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青是一位处于文学史边缘位置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社会婚姻人生为主要内容,其负载较轻。既没有对政治的热衷,也没有对知识的追求,而是以平实的记录体现着日常生活的悲欢离合以及从中滋生的小智小慧,处处洋溢着生活的原汁原味。但正是在这种不经意中,生命的悲剧意识才更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2.
妞妞     
《宁波通讯》2012,(15):69-69
这是周国平所写的一部纪实文学,以其个人经历写成,曾获首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全书是以父亲日记作为形式,记录存活了562天的女儿妞妞成长的各种细节,通过剖析生命的诞生与消亡的过程来辨析人生的意义和情爱的真谛。其行文的哲学意味,让人们在感叹一个个体生命生死的同时,也关注人类普遍的生命意识,将生命个体的悲剧意识泛化到人类的苦难中。——编辑推荐语  相似文献   

3.
姜藜藜 《魅力中国》2009,(19):30-30
中国古典小说人物画廊之中,唐传奇《霍小玉传》塑造了霍小玉这个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的典型女子形象。霍小玉天生的性格以及从小所受的教育致使她的性格具有双重性,虽然她自己也应该要为悲剧结局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是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社会不合理的门阀制度和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4.
《雷雨》中的蘩漪是一个处在新旧交替时期的典型的女性悲剧人物。虽然她已跨入新时代的思想潮流,具有个性解放、人格尊严、叛逆精神等意识。但同时还保留着封建残余思想、寄生生活、门第观念、主仆意识等。她的悲剧反映了那个时代资产阶级家庭妇女既一般又具特性的生活状况。文章以蘩漪为例,分析了其性格悲剧、命运悲剧。  相似文献   

5.
《活着》作为一部生命乐章,作者余华力图在作品中写下人面对苦难时所表现出的高尚品质,以塑造一部展现高尚的作品,却在作品无边无际的苦难叙述中,流露出命运之残酷与不可战胜的悲剧意识,卑微的个体的人在强大的命运脚下只能选择忍耐。于是,作品旨在展现的生命意识与它实际所展现的生命意识之间构建出强烈的张力。  相似文献   

6.
秦军  王旭 《黑河学刊》2006,(1):48-50
张爱玲独特的人生经历赋予了她与众不同的悲剧气质。她在小说中,常赋予故事、人物、以一种大的时间跨度,在个体生命与永恒的对照中,表现个体的微末无力与孤独无助。在她看来,不能重建自我坚执完善的人格,人性扭曲所造成的悲剧是荒凉意味更浓的悲剧,因而“悲观”的气氛始终笼罩在她的作品之中。她的小说,将“过去”全都凝成一个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以不可言喻的力量唤醒、启示着现实世界里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安徒生童话中有很多都是悲剧性的,如《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通过反思这些童话共同存在的悲剧意识,解析产生这些悲剧意识的根源,探讨这些悲剧意识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于浩 《新西部(上)》2013,(11):170-170,162
本文分析了日本人在自然影响下形成的美意识,其表现是:与自然相调和的美意识和四季变幻中的美意识。这种美意识是纤细而复杂的,无一不是与自然、生命息息相关。也是其整个民族对生命、生活所流露出的情感变迁的过程,记录着其民族精神的前进足迹。  相似文献   

9.
《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根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是个悲剧人物。悲剧的产生并不是孤立或偶然的,而是人同社会环境冲突的结果。苔丝的悲剧首先来自社会,也有她的个人因素,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法避免的。  相似文献   

10.
贾学清 《黑河学刊》2003,(4):55-56,60
《儒林外史》作为一部十八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写真,蕴蓄着作者吴敬梓深沉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缘自于对现实文人生存困境的思索以及寻求出路理想的幻灭。本文主要从作品出发来探寻这种主体悲剧意识的内涵,并把它归纳为三个方面:一、“一代文人有厄”———哀其不幸的悲悯;二、无力补天的无奈;三、人格理想幻灭的悲哀。  相似文献   

