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常态下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支撑与法律保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以创新驱动为重要特征,努力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增长模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制度变革提供了明确的导向,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与经济新常态的要求存在现实落差,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未充分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允许高校对科技成果转化拥有自主权、加大科技成果完成者分成比例、允许科技人员离岗创业等,体现了政策创新和突破。但现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运用的突出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分析了新常态下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先进经验,从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撑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引入激励经济学的思想探讨转化工作的规律,本文从分析具体的激励模型(简单激励模型、多任务激励模型、自我选择模型)入手,通过选择性的讨论,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问题提出激励机制设计思想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4.
黄菁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3):103-108
将定量统计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方法引入地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研究领域,以239项地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为样本,运用上述方法对样本政策的时间分布、类型分布、地域分布、政策作用领域及主题、特征变迁进行了分析,并对地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5.
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府财税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孟卫东  杨琰 《技术经济》2010,29(3):13-16
本文基于博弈的视角,采用逆向归纳法对企业和政府各自的行为决策进行分析,研究了垄断市场下政府推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财税政策。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采用财税政策能够激励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对生产日常必需品的企业宜采用税收优惠政策,对生产非日常必需品的企业以及奢侈品的企业宜根据产品固定成本的比例来选择补贴方式,对固定成本比例高而变动成本比例很低的企业宜采用投入补贴的方式,对固定成本比例低而变动成本比例高的企业宜采用税收优惠的方式。以上结论对政府部门科学选择补贴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用内容分析法研究我国1980-2011年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以中央政府颁布的科技成果转化法律法规为样本,建立了分析类目;用UCINET软件对政策作关键词分析,并通过NetDraw可视化工具直观显示;从政策制定部门、发展趋势以及政策效力角度分析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评价了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制定建议。  相似文献   

7.
8.
2011年开始中国政府启动新一轮科技成果转化领域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科技人员奖酬金提取比例”,因其改革力度之大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借鉴自然实验和双重差分模型,利用全国552所地方所属本科院校2010—2017年平衡面板数据,评估省级地方政府发布的加大科技人员激励力度政策的效果。发现该项激励政策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成效,而是在政策发布后第2、第3年才开始起作用。实施更大激励力度的省份,政策产生了更强的刺激作用,但没有产生额外的政策效果——政策发挥作用的时间没有缩短。因此,在继续推动个人收益权改革的同时,应适当降低过高的个人激励以平衡多方利益关系,并继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领域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途径及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与科技成果转移的界面有关。分析美国、日本等国政府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所采取的政策,说明科技成果转移界面的上移符合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趋势。总结现阶段湖北省及我国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根据我国企业研发实际情况,提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试环节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也是瓶颈环节,需要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科技中介等众多主体的共同参与。以网络化治理理论为基础,将多主体间协同合作对中试效果的影响纳入考量范围,运用扎根理论构建涵盖内部激励、外部激励、跨组织激励3个维度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效果影响因素框架,采用SEM进行检验。结果发现,除合作能力外,3个维度影响因素均得到验证。表明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对科技成果转化中试效果具有促进作用,而跨组织激励则对中试效果提升具有深刻影响。但是,跨组织激励中的合作能力要素对中试效果的影响并未得到验证。最后,从促进多主体协同联动出发,提出相关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实际调研和数据分析表明,高校科技成果产出及转化业绩,与科研人员数量和政府经费投入之间并不成比例,江苏各高校在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方面的绩效存在较大差距,导致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上特别是科研成果转化奖励制度与政策上存在差异,要促进江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必须从改革主管部门对高校办学水平评价制度、明确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转移义务、改革高校职称评审制度和内部考核奖励制度、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建立多渠道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体系等方面入手,进行政策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观念与政策体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界和经济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但是,近20年来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表明,如果不从思想上、思维方式上正确认识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相关促进政策不能形成体系,就难以缩短科技与经济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时间尺度。给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种新观念,并提出相应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对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政策激励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示范区"先行先试"优惠政策,创造性地提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政策激励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4.
将定量统计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方法引入地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研究领域,以239项地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为样本,运用上述方法对样本政策的时间分布、类型分布、地域分布、政策作用领域及主题、特征变迁进行了分析,并对地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5.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观经济研究》1999,(10):14-18
  相似文献   

16.
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万华 《经济师》2003,(12):134-135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完善。文章在阐述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的基础上 ,分析了科技创新人才在转化工作中的决定性作用 ,提出了有效激励科技创新人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以江苏省为例,首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评价模型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各高校政策激励后期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前期有显著提高。为解析当前高校成果转化政策体系中,收益分配政策对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实施基于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的三角验证研究策略。通过整合研判与溯因研究发现,以科研人员为主要激励对象的收益分配政策,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效应较弱,根源在于激励环节与转化流程不对应、激励主体与转化主体不匹配以及激励回馈与激励风险不对称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以江苏省为例,首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评价模型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各高校政策激励后期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前期有显著提高。为解析当前高校成果转化政策体系中,收益分配政策对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实施基于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的三角验证研究策略。通过整合研判与溯因研究发现,以科研人员为主要激励对象的收益分配政策,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效应较弱,根源在于激励环节与转化流程不对应、激励主体与转化主体不匹配以及激励回馈与激励风险不对称3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科技成果转化被认为是高校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基于RCV框架分析发现,现有体制下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在3个维度上都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指出虽然以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众多,但基本呈“头重脚重中间轻”,即高校前沿技术研发(头部)与技术最终商业化(脚部)之间存在一大段政策空白。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政策设计重点解决高校科技研发到成果最终商业化的“接力”与“协同”问题。因此,在高校内部,可对评价机制和职务科技成果所有制进行改革探索。一方面设置开发研究高级职称,另一方面赋予科研团队应有的职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以充分激发高校科研团队进行成果转化的内生动力;在高校外部,可通过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培育一批致力于中试的企业或机构,对高校非成熟前沿技术进行接力研发,进而有效解决产业链与技术链协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