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开太 《经济论坛》2007,(13):39-40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提出 建设节约型社会源于经济-环境系统本身.如图所示,人类社会与其存在于其中的自然环境一起是一个大的经济-环境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需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将生产与生活的废弃物回归环境.  相似文献   

2.
人类所创造的文化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的.拉萨独特而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也不例外.本文就从拉萨市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结构、宗教沿革、时外交往等要素,分析了拉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背景原因.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凯  任建兰  张宝雷 《经济地理》2019,39(6):198-204
人地系统是地理学研究核心和理论基石,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是进行脆弱性研究的典型人文—自然复合系统。在VSD框架下建立以暴露—敏感性—适应性为准则层、以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为要素层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脆弱性评价模型和集对分析法对1995—2016年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演化特征进行实证评价,并且归纳分析脆弱性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暴露指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敏感性指数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后进入相对平稳阶段,适应性指数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上升、下降、上升"的过程;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的基础性因素,人文因素在自然因素基础上进一步加剧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的脆弱性。根据研究结果从自然环境保护和人类活动调整两方面提出降低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量与消耗量日益增加,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恶化,物质、能量与人口的比例不断减少,研究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工作已刻不容缓.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生活于自然环境之中,要消耗一定的生物与非生物资源,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础的物质条件,人又是环境的塑造者,人类与自然环境保持着一定的平衡关系。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目的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自然环境就等于毁灭人类自己。现在,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已成为全球共同关心的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致于保护生态环境及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的研究,并建立了很多环境保护组织。我们国家地  相似文献   

5.
环境艺术是与人类得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一个术语,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不但有其自身的生活环境,而且会在受周边自然环境影响的同时反作用于其环境。人类作为自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和活动必定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人类也有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矿区生态经济系统特征与演化原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春东  鞠耀绩  汤万金 《技术经济》2003,22(2):F003-F003,F004
矿区生态经济系统是由矿区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交织、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非线性机制耦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人工系统。它是存在于特定空间范围内 ,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技术等诸多要素的具有网络结构和生态经济功能 ,并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导 ,以自然环境为依托 ,以价值流动为命脉 ,以经济体制与环境政策为调节驱动器的有机整体。一、矿区生态经济系统的主要特征1.矿产资源及其开发是矿区生态经济系统的基础与核心。矿区形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地下储藏大量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7.
自然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的空间或场所。自然环境的特点,以及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自然环境因素的质量和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本身和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再生产条件。因此,研究自然环境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和保护好自然环境,对提高生产力水平有重大意义。一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历史表明,自然环境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客观条件,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就是它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自然环境为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提供  相似文献   

8.
绿色经济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经济。绿色经济要求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时要理性化。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人类自身内部结构的制约,二是自然环境的制约。人类要生存,必须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必须有相应的自然资源。我们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从而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也都是有限的。绿色经济是人类自身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9.
资源及其合理配置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资源范畴及其合理配置意义 (一)资源的含义 资源概念的本初含意是指资财的来源,并非仅指一般的自然资源。按牛文元的说法:人类在生产上、生活上、精神上所需的物质、能量、信息等“初始投入”,均可称为资源。可见其含义甚广。从经济活动的角度,我们把资源概念限定在现存的各种自然要素及由其组合而形成的自然环境,以及人类利用自然要素加工、改造、生产出的各种经济物品及由其组成的经济环境,最后是人类在上述基础上形成并不断增长的人口、知识、技术、文化、管理体制等,只要能进一步有利于经济物品的生产或使用价值的提高,均可称之为资源。按已有的叫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在地球表层具有一定分类意义,由相似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等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并具有一定相似结构与功能的动态统一体的特定地域范围.它具有区域地理系统所存在的一般性质,如自然地理系统结构以山地为主的地缘性区域.根据山地自然环境及其资源禀赋条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社会既有的非对象化成果,包括社会物质生产力系统和作为生产关系要素之一的制度化系统要素的投入,通过社会自身不断的新一轮更加深刻的对象化系统性条件,采取科学和适当的开发发展模式,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这既遵循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又能借助不断获取的非对象化成果条件,最终实现主体的进一步优化,进而形成一个自然与社会有机统一演进的发展动力机制,实现区域人地系统的优化调控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侧重于西南地区山地经济业态及其发展模式的实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太原市城市形象分析及优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侃侃  王国梁 《经济师》2009,(1):279-280
城市形象是指城市内部诸要素,经过长期综合发展给人(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潜在和直观的反映和评价。城市形象体现着城市自然环境、文化传统、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和整体视觉的特点,代表着城市的身份和个性。文章从城市格局、城市建筑物、城市道路和交通系统等方面对太原市的城市形象进行分析,并对今后太原市城市形象的塑造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徽与自然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理念、态度及生活方式,是对应于工业文明并以其为总结基础的时代性扬弃,是人类罪中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的文明发展进程.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必将有力地促进包括政治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进程,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人文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人类经济形态发展过程,分析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人类经济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气候变化、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社会和经济人文手段。  相似文献   

14.
技术作为一个系统,它的进化过程不仅受到自身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驱动,也必然受到自然界的物质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的选择与塑造。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投资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根据房地产投资环境构成要素,从经济环境、房地产市场环境、基础设施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五个方面选取了24个指标,运用均方差决策法,构建房地产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并以银川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论人类历史的生态与环境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态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将人类历史和自然环境视为一个有其生命规律的巨系统,运用系统论、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当今世界的环境经济问题(核心是南北问题)。得出结论:人类与自然必须协调发展,要实现这一切目标的前提是人类自组织系统的和谐。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终极目标是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即“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7.
荒漠化是由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土壤退化过程,严重威胁区域内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因此,针对甘肃省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现状,结合现有的监测手段和技术条件,提出了荒漠化监测的重要前提,并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入手,设计了科学有效的监测指标体系,其中科学技术体系描述了荒漠化监测所需的信息要素和生态地理指标;社会经济体系主要评价了影响荒漠化过程的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8.
《经济地理》2021,41(4)
正海岸带地区是地球陆地系统与海洋系统的过渡带与生态环境脆弱带,由于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区位条件,海岸带成为地球上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海岸带地区的发展变化受到全球变化背景下的自然环境演替及人类开发活动的综合作用。随着海岸带开发利用的深入,农牧渔业发展、滩涂围垦、城市围海造地、码头建设和海岸工程等开发改造行为都将对海岸带地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海岸带地区资源开发与环境改造在强度、  相似文献   

19.
人类中心论认为,人只对人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人对环境的义务只是对人的一种间接义务。这种观点遇到了非人类中心论的挑战。作为一种环境伦理学理论,人类中心论是必要的,但是不充分的。它为人们保护环境的行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理由。深层生态学的发展是环境伦理学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所在,只有当人们也同时把保护环境理解为人的“自我完善”的一个内在要素、并承认自然存在物的道德地位的时候,自然环境才能从价值的根上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理念、态度及生活方式,它是对应于工业文明并以其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的时代性扬弃,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历史逻辑,同时也是当下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人类最终走出“人类自我中心主义”困境的必然选择,也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新的文明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