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评价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状况,论文根据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在遵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基础上,从资源消耗总量、资源消耗发展和资源节约潜力三个方面,构建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2011年统计数据,对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状况可以划分为五类;在空间分布上,资源节约型社会程度相对较高的省份大多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工业不发达地区,而资源节约型社会程度相对较弱的省份大多位于中西部地区和传统工业化地区。这一研究结论对相关的政府部门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借鉴已有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模型对中国31个省区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基于因子得分及排名做出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各区域不同省份生态文明建设差异较大,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对较好的省份大多位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对较弱的省份大多位于西北部地区和部分南部地区。最后为推进中国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生态文明内涵的理解,从生态经济、民生改善、生态环境、生态治理和生态文化五个方面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全国30个省市区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全国各省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区域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基本呈现出三大地带梯次下降的地域分布态势,其中京津和江浙沪一带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最高;东部省区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具有绝对优势,中部省区略低于东北省区,高于西部省区;在各省区中,东部和中部省区区域内差异较大,西部和东北省区区域内差异较小。通过进一步分析,认为提高五个系统层的协调度是提高东部和东北省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小康社会是一个上承温饱社会、下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重要发展阶段。本文首先从经济发展、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人口素质、生活环境与社会保障等五个方面构建城镇居民小康生活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31个省份的数据进行梳理,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份城镇居民小康生活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类。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利于提高我国省域城镇居民小康生活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城市化生产进程的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构建中一项重要的产业.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各项事业的发展基础.没有生态建设中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其他产业就不能迈出稳固的步伐.然而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在空间结构上存在着一些差异性,本文针对其中存在的价值、意义、问题以及趋同性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7.
生态文明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维护我国生态安全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阐述建设生态文明的目的意义;从学理上界定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外延;从操作层面阐述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道家、儒家的生态伦理观是当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渊源,为现代生态伦理学提供了哲学基础,为制定现代环境保护法规提供了有益参考。我们应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和环境法制建设进程,正确处理发展生产力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彭隽华 《中国经贸》2014,(19):56-57
一、生态文明的概念及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共“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之中。  相似文献   

10.
该文运用生态现代化的一些相关理论来评价贵州省生态文明的状况,研究发现贵州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全面推进的过程中,但是总体发展水平是低下的,与国内平均水平和国际水平的差距都较大,必须审视贵州省在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时存在的障碍,才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谭庆  陈国富 《重庆与世界》2014,(2):18-20,41
分析重庆市长寿区发展新型工业化基地的可行性以及对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统筹推进长寿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在新汶矿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技术创新在煤炭企业建设生态文明矿区中的作用,分析了新汶矿区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在建设生态文明矿区中与煤炭开采、非煤产业建设、循环经济产业链等具有重要关联作用的新技术。着重研析了利用粉煤灰及污泥合理配比改良盐碱地沙地及矿山退化土地技术、以矸换煤绿色开采工艺、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矿山设备再制造技术、矿井乏风利用技术和RDF处理技术等为代表的对建设生态矿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创新型技术。  相似文献   

13.
人的全面发展与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依靠社会变革与社会自我调节两条实现途径。前一条途径是打破社会生产关系对人的束缚,带来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前提。后一条途径是改进人的社会行为,其集中表现就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社会变革的宏伟理想是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历史上一个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则是社会调节的宏伟理想。马克思主义应当且只有她才能科学地将生态文明概念纳入其理论体系,生态文明可与共产主义成为相对称的两个概念,成为两面指引人类走向未来的旗帜。生态文明从五个方面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直接促进作用:(1)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2)唤起和不断满足人的生态需要;(3)改进社会消费方式、为人类的身心健康提供保证;(4)改进社会生产方式,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和谐的劳动生活;(5)改变了人的物质价值观,彰显了人生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创建文明生态村是海南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创举。本文描述了当前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障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何龙娥 《特区经济》2021,(2):152-154
生态文明建设的走向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基础性影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经济持续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生态思想观念的产生、发展和形成,明确树立科学生态思想的重要性;通过比较各个时期生态思想观念的异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古为今用,持续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全球变暖、生态危机等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层出不穷。生态危机与其说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打破倒不如说是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因此,我们有必要理清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脉络,去回首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学思想,目睹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文明的发展,践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遵循评价体系构建基本原则,从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理论内涵出发,构建省域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涵盖了生态弹性度、资源与环境承载力、承载压力度3个系统层,并基于改进熵权法对中国省域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及空间格局分析。研究发现:承载压力度、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对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影响作用最大;中国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空间格局差异显著,表现为地区间和地区内不均衡发展;地区间和地区内生态弹性度差异最为明显,多数省份存在明显长短板共存现象。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高质量发展指明路径。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工来文明为人类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能源危机。人类不得不寻求建立一种人与自然互惠共生、协调发展的新文明-生态文明;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