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师》2018,(2)
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背景下,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正在转变,这种转变倒逼着各级政务部门不断提升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能力,围绕"放管服"为核心进行行政体制改革,运用"互联网思维"破解政府管理中的痼疾,转变政府职能,重构、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文章梳理了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新的政务服务背景下政府门户网站转型的必要性,总结出政府门户网站发展的几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时代,让政务服务与时俱进,成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条件,也将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标准.“互联网+政务”推动了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其核心就是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本文分析“互联网+政务”面临的挑战性问题及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亟需树立的思维变革,提出提升“互联网+政务”战略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7,(2)
随着2016年9月25日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发布,"互联网+政务服务"问题举国关注,已被列入重要政策议程。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是我国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需要着力解决的公共服务问题。文章在分析政府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可行性、必要性以及内容构成的基础上,通过对广东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初期实践探索的分析,总结了几种主要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模式,并发现广东省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存在数据孤岛现象、基层服务体系薄弱人财物保障不足、配套机制没有理顺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地方政府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数据是新型生产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数字政府建设是当前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近年来,江苏奋力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工作,虽已初步建成政务数据共享交换体...  相似文献   

5.
丁艺 《数字经济》2021,(3):24-28
建设数字政府的重大意义 (一)数字政府建设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 数字政府建设是深化"互联网 + 政务服务"、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创营商环境新优势的重大举措.以数字政府建设的创新实践为抓手,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相似文献   

6.
探析"互联网+"时代,利用大数据资源,政府治理和政务服务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兴起有效提高了政务服务的效能,但其发展也面临着各种挑战,本文从"互联网+政务服务"认识观念滞后,体制建设瓶颈,法律法规滞后三方面分析了制约"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的主要瓶颈,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企业资源配置为切入点,将2016年公布的“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城市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连续双重差分法考察数字政务对企业的微观经济效应。研究发现,“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城市政策提升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试点政策实施效果具有“东弱西强”不均衡特征,还受到政府政策注意力分配的影响,即地方政府面临的压力越小、“年轻”官员任期越长,地方政府越重视数字政务建设,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作用越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政务主要通过成本节约效应、缓解融资约束及创新激励等渠道实现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从数字政务细分维度来看,公众参与显著提升了企业资源配置效率,而在线服务和信息公开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未来,应进一步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数字化建设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标准中,从根本上保障数字政务的实施顺畅。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公有云服务持续高速增长,覆盖云计算产业链的软硬件技术体系已形成,云计算服务从电子商务、游戏视频等领域向金融、政府、能源、交通、制造、医疗、教育等领域不断延伸,我国已成为云计算应用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但我国云计算在规模化发展和深层次应用方面还存在服务市场规模较小,服务种类附加值较低;开源技术掌控力尚不足,软硬件产品性能和云服务能力不强;数据中心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应用和发展环境有待继续优化等问题。应通过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云计算应用推广工作机制、优化云计算应用和发展环境、全面提升云计算服务能力、加大云计算服务推广力度等措施推动云计算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唐华 《数字经济》2023,(3):62-64
<正>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和平台建设力度。通过各地部门不断探索实践,目前县级以上100%行政区域已实现政务外网覆盖,超过70%的地级市建设了政务云平台。紫光股份在助力政府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协同机制,全力推动了政府大数据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自2006年Google提出云计算概念,短短数年间,云服务、云安全、云杀毒、云存储、云物联、云游戏、云教育、云营销、云手机等云家族系列便甚嚣尘上,成为IT和互联网领域最炙手可热的词汇之一。IBM、微软、惠普、亚马逊、雅虎、英特尔、戴尔、苹果等国际IT巨头紧随Google,纷纷将云计算视为公司未来发展方向。国内知名的IT公司新浪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中职学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目标为全方位主题式智慧校园.充分利用领先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融合、接地"这些先进理念,改变学校传统校园环境.在此前提下经济一体化给会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正在快速地发展,业界各大厂商纷纷制定相应的战略,新的概念、观点和产品不断涌现。云计算的技术热点也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比如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虚拟化解决方案的运行平台,基于多租户技术的业务系统在线开发、运行时和运营平台,大规模云存储服务,大规模云通信服务等。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7,(1)
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服务经济催生了云计算的全球化浪潮,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云审计在云浪潮的推动下正逐渐成为审计领域发展的新趋势。云计算视阈下的审计专业发展存在着诸多亟需改革的问题,究竟哪种教学模式更适合其专业教学,还需边探索边实践。文章分析了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审计专业采用"3+3+3+4"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更契合"大云物移"的社会发展趋势,也更能培养学生云审计技术的创新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郭兴 《数字经济》2024,(4):26-29
强化数据治理不仅有助于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更能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通过加强数据资源整合、确保数据安全可控、推动数据开放共享,我国正逐步构筑起现代化数字政府体系,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数字政府建设迈向新高度。  相似文献   

16.
夏溦 《新经济导刊》2015,(Z1):28-31
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以及大数据在智慧城市领域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手指一点,能够随时随地查看政府公开信息;能够预约挂号和预约检查,并且远程查看检查结果;通过手机和终端可以进入手机图书馆,查阅图书、阅览短文学,等等。今天,这些智能应用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可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  相似文献   

17.
云计算技术的出现给互联网应用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文介绍了云计算的特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运行现状,云计算对数字图书馆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云图书馆的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8.
罗喆  苏友娣 《当代经济》2018,(7):110-111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被认为是IT第四次革命的云计算应运而生,导致了更多的商业模式产生.在云计算背景下,互联网行业及以外行业受到影响,会计审计行业也融入云计算技术产生了云审计,通过云数据存储,来协同审计资源运用.本文研究了基于云计算背景下的云审计系统设计,并分析了其中所合风险,提出相应措施,旨在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9.
浅谈大数据分析在生态林业上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生态林业、森林培育、森林经营等方面的应用,基于森林资源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通过数据的整合共享,交叉复用,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基于大数据发展动态,大数据的性质和趋势、林业部门的大数据应用三个方面,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进行系统讲解,深入分析当前信息化前沿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结合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建设目标,阐述如何利用大数据为林业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20.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进行数字中国建设。数字中国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国的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这些都预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社会乃至全球的发展新趋势,政府层面的云服务正在加速推进,中国众多企业必将走上云端。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天然的数据信息中心,会计信息如何在云平台上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已经成为实务与理论界面临的巨大挑战。研究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历程引出数字经济为当下会计信息系统带来的变革,最后提出会计信息系统重构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