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具有战略引领性和长远性特征,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出发,提出了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三种推进模式,分析了每种发展模式的原理及过程,并给出每种发展模式下的政府培育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构建了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突破领域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综合排序,确定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予以重点突破。同时,进一步提出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及路径选择及保障措施,为推动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产业升级是传统产业主导逐步转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并不是残酷的淘汰和替代,而是两种产业协同发展的过程;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而是两者的高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存在协同共赢和资源互补的可能性。通过资源转移和市场共享,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两者将最终实现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霍影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1):103-106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十二五期间产业经济发展的重点,但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处的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还存在来自内部管理机制和外部创新机制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经济体制及科技体制切入,分析当前经济体制及科技体制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给出经济体制及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郑胜华  潘浩 《经济论坛》2013,(10):66-68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抢占经济和科技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在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亦成为“十二五”期间加快经济结构升级的战略抉择.本文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背景入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界定、特点归类、存在问题等进行了研究,并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是着眼长远抢占世界经济技术竞争制高点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发展新兴产业,已成为辽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和重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何保东 《时代经贸》2011,(22):142-143
本文首先说明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其次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最后阐述了菏泽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研究样本,采取文献计量和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对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领域整体发展现状及主要国家的基础研究竞争力进行分析发现,该研究领域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并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尤其是美国已经成为该领域的一个研究重地。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一个外延性较广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大学和科研机构是该研究领域的主力,很多研究成果发表在化学、医学和生物学领域重要SCI期刊(JCR1区或2区)上。此外,我国在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领域的活跃度呈不断上升态势,与4个标杆国家(美国、日本、西班牙和英国)的差距不断缩小;但是我国很多研究成果影响力较低,论文发表量、被引量匹配性(效率指数)与美国、日本、英国和西班牙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要追赶它们尚待时日。研究成果对把握各国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研究领域的竞争态势并明晰我国与海洋科技强国在该领域的差距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立足结构转型和着眼未来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决策。通过在国家层面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殊经济背景进行分析,得出地方层面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应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结论,但现阶段各地区均不同程度存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趋同和传统产业让位的情况。根据趋同成因的不同,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识别问题界定为"因资源禀赋而促进转型升级"的正向评价和"因外部引进而导致羊群跟随"的负向评价两种类型,给出基于正向评价的技术发展路径,并提出基于外部效应的"技术引进—要素升级"和"产业转移—模式创新"两类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10.
知识创新链是由核心企业和具有技术配套功能的上下游研发组织构成的合作伙伴关系,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协同创新的重要途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创新链要实现协同创新,既可以采取建立产品平台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公开技术标准接口,推广技术标准的方式。知识创新链可以采取构建知识创新链的共生创新系统、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公平合理地分配利益、加强成员之间的信任等手段提高协同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1.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选择。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本质特征决定了产学研用必须深度结合、协同创新。产学研用结合越来越强调“用”的功能。从领导型用户的视角,分析了“用”在产学研用结合中的功能模式,并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用结合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在全球科技产业发展的环境下,对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有协同创新动力不足、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不足、高校科研成果市场对接能力不强、协同创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促进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策略:加大对协同创新支持力度、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优化协同创新外部环境、建设协同创新公共信息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13.
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虫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具体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对创新要素进行分类,阐述创新要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综述国内外创新要素有效供给相关研究。运用三维度分析框架,阐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与创新动因。构建创新要素供给体系,通过分析供给体系中各种协同机制的作用方式及相互关系,设计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要素有效供给路径。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界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意义等方面已经形成共识,但在一些操作层面的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其中,地方培育重点是否应该冲破中央政府确定的范畴,银行和资本市场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融资出路,政府介入程度多深比较适合等问题是争论的焦点。该文提出,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方培育重点要在七大产业具体分项中选择,金融部门要在金融创新的基础上根据创业主体特点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政府介入程度要根据扶持内容、行业特点和产业发展水平来确定。  相似文献   

16.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国家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和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具备五个方面的特征:即战略性与全局性,新兴性与前瞻性,很强的带动效应和渗透力,增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符合现代生产标准、增长速度较高。对比发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分析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行业的带动效应和行业集聚状况,可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生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当前,我国新兴产业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发展困境,如技术水平不高、资金匮乏、市场需求不旺等,迫切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和扶持。因此,为把握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快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本文从产业政策、企业发展以及市场培育三方面深入分析了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未来发展的主导思路,并进一步提出了培育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推动一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最为重要的推动力是创新.本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问题为主线,研究我国目前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今后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江西省为例进行区域性的案例分析,希冀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逻辑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的评价模型,具体包括耦合评价指标体系、耦合关联度模型和持续发展模型;最后,运用该模型对环保产业和橡胶制造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环保产业和橡胶制造产业处于中度耦合、轻度衰退发展型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发展新兴产业是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使其成为现代产业之城的核心支柱产业,成为铜陵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文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为出发点,在分析阻碍铜陵市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而提出转变产业发展观念,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形成产业发展张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凝聚产业发展合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