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艳 《当代经济》2007,(10):121-12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日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文字教学,更应该包括文化教学.语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使之能够运用非母语的语言同外国人进行顺畅无碍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在日语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文章就如何在《日本概况》课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日语是世界第六大语言,目前在我国高校中是比较热门的第二外语专业.日语较之于其他外语,特别是汉语,具有其独特的性质.从日常教学中发现并掌握其特点,对提高日语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台湾职业院校的日语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明确,就业定位清晰。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注重学生的语言技能与职业技能的发展,学生在完成基础类语言课程学习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方向的课程,还可以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形式抵免专业课的学分。借鉴台湾职业院校日语人才的培养模式,确立以"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的"双核"并重的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及职业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加入WTO,并且伴随着去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国际经济交流和经济合作以及文化交流不断的增加.与此同时,在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单纯的一门语言已经无法满足商务沟通与洽谈以及文化交流的需求了.所以现在不但对人才的英语口语听力有一定的要求,还对人才的商务方面的知识储备有一定的要求,与此同时,在商务沟通中,要求人才们对商务英语的规则有所了解,并且遵循相应的翻译原则和策略,本文对商务英语的翻译策略和原则有一个简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日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文字教学,更应该包括文化教学。语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使之能够运用非母语的语言同外国人进行顺畅无碍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在日语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文章就如何在《日本概况》课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日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对日语实用性人才的需求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长,许多高职院校也创建了日语专业.但随着社会对高职学生的日语要求趋向于实用化和多样化,开展多样化的实训教学成为高职院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语言作为承载交流的工具,其发展与社会及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当前社会需要大量具备精湛操作技术的人才,也要求其具备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因此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交际能力,通过MHK衡量能力高低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中以MHK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提高少数民族学生MHK通过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社会发展和文化演变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中称谓语的变化尤为明显。虽然日本文化起源于中华文化,但不同的历史演变、不同的主客观条件,使中日称谓语产生了不小的差异。并且由于中日语言中存在部分同形同源汉字词,也干扰了日语学习者对中日称谓语词义的误解,拟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求社交称谓词所呈现的中日两国意识差异以及社交称谓语中体现的不同的礼貌原则。使日语初学者在与日本人的实际交往中,正确理解使用社交称谓词,以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促进交流。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它们之间交流和沟通的障碍,同样也是语言学习的障碍.找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之处,以差异为切入点,在英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渗透,使英语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语言和文化本是一体,了解了文化才能有效地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离不开文化的学习,二者缺一不可.日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汉日语中都有被动句,并广泛运用在日常语言生活中.关于二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句法,意义,翻译等方面,从语用角度上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将从语用角度,即视点和感情色彩两个方面对比汉日被动句,探究语言背后的文化习惯的差异,希望能对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林晓露 《经济研究导刊》2011,(7):264-265,315
"品"字有多种含义,其中王力(1958)曾在其著作中指出",物品"意的"品"字源于日语。梳理汉语"品"字的发展可以发现,汉语"品"字曾经表示过"物品"意,且对日语"品"字的意义、读音、词性等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日语"品"字的"物品"意与词尾用法也在此基础上逐渐演变过来。后来,在日本翻译西洋语言时,日语"品"字被选用为"某一种类物品"的最佳译语,然后重新回归到汉语中影响汉语"品"字。可见",品"字在汉日两国语言历史的发展中具有鲜明的特色,是中日词汇相互渗透的重要一例。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3,(3)
日语是世界上发展变化最快的语言之一,这种快速的演变,蕴含着诸多的因素,文化背景是诸多因素中的有力因素,几千年的语言实践活动,造就了日语的形成和不断完善。语言和文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中,不管用哪种方法教或学,都要深层次地了解这门语言的文化底蕴,这对我们学习这门语言有很必要的帮助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沟通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本文对沟通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和现状做了深入探讨,并对有效沟通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及提高教学管理者的素质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对高校管理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男女所处的社会地位、社会分工的不同,语言所受到的社会因素和传统文化的限制就会有所差异.如日语中男女性别用语就各具明显的特征.这种性别用于的差异是日本社会人文文化与语言文化的双重反映.同时,男女独特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特征也塑造了男女用语的不同特色.基于此,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日本女性用语的特点及性别用语差异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文化环境孕育了不同的语言,造就了不同的语言特征,不同的语言特征反映着不同的文化环境,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不同语言间的交流便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注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在不同语言交流过程中,翻译承担着语言沟通和文化交互的桥梁作用。不同文化间存在的形式和内容的差异引发了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出现的词意缺省现象。这种词意的缺省需要语言翻译来进行弥合。语言翻译在弥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词意缺省的处理对译者的翻译能力要求较高,在处理词意缺省时,译者应把握原作者的意图,力求顺应对语境结构,采取相应的方法妥善处理,让读者跨越缺憾感受到原文的美。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发展对复合型以及外向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语言专业学生的二外教学逐渐得到了较高的重视。但是相对于第一外语而言,二外日语教学模式仍旧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内容。本文以提高二外日语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对二外日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邓燕舞 《时代经贸》2012,(24):71-71
现在很多大学都开设了日语专业或者是二外日语。日语作为一门语言,在教学上和其他学科有相同点,但也有很大的不同,特别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把这个关系处理好,对于我们教师是否能成功的上好每一节课非常的重要。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内大学日语学习者众多,日语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但学生在日常交际及书面表达中出现的问题较多,综合表现能力差,不能适应社会及市场对日语的需要。通过了解中国大学日语教育的现状,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与日语母语国日本的相关情况对比,说明将"日本語表現法"导入大学日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梁实 《经济研究导刊》2010,(16):234-235
日语谚语作为日本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日语语言中发挥着文化栽体的作用,它为我们讲述大和民族长久以来的自然生存环境、生活劳作方式、社会历史进程、思维意识形态、知识文化构成等情况,使各个层面信息生动形象地跃然于眼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