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元红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30-133
武汉城市圈集群式中小企业要获得持续、快速成长,必须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资金、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秩序、政府扶持力度等因素与集群式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存在着一定的正向相关性。武汉城市圈要从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改善融资环境,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增强武汉城市圈集群式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
倪琳 《开放导报》2009,(3):88-90
加快建设“两型社会”,是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分析了武汉城市圈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并从体制机制、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技术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易元红 《改革与战略》2011,27(10):155-157,161
武汉城市圈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和成长期都存在失控的可能性。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与企业家管理知识不足等四大矛盾是构成武汉城市圈民营企业失控的主要矛盾。企业家拓宽知识面、摒弃功利观念、建立现代企业文化等是避免武汉城市圈民营企业失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易元红 《改革与战略》2011,27(12):177-179,186
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集群式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政府服务需求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建议,通过构建制度化的区域合作机制、创新金融体制、提升创新能力、建立服务体系、培育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等途径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唐莹 《特区经济》2012,(8):197-199
本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研究方法,利用武汉城市圈近几年的相关数据,对武汉城市圈低碳经济发展效率进行评价。从评价的结果来看,"十一五"期间武汉城市圈低碳经济发展效率不高,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转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武汉城市圈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大力发展低碳技术、提高低碳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建立完善政策法规与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经济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评价及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两型社会"建设为目标,构建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评价体系,运用DEA法评价城市圈2002-2012年土地利用效率,并对其土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2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城市圈及其内部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变化趋势、周期、幅度及同期土地利用水平等都呈现出不同特征,但总体有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特点;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是动态变化的:投入方面,能源投入一直是主要因素,劳动投入过多限制了城市圈早期土地利用效率,而土地投入冗余已经成为重要影响因素;产出方面,经济因素作用依然重要,但生态因素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开始凸显;城市圈土地利用过程中应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土地供应面积,着重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白福臣 《改革与战略》2009,25(4):136-138
文章建立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灰色综合评价模型,选取了11个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运用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对中国11个沿海省(区、市)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及比较分析,评价结果基本上能反映中国沿海地区当前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按照湖北省推进武汉城市圈综改办要求,在探索完善武汉城市圈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同时,湖北省统计局积极与国家统计局沟通协商,省部共建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9.
有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城市圈的世纪,经济的主要动力将越来越源于城市圈特别是大都市圈。城市圈是以城市为元素的经济联合体,主要优势是可以整合圈域内各地区的经济资源,致力于形成多中心的空间结构,促进产业扩散与转移,提升圈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优势,实现圈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其产业后续发展潜力的象征,评价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助于把握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动向和发展潜力。在分析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文章从发展环境、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协调发展4个维度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指标赋权方法和基于新信息优先的时点赋权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收集具体数据资料,借助各类文献,剖析了武汉城市圈存在的总量增长,但是城市圈内各项服务内容比如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医疗服务、社会保障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严重不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的现象,从理论上总结武汉城市圈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化问题在参与主体、财政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政策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具体探索出提高武汉城市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经济和制度相结合的路径,即以全面发展城市圈内的经济,消除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建立城市圈内纵横交错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政府的、区域的协同机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估体系;实现城市圈的社会政策的一致化。  相似文献   

12.
邓文英 《特区经济》2006,210(7):138-139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受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本文借鉴国内外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方法,构建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通过指标评价模型,对成都和重庆两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和比较,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朱国栋 《科技和产业》2017,(10):109-112
对风电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研究,从风资源、风电消纳、运行状况、财务状况四个方面考虑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TOPSIS法构建了风电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最后选取了五个风电项目进行了算例分析。建立的基于灰色关联度TOPSIS法的风电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不仅能帮助风电企业制定发展规划,也能为政府等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3-2008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DEA模型计算城市资源与环境效率系数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因素作了实证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中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的是南通,最弱的是镇江;分区域来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的是苏中地区,其次是苏北地区,最后是苏南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存在显著负向影响,人口素质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影响力只对苏中城市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南宁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本文把南宁市1999年-2009年的发展状况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来对南宁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有效的评价体系是引导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本文在三重绩效理论基础上建立以经营状况、社会责任、环境友好为目标,以生态利润观为导向,以资源控制、生产技术、环境绩效为视角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对遴选出的西部21家矿产资源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均衡发展的企业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更为优秀。  相似文献   

17.
曹骥赟  吴老二 《开放导报》2006,(3):75-79,86
针对我国目前正在兴起的建设城市圈的热潮,本文讨论了城市圈形成的一个模型,运用空间计量以及面板数据的方法对我国已经发展较成熟的珠三角城市圈以及正在建设的武汉城市圈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城市圈的可接近性能显著地促进位于城市圈内的城市的经济增长水平。本文还提出了发展边缘城市、实施组团式发展的城市圈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提出“工业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ISDC)的建立过程和评价方法,然后按照新的工业行业分类,对广西工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简要提出未来广西工业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主要有纵向评价、横向评价、动态综合评价。纵向评价是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纵向发展趋势;横向评价是比较不同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综合实力;动态综合评价是比较多个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整体发展水平和趋势(纵横向比较)。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有人力资源、创新能力、市场适应能力、经济实力、经营管理能力、环保能力等六大类指标。  相似文献   

20.
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将武汉城市圈工业经济的发展视为一个整体系统,运用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建模能力建立武汉城市圈工业经济发展趋势的整体模型,并构建测度城市圈内各个城市工业经济发展与整个城市圈工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指数。以武汉城市圈为实例进行协调指数的测度,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整体上较好,但城际间的差异较明显,且协调性程度表现出层级板块结构和空间分布上的核心—边缘式结构,这种特有的分布结构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关,其中武汉作为整个城市圈的经济主导城市及核心,其工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也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