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七大提出了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的新理念,本文由此论述了法治精神的弘扬,法律至上,法治权威的宣传,法律文化的建设以及法治政府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科学内涵入手,分析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必要性,提出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路径,即克服轻法思想,信仰法治精神;坚持普法教育,培养法治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贯彻法治精神;坚持自觉守法,滋养法治精神;强化监督机制,彰显法治精神;依法严惩腐败,提振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3.
弘扬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新时期推进法治建设的行动指南。弘扬法治精神需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法治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正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研究的新亮点。江苏省无锡市结合地方传统文化的特点,注重法治深层次的内在建设,为民主文明、和谐无锡的城市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公民法治氛围。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也已初步树立。要突破制约中国法治深入发展的瓶颈,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使中国的法治建设"形神兼备"。源自中国传统的和谐价值是当代中国法治精神的核心要素,结合现代法治理念,明确法治精神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各个环节的作用,并探索其生成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信用经济 ,法律法规中的诚信基本原则 (以下简称诚信原则 )和具体的诚信规则 (以下简称诚信规则 ) ,是带有国家强制性的社会行为规范 ,构成了社会诚信建设的牢固的制度基础 ,是传播诚信理念、建设市场经济信用基础、建设诚信社会的重要依靠 ,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诚信是市场经济社会的重要法治目标 ,是市场经济社会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6.
契约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以诚信为核心,包含平等、民主、自由等原则的契约精神是构建优良法治环境的关键.本文主要从契约净胜的角度,分析了"流量清零"房闹"等热点事件,简要阐明了契约遵守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并且认为应该依靠政府对私有产权的保护、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增强以及个人心理契约的认同三个纬度来构建基于契约精神的优良市场法治环境,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容容 《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4)
百色起义精神包含百折不挠、团结务实、奉献拼搏、争先创新等丰富内涵,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大学生的德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需要大力弘扬百色起义精神,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务实创新的品质、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情操,促使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资源短缺及环境恶化的日趋加剧,我国钢铁企业的生存环境日趋严峻。建立以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托的绿色营销模式是我国钢铁企业应对市场挑战的必然途径,但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绿色环保意识较淡薄,缺乏绿色营销理念及理论体系的支持,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同行,大大制约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工程延误,意味着牺牲效益和金钱甚至机会,但是如果不把这些作为标准,而是把环保、民众健康当做更大的前提的话,那么所延误的时间,显然也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公民的法治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没有高素质的公民,就很难构建高素质的法治国家,促进公民法治意识是国家法治建设的先决条件。良好的法治意识不只是中国社会走向法治所期望的规则,更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所形成的需求,同时,也需要维护个人的权利。目前,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现状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必须从我国长远的利益和维护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的高度去认识公民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培养、提高公民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1.
践行弘扬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主要内容的北京精神,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各级各部门和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大力宣传,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创新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出和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背景下,如何培养高校非法学专业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就成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从这一角度入手,对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相关理论,非法学专业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养的必要性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养的实现途径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党委成员如何更好地参与党委集体领导,只要我们每个党委成员不断研究参与集体决策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参与集体领导,党委决策就会更具有科学性、广泛性、准确性,部队建设也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当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正面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任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是实现这一伟大历史任务的内在要求、又是其外在诉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应对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为此。分析当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所面临的挑战,探索新的历史潮流下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媒体网络传播平台,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变,自媒体信息传播迅速、 交流性突出的特点对法律知识和法治精神的推广具有天然的优势.微博、 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促进了法治精神的传播和公众对司法的参与,对推动法治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在稳步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进程中,法学视野下的自媒体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崔立辉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4,(21):33-33
我国现代提倡“法治国家”建设,各地响应国家号召,纷纷加强法制建设,但在社会整体转型过程中,垦区法治建设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和谐社会建设都对垦区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垦区法治文化体系的建立必须联系当前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垦区的发展政策,将法治文化基础打牢,加快司法改革速度。同时在农民中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加快文化建设,营造出利于法治建设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民主法治、经济发展、思想道德等方面全方位进行,但是在这一系统中,这些措施的功能和作用并非等同的,而是有轻重、主次之分?法治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追溯法与和谐思想的历史,“和”作为一种哲学理念,是中华民族最具特点的文化特征。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就是对“和”文化的最具时代特征的内涵挖掘和解读。而法作为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自诞生邢天起就担负起维护社会秩序的天然使命,作为一种标准和规则,它对社会的安定团结、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法与和谐思想二者具有同源性和交汇点。法不是万能的。法治作为一种社会状态的实现也并不意味着社会就一定是和谐的,但是社会和谐这一美好目标的实现离开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则是万万不能的。法治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随着社会法治的不断完善。我国才会更好更快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如今越来越多的诚信缺失已成为经济交易、日常社会交往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解决诚信缺失问题,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试图在法治建设的视域下作一粗浅探讨,认为在法治视野下构建诚信社会,应当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当代旅游业与民族精神的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中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构成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由于旅游资源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旅游活动是人的文化行为,旅游业在培育民族精神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毫无疑问,发展旅游业对于民族精神的弘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宪政、"三个代表"与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植根于本国的意识形态和宪政观念,西方的评论家常常误解中国的意识形态、宪政和法治的发展."三个代表"思想不仅能够充当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意识形态基础,而且能够充当国家政治和意识形态权力的合法性来源.因此,它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且能够推动中国宪政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