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赤壁市实地调研,总结农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发现在农地流转市场中政府缺位以及越位,政府定位不明使农地流转市场的建立障碍重重。经分析,相关法律缺失、农地产权关系不明晰、市场与政府之间关系不清、中央和地方委托代理关系中目标不一致是政府行为失范的原因。提出政府应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并做好农地流转市场服务工作,建立农地流转市场价格体系并加强对农地流转市场交易价格的管理,适当借鉴城镇土地市场建设和城镇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经验并努力培育农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2.
农地价格评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地价格评估现状土地价格评估和土地市场状况密切相关。我国土地市场发育较晚 ,一般认为 ,我国土地市场发端于1987年深圳市政府首次以拍卖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① 。在此之后 ,我国开始进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其核心是变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使用制度为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②。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土地市场日益发育 ,特别自 1992年初以来各类土地价格评估机构也相继成立。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 ,有关地价、地价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评估实践得到了一定…  相似文献   

3.
农地资源价格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农地资源价格特征和构成。农地资源作为土地资产的一种,其价格具有外溢性、市场失灵性、影响因素复杂性等特征。农地价格和其他土地一样具有二元性,即包括农地物质虚幻价格和农地资本次生虚幻价格。从农地产生效益的角度看,农地价格包括农地社会效益价格、农地生态效益价格和农地经济效益价格。作为农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真正把握住县可让渡的价格仅是农地真实的价格中的极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农户的农地流转意愿受偿价格和意愿支付价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被认为是阻碍农地租赁交易顺利达成的重要原因。为揭示市场失灵抑制农地流转的内在机理,本文通过构建农地供需模型反映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对农户的农地流转意愿受偿价格和意愿支付价格差异的影响,并利用中国5省14个样本村563户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户的农地流转意愿受偿价格和意愿支付价格差异与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存在内在关联。在农地市场失灵状态下,高昂的农地交易成本、低水平的农地市场流转价格以及农户对农地的依赖均是导致意愿受偿价格和意愿支付价格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农地流转市场发育能够有效降低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提高农地市场化流转带来的收益,降低农户对农地的依赖,从而缩小农户的农地流转意愿价格差异,最终推动农地流转。异质性分析发现,现阶段在农户群体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满足口粮型”农户比“追求收入型”农户更容易受到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的影响,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将会显著缩小“满足口粮型”农户的农地流转意愿受偿价格和意愿支付价格差异。  相似文献   

5.
城镇近郊农地征用价格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镇近郊农地被征转用是一种普遍现象,且征用后的建设用地会导致巨大的增值。然而,现行农地征用补偿方法却缺乏对增值部分的合理分配的考虑,引起失地农民等原产权主体的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到征地区域的社会稳定。鉴于此,本文根据城镇近郊农地利用、转用特点及用途过渡性特征,提出了综合考虑农地价格和征用后建设用地价格来确定农地征用价格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农地流转价格的快速上涨并未显著促进农地流转市场规模的扩大。为什么生产效率较低的农户不选择将农地流转给生产效率较高的农业经营主体从而获得租金?对此,本文构建"依赖特征—价格幻觉—价格机制失效"分析框架予以解释,并利用全国6193个农户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地流转价格机制失效的根源在于流转双方对农地资源价值评价维度的不一致。其中,农户(作为农地潜在转出方)对农地的多重依赖以及对农地的多维价值评价引发的农地价格幻觉,大大降低了其参与农地流转的可能性。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对离地进城就业的忧虑、对农民外出就业扶持政策的不满意以及对承租户种植作物品种的控制意识,会显著增加农户存在农地价格幻觉的可能性;对于存在农地价格幻觉的农户,改善农民对进城政策的满意程度是降低其农地价格幻觉程度的关键因素。上述结论有助于深化学界对农地流转市场性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考察政府不同干预行为对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扭曲的影响效应,为完善农地生产要素配置及优化农地市场内外环境等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 Binary Logistic模型。研究结果:(1)当前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本应反映承包地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由土地要素投入产出品的边际收益价值所决定;但受市场机制不完善、乡土伦理规范等多重影响,农地实际流转价格与要素价格间产生差异,表现为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扭曲。(2)政府不同的干预行为对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扭曲产生差异化效应。政府主导流转的直接干预模式会引起流转价格的高价扭曲,而通过构建流转交易平台、提供补贴等政策间接干预会缓解流转价格的低价扭曲。(3)对土地的经济诉求和保障诉求是造成流转价格扭曲的重要原因。研究结论: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的形成应交予市场,政府应避免直接干预造成价格的人为扭曲,可通过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或补贴政策来间接培育优化农地市场交易环境。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土地资源必然受到市场机制的调节,如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以有偿使用的方式进入市场流转后,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作为与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并存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其在使用制度上如何改革以进入市场流转,是当前需要从法律上、政策上和制度上加以研究、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对今后农村经济乃至于整个市场经济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法律的角度,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在流转上存在的问题及应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偏低的农地非农配置价格是农地过度损失的重要原因,从农地非农配置产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纯收益出发,从理论角度探讨了农地非农配置的合理价格,进而分析转型期我国农地价格扭曲现状及原因,认为消除扭曲的最优方法是体制改革,对我国而言,减少政府干预,建立和完善农地非农配置市场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农地征用制度存在诸多问题,致使耕地锐减、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土地收益分配是农地征用制度改革的关键,本文建立了农地非农化的社会福利分配模型,该模型建立在农地非农化市场均衡基础上,对市场中供求双方的福利进行了分析,并得出通过调整供求曲线弹性可以调整供求双方福利。然后引入该模型对我国的农地征用的社会福利进行分析,并对现行的农地征用过程中维护土地市场稳定、保障农民利益、政府收取费用比例及农地征用补偿标准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日本农地问题与农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农地制度是依据1952年《农地法》的制定演变而来,《农地法》的颁布实施诞生了战后日本农业的零细规模、分散分布的私有权保护的"自耕农民"农地制度。为了缓解因农地利用限制方面影响农业经营规模扩大的障碍,1970年起日本相继实施了多次相关促进"农地流动化"的租地经营政策与"农地连片化"制度政策的农地改革,解除了限制农地租借行为的相关内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营规模扩大。相关农地改革政策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农地所有者对于农地被转用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期待,大量耕作放弃地的出现而影响农地集中及经营规模扩大,农地被无秩序利用等其它农地问题。文章通过对日本1952年以来实施的相关农地法律改革内容的整理与剖析,从日本农地问题所在、日本农地制度改革相关内容、影响农地集中的其它问题、农地利用秩序改革理念等4个方面分析阐述了日本农地问题与农地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指出了农地所有者对于农地被转用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期待、大量耕作放弃地的发生、不在村农地所有者增加等3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农地集中及经营规模扩大,从健全土地利用计划审核机制、解决农业委员会成员的利益相反立场、统一农地管理与运行组织等3个侧面提示了日本农地利用秩序改革理念与方向。  相似文献   

