制,以"重大性"标准为适用条件遏制大股东权力滥用,防止股东除名权成为股东压迫的工具,也期解决司法审判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花旗银行抢注专利事件已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在金融市场中专利技术的份量将会越来越重,本着专利先申请先授权的原则,花旗此举是打算做世界范围内银行核心技术及标准的垄断者。对此,我们应当了解专利及其申请过程,对自己的产品、技术专利有保护意识。从本期开始,本刊将连载《专利及其申请过程》一文,希望对各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劳务派遣中的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作了专章规定,这是我国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对劳务派遣作出的规定。但这些规定还不够完善,有些规定也不够妥当,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仍然不足,需要进一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有限公司因职工购股时承诺将离职股东除名案例,探讨在我国现行公司法未规定股东除名制度的情况下,法院对此类诉讼案件应当作何处理.文章比较了世界各国公司法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事由的规定,从理论上指出公司除名权所要权衡的是公司内部治理权力和股东固有权利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法律缺位情况下,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对其作出限制,以“重大性”标准为适用条件遏制大股东权力滥用,防止股东除名权成为股东压迫的工具,也期解决司法审判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