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论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化的巨大差异导致其礼貌语的使用差异。本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了英汉礼貌用语在恭维与自谦语、称呼语、交际语言、隐私语言与禁忌语等方面的语用差异。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各种对礼貌策略和原则的研究和分析都把重点放在口头交际上,事实证明礼貌原则不仅适用于口语,它们对书面语的影响也很深远,尤其体现在商务英语信函中。商务英语信函与交际双方的利益密切相关,是在双方的互动下产生的,它极强的目的性也要求礼貌用语在其中起调节作用,以达到写信人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3.
招呼语和告别语作为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礼貌言语行为,在社会语言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中美两部热播连续剧中的招呼语和告别语做了收集、分类和比较,探究其中的英汉礼貌差异,以期促进英汉文化交流和语言交际。  相似文献   

4.
礼貌这一语言现象存在于各种文化之中,人们运用礼貌原则进行交流,从而与他人建立和谐、稳定、友好的关系。中西方对礼貌的理解虽然有着相同之处,但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也存在一定差异性。从三个方面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对礼貌原则理解不同的因素,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的学习语言,避免交际失误。  相似文献   

5.
交际是人们通过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传递信息和接收信息的过程。若想获得交际的成功,人们不能随心所欲。礼貌原则的提出为交际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文章选取电视剧中的经典片段,从想象共同体的角度探究了礼貌原则的可行性。通过分析,文章认为礼貌原则有利于交际的进行,但是特殊情况下并不能推进交际。交际离不开语境、交际对象以及对象的身份、文化等因素,是否满足想象共同体是交际顺利进行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秦海涛 《经济师》2010,(3):141-141
文章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视角,探讨了英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不同理解和侧重,反映出这些是在社会、历史、人文、政治等诸多因素的长期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文化差异,旨在指导我们的跨文化实际能更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张秀 《经贸实践》2016,(17):160-161
礼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东西,像哲学家赫尔岑说过的名句: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英国学者Leech在Gfice的合作原则以及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礼貌原则,其是语用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作为一个语用原则来指导人们的交际活动,能更好地促进人们之间的沟通.职场交际离不开语言交际,是否使用恰当得体的语言,往往直接影响到职场交际目的的达成.职场与人沟通的技巧很多,本文从语用学的礼貌原则的六准则入手,分析并探讨了其在职场中的具体运用,通过职场交际的实例来说明合理遵守礼貌原则可以对职场交际产生积极的影响,使职场交际得以更好地进行.  相似文献   

8.
中美文化有异亦有同,这也体现在两种语言的使用者的礼貌用语程度上。着重讨论在日常交际中,中美两种不同文化的语用者使用礼貌用语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孙天明  吴静 《经济师》2013,(11):253-254
礼貌策略是言语交际中普遍使用的语用策略。面子论(face theory)是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的指导性理论。文章以面子论为框架分析了英汉广告语篇中的礼貌策略,认为在解读广告语篇的过程中,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总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语用学的视角出发,通过收集和分析言语交际中的异性对话,对比男女两性对礼貌原则这一语用原则的遵守和违反。在此基础上,从社会文化、心理生理及历史三方面探究造成言语交际中性别语言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礼貌是人类交际中的普遍现象。布朗和列文森在1978年提出的礼貌原则中的面子理论极具影响。不同民族的人对面子的看法千差万别。面子在顺利成功的社会交往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不考虑面子问题,人际交往将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12.
我们学习语言不单纯是掌握语言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掌握语言的交际功能。要成功地进行有意义和有效的交际,除了要遵循合作原则之外,还必须注意涉及到言语交际的另外两大语用问题——会话含意与礼貌原则。  相似文献   

13.
苏萍 《经济师》2012,(10):94+96
在公关语言交际中常常要违反合作原则,遵循礼貌原则,产生公关效果,以求建立交际双方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达到公关的目的。文章从公关语言违反合作原则,遵守礼貌原则产生会话含义的视角来解读公关语言中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拒绝语是商务贸易往来中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根据言语行为理论和礼貌原则,对商务交际中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所采取的直接拒绝言语行为、间接拒绝言语行为和虚假拒绝言语行为进行了探讨。并得出结论,在实施拒绝言语行为的同时,需要通过相应的礼貌策略来缓和交际双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用利奇(Geoffrey Leech)礼貌原则分析《红楼梦》对话。分析发现,该礼貌原则具有文化局限性。在利用该原则分析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对话时,应结合中国文化的特点进行分析。在外语教学中,应将文化背景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16.
王青 《经济研究导刊》2014,(25):313-314
近几十年来,国际贸易得到了飞速发展,商务信函作为商业交流的手段之一,在建立商业接洽、维系双方良好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商务信函的一种,索赔类信函是买方为了表达对商品、服务质量的不满,直至提出赔偿的一种手段。这类信函的特点决定了写信人在信件写作过程中会传递指责等负面信息,从而可能影响沟通效果。在当今合作与礼貌备受重视的年代,如何在投诉双方之间实现有效沟通,投诉与索赔中应如何遵循礼貌原则,这些值得深入研究。简述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和Bobbye所提出的商务信函写作六原则(6Cs),从用词汇,句式以及积极与消极礼貌原则三个方面分析如何在书写索赔类外贸信函中体现礼貌原则,尽量规避冲突,促进双方合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礼貌策略是指在交际中人们为了顾全礼貌而自觉或不自觉运用的交往方式。“语言是表达礼貌的重要手段”,因而礼貌策略往往通过语言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语用学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出发,分析拒绝语生成动因及表现手法的规律性.通过分析各种类别的拒绝方式,归纳出礼貌拒绝语的生成公式,即礼貌拒绝语=礼貌原则的遵从+合作原则的违反,并试图以此来阐释各种类别的拒绝策略。直接拒绝语因其不考虑策略性,不在文章讨论之列。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社会发展和文化演变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中称谓语的变化尤为明显。虽然日本文化起源于中华文化,但不同的历史演变、不同的主客观条件,使中日称谓语产生了不小的差异。并且由于中日语言中存在部分同形同源汉字词,也干扰了日语学习者对中日称谓语词义的误解,拟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求社交称谓词所呈现的中日两国意识差异以及社交称谓语中体现的不同的礼貌原则。使日语初学者在与日本人的实际交往中,正确理解使用社交称谓词,以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促进交流。  相似文献   

20.
宋娇 《经济研究导刊》2010,(19):222-223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中英两种语言都有一套完整的道德规范和礼貌原则,反映到日常交流和会话的各个方面。旨在探讨中英两种语言在礼貌原则指导下反映在称谓语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