12.
论农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流转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季虹 《农业经济问题》2001,22(10):28-31
本文通过考察农地改革历史、农地使用现状,在总结农地使用制度改革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借鉴已有成功经验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地制度改革观点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地制度改革观点评析秦岭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一直是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极为关注的一个热点。深化农地制度改革,已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的重大研究课题。特别是近几年,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已进入创新阶段。本文旨在通过对众多作者观点的评析,以增进人...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考察城镇国有土地制度如何影响微观城镇用地主体的土地投资行为,进而影响城镇经济发展。研究方法:基于一个发展的两时期投资决策模型进行理论探究。研究结果:(1)具有“稳定性制度预期”的城镇国有土地制度能吸引微观城镇用地主体的土地投资,进而促进城镇经济发展;(2)在不完全市场条件下,随着城镇后工业经济的发展,残缺的城镇国有土地制度将导致微观城镇用地主体对其土地投资的“后悔效应”, 进而对城镇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研究结论:以城镇国有土地市场化改革为指向,完善中国城镇国有土地制度对吸引城镇土地投资存在直接且积极的心理预期影响,也将有利于促进城镇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试谈农地使用权保险与农地流转集中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谈农地使用权保险与农地流转集中问题李录堂14年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我国农地使用制度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它发展到今天所暴露出的弊端也是有目共睹的。如何消除这些弊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可行的农地流转集中机制,已成为当前农村市...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大量熟人间“零租金”和“低租金”形式的人情租现象,这往往被认为是农地流转市场发育不完善的表现,从而讨论人情租与农地流转市场发育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交易成本角度出发构建农户收益理论模型,利用微观农户地块层次农地流转数据和村级农地流转市场发育指标,探究了不同市场环境下农户农地流转中人情租金变化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农村中依然普遍存在人情租现象,但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对人情租产生了显著影响,农地流转市场发育越完善,亲缘和地缘关系对农地租金的影响越弱。本文结论对于重新认识农村中存在的农地人情租现象及未来我国农地流转市场的正规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界关于农地确权是否促进农地流转尚未达成统一共识。本文构建农地确权、农地依赖影响农地转出行为的理论框架,采用Probit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究农地确权对农地转出行为的政策效应,以及农地依赖在农地确权对农地转出行为影响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农户对土地的禀赋效应并非完全存在,农地依赖呈现分化特征;农地确权对农地转出行为具有促进效应;农地依赖在农地确权与农地转出行为的关系中起负向调节效应,农地依赖会抑制农地确权对农地转出行为的促进效应。未来中国应加快运用和拓展农地确权成果,推动农地流转和保障农地产权;依据农户的农地依赖程度,因户制宜、分类治理;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培育农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细碎化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研究方法:成本—收益理论,排序概率选择模型。研究结果:(1)农地细碎化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单位面积农业生产收益,对农户农地最优经营规模产生负向影响;(2)农地细碎化对农户转入意愿产生负向影响,使农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减少;(3)农地细碎化对农户转出意愿虽有一定的正向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使农地流转市场的供给量增加,但农户转出意愿主要受非农就业影响。研究结论:为活跃农地流转市场,应采取农地整治等措施降低细碎化程度,鼓励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转入农地,形成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生产格局,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此外,应深化城市经济社会体制改革,提供更多更好的非农就业岗位,以吸引农民市民化,使更多的农民愿意转出农地,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供给量。  相似文献   

19.
农地制度(包括农地所有制、农地使用制和农地国家管理制度等)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从古今中外农地制度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分析看,农地制度及其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一、农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地制度改革对农村...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对农产品主产区湖北省京山县农户农地流转的认知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农户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其农地流转决策,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其是否愿意流转土地,是基于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理性选择的结果;(2)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因素中,愿意永久定居城镇,认为农地撂荒有限制,向往城镇工作机会多、收入高的农户,更愿意流转农地;(3)对农村未来生活预期程度高,认为集体福利及国家补贴重要的农户,农地流转意愿较弱。研究结论:(1)主动听取农户意见,尊重农户农地流转的意愿,在经济预期上对流转农户进行合理的补偿;(2)鼓励农业大户在农业生产中引进新的技术和耕种方法,并积极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农村闲置劳动力就近转移;(3)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构建高效、公开、便捷的就业信息平台,推进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4)健全农村农地法规制度体系,建立农村土地处置管理平台,对农地撂荒等不良现象从法律层面上严格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