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郑方 《魅力中国》2010,(35):155-155
当住房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后,房地产金融业务的重心也逐渐从房地产开发贷款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转移。任何金融业务的核心问题都是风险问题,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也不例外。本文主要从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原因以及如何更好地完善、提高商业银行防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1.房地产金融商品形式单一,限制条件较多。如广西目前住房抵押贷款的形式主要包括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个人住房商业性贷款和个人住房组合贷款等。除住房以外,以其它资产形式作为担保物的贷款基本上没有发展起来,抵押贷款形式较为单一,而且限制条件比较严格,束缚了购房者消费信贷的选择面和自由度。  相似文献   

3.
何惠珍 《浙江经济》2004,(21):48-49
住房抵押贷款是开启房地产市场的钥匙,而住房抵押贷款保证保险则是发展住房抵押贷款的关键。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保证保险的出现,使不少人圆了住房梦,其积极作用不能低估。但该项业务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沈阳房地产置业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是从事个人住房贷款抵押担保、房屋置换以及房屋经营中介服务的专业公司。成立二年多来,在沈阳市房产局的大力支持下,担保公司全体员工经过奋力拼搏,克服困难,取得了显著成绩。适时而生开拓前进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尤其是住房货币化分配制度的实行,个人贷款购房已成为住房消费的新时尚。但由于个人住房贷款机制的不健全,  相似文献   

5.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以其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的特点,正日益受到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的青睐.但是随着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风险也不断的出现,本文阐述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发展现状,根据住房抵押贷款的自身特性,详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主要面临的风险,说明了加强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住房消费由于一次性付费所需资金较大,一般购房者都不可能接受这种付款方式,于是由银行提供住房抵押贷款购房的形式逐渐被大众消费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个人住房贷款抵押手段单一,不仅使银行聚集越来越大的潜在风险,而且贷款门槛较高,限制了部分中低收入居民早日购房的意愿。借鉴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经验,整合我国住宅贷款担保行业的资源,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相结合的住宅贷款担保体系,可以起到分散我国银行金融风险、降低住宅贷款门槛、刺激住宅有效需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促使住房抵押贷款规模不断扩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贷款发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对贷款的风险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文章分析了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发展现状,并将中美两国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进行比较,从美国次贷危机中找出启示,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可行的防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现在,每一个在职市民都在缴纳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但这笔钱该怎么用,作为一项政策性贷款,它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特殊服务,缴纳者又该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相当多的市民并不清楚。“冲还贷”用足本金“冲还贷”是公积金新品种,指提取住房公积金补充公积金、存储余额归还个人住房贷款本息。通过住房公积金个人购房贷款、住房组合贷款或商业性住房贷款购买具有所有权住房的借款人,均可办理“冲还贷”。它的还贷方式一律采用“余  相似文献   

10.
当住房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后,房地产金融业务的重心也逐渐从房地产开发贷款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转移。任何金融业务的核心问题都是风险问题,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也不例外。本文以研究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理论为出发点,应用机理分析的方法,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试图发现现阶段中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提高商业银行防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根本缺陷在于政策性功能缺失,即主体性功能错位,甚至“异化”。但在我国现阶段各种过渡性的政策性住房融资机制中,住房公积金制度最具有广泛性和影响力。因此.应当进一步发掘和利用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优势,并对其进行必要和适当的改革,强化其对中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功能,着力实现其主体性功能的转型,即从为所有缴存人提供个人住房贷款转向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贷款.从为所有缴存人提供个人住房贷款转向为中低收入缴存人提供个人住房贷款担保.使其真正成为为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建设和住房消费提供各种便利和优惠的政策性住房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刘宏 《特区经济》2010,(8):84-85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一直被国内外研究和实践公认为商业银行的优质资产,近年来,这一业务在我国获得了快速稳定增长,住房抵押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的余额的比重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我国金融体制不健全,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存在商业银行房贷风险控制意识薄弱、房价虚高、银行间恶性竞争等问题,对此,政府部门应加强调控和监管,商业银行应建立住房抵押贷款担保、保险机制,推行抵押贷款证券化。以保证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稳健。  相似文献   

13.
改革潮     
中国个人购房抵押贷款办法将出台建设部部长侯捷近日在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个关于个人购房抵押贷款的办法已经起草完毕,不久即将出人在谈到住房分配制度改革时,侯捷说,应加快改变住房实物福利分配制度,转向货币工资分配制度,将住房改革与工资制度改革、劳动制度改革通盘考虑。侯捷谈到发展个人购房担保贷款业务时说,要使个人购买商品住宅的一次性集中支付变为分散支付,提高居民购房能力。他说,银行信贷对住宅建设的支持应逐步从单纯支持投资建设转向支持住房消费和支持住房建设投入并重,并逐步加入支持住房消费的比重,通过…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镇住宅制度改革的深入,住房金融市场上公积金贷款供不应求,商业银行可贷资金不容乐观。据统计,到2001年底,仅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就高达5598亿元,比上年同期的3306亿元增长了69.32%,占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6.9%。根据国际经验,当住房抵押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达到了一定程度时,就会有证券化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认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一个切入点,目前面临的形势已经不是“可行与否”的问题,而是“如何证券化,怎么操作、分几步走”的问题;由于“一步到…  相似文献   

15.
王卓 《辽宁经济》2010,(3):84-85
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一项创举,有效地解决了贫困家庭住房困难,提高了职工特别是中低收入职工购房支付能力。随着住房公积金资金归集量和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量的逐年剧增,资金风险问题也倍受瞩目。  相似文献   

16.
蒋波  曾勤文 《特区经济》2006,(1):166-167
本文从研究我国的房地产周期入手,针对我国住房融资现状,指出应完善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为主,辅之以住房公积金和住房储蓄的混合型住房融资模式,并提出了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和贷款保险等设想。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国家从扩大内需入手,把推进住房制度改革作为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一项重大举措,旨在牵动相关产业发展,进而保证国民经济增长目标的顺利实现。随着这项新业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银行、开发商、购房者之间的商品房供求关系开始进入萌芽阶段,与此相配套的融资中介新品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应运而生,为金融商品零售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也必将为促进房地产开发商资金周转和社会居民购房需求提供更加有效的融资保证。齐齐哈尔市建行经过长期酝酿和精心准备后,率先在全市推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把齐齐哈尔市…  相似文献   

18.
庄素英 《开放潮》2003,(8):65-66
住房抵押贷款近年来随着我国住房制度和金融改革的深化,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但在住房抵押贷款规模和总量迅速扩张的过程中,资金流动性、个人信用体系问题、个人住房保险问题、抵押物处置问题、配套住房政策等诸多问题日益凸现。因此如何正确评估住房金融业务发展中的风险,保证住房金融业务在低风险态势下平稳健康运行,已是政府、银行以及社会各界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政策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近年来随着住房商品化的推进和房改的深化而逐渐开展起来的一项住房金融业务,其特点是个人借助银行的力量按低于市场水平的利率取得贷款,从而购买住房。房改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住房的商品化和社会化,房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家庭需要通过自己的力量购买成本价的住房,按照目前的房价,不论成本价还是市场价,对中低收入家庭来说,要一次付清房款  相似文献   

20.
《中国招标》2015,(40):46-46
为推进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业务,支持缴存职工异地购房需求,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关于住房公积金异地个人住房贷款有关操作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住房公积金异地个人住房贷款办理流程,并提出,公积金管理部门应抓紧出台异地贷款业务细则。此外,住建部将建设全国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业务信息交换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