11.
毕利芳 《魅力中国》2010,(7X):247-248
本文主要分析了妙玉的性格与爱情。她的出身、她所处的环境决定了她怪癖性格,但她忠于内心自我、勇于去追求正常人的生活和爱情,可一个人不可能超越她所处的历史阶段而存在,因此,妙玉最后仍是以悲剧结束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王一祎 《魅力中国》2013,(22):119-119
美国作家德莱塞和中国作家张爱玲分别在他们的代表作《嘉莉妹妹》和《沉香屑一第一炉香》中,向我们讲述了两位女主人公的人生轨迹和从中折射出的女性自我意识。嘉莉是美国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一个社会底层妇女的代表,她对爱情、事业和生活的态度和为此做出的行动是女性自我意识的突出表现。中国自五四青年学生运动以后,西方女权运动对中国女性的思想和意识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张爱玲在《沉香屑一第一炉香》中塑造了葛薇龙这样一个从知识女性沦落为交际花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她悲剧的婚姻和生活来向我们展现出中国特殊历史环境中特有的女性意识。本文将通过《嘉莉妹妹》和《沉香屑一第一炉香》的两位女主人公的对比来探讨东西方女性意识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至真至纯 至悲至惨—析《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苔丝的悲剧有各种复杂、多元和动态的因素,内因和外因、必然和偶然汇合起来,产生了不可抗拒的力量,直至将人推向悲剧的深渊。苔丝的悲剧是社会悲剧、命运悲剧和生命悲剧,是哈代悲剧观和命运观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焦红乐 《魅力中国》2014,(26):85-85
菲奥娜是《荆棘鸟》中克利里家族的第一代女性,她向往爱情,为了爱情大胆抗争,但在当时残酷的男权社会制度下,其抗争注定是失败的,她不得不凄凉地度过悲剧的一生。文章将从其悲剧的社会、性格等方面探讨其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15.
李楠 《黑河学刊》2012,(10):45-46
试述曹禺戏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悲剧命运,进而从东西方悲剧意识的角度深入探讨其戏剧中悲剧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6.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短篇小说巨擘,新恩潮派的中流砥柱。他以俏皮机敏、精深洗炼、意趣盎然的文笔表现了日本大正时期正直的知识分子不满现实人生,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和绝望情绪。如鲁迅先生所概括的:“芥川龙之介的作品所用的主题最多是希望已达之后的不安或正不安时的心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希望已达之后的不安或正不安时的心情”,实质是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之下及资本主义丑恶现实之中的芥川龙之介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在他的短篇小说《地狱变》里,通过画师良秀的形象得以全面展示并折射出现实人生的卑鄙和黑暗。《地狱变》中的画师良秀是个艺术至上主义者,他近于疯狂地投身艺术,为了艺术不惜残害他人生命,也不惜牺  相似文献   

17.
彭彦录 《理论观察》2005,4(3):62-63
在毕淑敏一些小说中充满着白色意象,这些意象代表着她对生命和死亡的热切关注和独特理解,使得她的作品渗透出浓重的生命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18.
孙炜 《魅力中国》2010,(33):106-107
晴雯风流灵巧,心比天高,出身低贱却渴望着自由平等,但在这个充满奴役的黑暗封建社会,这种想法只能是“空中楼阁”,华丽而又不切合实际。本文试从晴雯的身世、性格以及与红楼其他人物的对比中,分析晴雯的艺术形象及她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9.
聂美琪 《魅力中国》2014,(18):117-117
《牡丹亭》中的“至情”,表现为个人的种种情感和欲望,它能够超越生死、阴阳的界限。突破现实和梦境的区别,是对天然人性的本能追求。由于女性是晚明受封建礼教桎梏的典型代表,即成为剧中“至情”意识的表达者,这种表迭以杜丽娘为主,侍女春香次之。春香是人性意识的直觉展现者。她对礼教的反叛和对自然、生命之羡的追求,源自其本能天性,也启蒙着杜丽娘时青春和爱欲瞬间觉醒。而杜丽娘作为人性意识的觉醒者,因情而梦,因梦而亡,又因情而复生,表现出强大的“至情”力量。  相似文献   

20.
于浩 《新西部(上)》2013,(21):170+162
本文分析了日本人在自然影响下形成的美意识,其表现是:与自然相调和的美意识和四季变幻中的美意识。这种美意识是纤细而复杂的,无一不是与自然、生命息息相关。也是其整个民族对生命、生活所流露出的情感变迁的过程,记录着其民族精神的前进足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