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基础管理全面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农业银行全州县支行近年来,我行在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方面通过,狠抓制度落实,加强基础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到1995年末,全行各项贷款余额2.53亿元,其中逾期贷款占11.20%,催收贷款占10.20%,不良贷款占用率比...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农村信用社处于新旧体制交替和其他种种原因,信贷资产质量差,资金使用效益低,困扰着"两个转变"和向商业化经营步伐。1996年6月底,钦州市信用社逾期和催收贷款(下称不良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3.5%,比1994年末增加8.27个百分点,占全市信用社资产总额的15.8%。其占比之大,令人担忧。提高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已迫在眉睫。(一)建立健全制度,规范贷款行为。1、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商业银行经营的新制度。制定新制度要遵循如下原则:一是要以《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民法通则》、《担保法…  相似文献   

3.
损益     
《首席财务官》2008,(9):12-12
损受损主体A股上市银行浮出水面银行坏账率反弹水下冰山信贷紧缩、宏观经济下行由于宏观调控的效果已经显现,目前大部分上市银行的逾期贷款出现增加趋势,根据国泰君安的统计,截止到6月30日,A股14家上市银行中,共有11家逾期贷款余额比年初有所增加,其中有五家逾期贷款余额与总贷款占比也有所增加,而且不良贷款余额上升的银行之逾期贷款和占比也都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4.
在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过程中,其中的一大障碍是信贷资产质量低下,致使银行亏损严重。以工商银行为例,1994年末,全行逾期、呆滞、呆帐三项贷款高达2,557亿元,占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的21.l%。为此,如何通过加强信贷管理来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是转轨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银行业务经营与发展的客观要求1.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信贷资金经营的核心内容。信贷资金运用的本质规律是讲求安全、流动和效益三性原则。效益是银行经营目标的最终体现,安全和流动性是实现效益的根本保证.其中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我省农行业务经营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信贷资产质量不高,而信贷资产质量不高的突出表现是不良贷款,细分我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不良贷款余额持续增加。二是不良贷款结构进一步恶化。2004年3月末,在我行不良贷款余额中,次级类贷款占11,7%.可疑类贷款占36.7%,损失类贷款达51.6%。三  相似文献   

6.
健全和完善内控机制,提高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能力,已成为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拟就此试谈几点认识和见解。一、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主要表现(一)信贷资产风险。1、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信贷资产质量偏低。以某市信用联社为例,至1997年末,比上年末增加18.05个百分点。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占比分别为38.3%、8.99%和1.87%。在不良贷款中,又以工商、乡镇企业贷款居多。全辖27个基层信用社(部)发放贷款支持工商、乡镇企业近400家,贷款余额达2.6亿多元,现已有90%的企业处于停产倒闭状态,归…  相似文献   

7.
一、信贷资产现状至1998年6月末,农行百色分行各项贷款余额为14.1亿多元,其中逾期贷款占16.78%,呆滞贷款占17.80%;呆帐贷款占18.61%,实际不良贷款占比处于偏高状态。近年来,百色分行采取了不少积极措施,使不良贷款增幅势头有所遏制,但效果还不明显。不良贷款占比居高不下,不仅加剧信贷资金供需矛盾,而且制约了该行向商业银行转轨进程,亟需引起高度重视。二、贷款风险成因剖析(一)受经济环境和市场不规范影响而造成的贷款风险。百色是全国重点贫困地区,12个县全部列为广西贫困县,其中有10个县为国定贫困县,商品经济发…  相似文献   

8.
数据点睛     
截至2005年6月底,包括4家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内的17家银行的1亿元以上大客户有16416户,占其全部贷款客户总数不足0.5%,而大客户贷款余额却占其全部贷款余额近50%;平均单个大客户贷款余额4.46亿元,比上年年末增加0.27亿元。  相似文献   

9.
1997年,资源县农行认真贯彻年初全区农行行长会议,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当作信贷工作一项大事来抓,全面推行风险度管理办法,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努力盘活存量,用活增量,取得了较好成绩。至1997年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为5411.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78.3万元。其中正常贷款占比为67.10%;逾期贷款占比17.24%;呆滞贷款占比11.81%;呆帐贷款余额为208万元,占比为3.85%,不良贷款仅占32.9%。信贷资产质量之好,居桂林分行第一。他们的做法是:一、推行全年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一是把全年清收不良贷款任务及时分解落实到各营…  相似文献   

10.
到2003年末,上海农信各类存款余额达到864.53亿元,各类贷款余额478.25亿元,贷款投向坚持了服务“三农”的宗旨,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为39.98亿元,在信贷资产总量中占8.36%,全系统实现利润6.92亿元,全辖217家信用社全部实现盈利,经营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2003年股份制改革启动前,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和盈利能力令人担忧,以工、农、中、建、交五家大型银行为例:2002年末,五家银行的资本金总额为7886.69亿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4.38%;不良贷款余额为21362亿元,不良贷款率达到25.46%;资产利润率(ROA)和资本利润率(ROE)分别为0.19%和4.25%。  相似文献   

12.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7年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恢复成立以来,经过17年的发展,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已经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完善金融服务、引领金融创新和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统计,截至2003年末,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等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存款、贷款余额在全部银行类金融机构中的占比分别达到20.04%、21.52%、19.37%。  相似文献   

13.
截至2012年末,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共计144家,资产规模达12.35万亿元,同比增长23.70%,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9.40%;总负债规模为11.54万亿元,同比增长23.80%,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9.40%;不良贷款余额为41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81%,且持续多年下降,抗风险水平不断提升。资金相对薄弱、业务和服务对象狭窄、区域性强是这些银行的共同特点,但这些银行机制灵活、市场意识强、创新能力强、经营效益好,成为我国银行体系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一、中小城市商业银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甘肃金融》2002,(6):39-42
一、不良贷款的变化趋势 1、1996年末不良贷款大量增加.全省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时,不良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2.38%,较1995年增加了25.35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两呆贷款分别占各项贷款总额的29.22%和13.16%,高于人民银行规定比例21.2个和6.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一、专业银行商业化的现实困扰 1)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低下。据统计。1993年工商银行新发生呆帐、挤占挪用和逾期贷款1975亿元,比1992年同期增加627.4亿元,1993年末余额达到2338.9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余额的21.03%,其他专业银行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信贷资产质量不高,资金包袱沉重,导致银行超负荷运营的问题十分突出。对这部分沉淀、凝固和流失的资产处置,是相当困难的。而不解决这个问题,专业银行是很难向商业银行转化的。  相似文献   

16.
农业银行柳州分行荣军路办事处成立于1995年8月初,当时接收了市区兄弟办事处划拔工商信贷企业13家,各项贷款余额4846万元,其中不良贷款占贷款总余额的73.89%。面对机构新、资产质量差的状况,办事处领导班子和全办员工,不怨天尤人,而是眼光向内下大力盘活信贷资产,坚持以法律为武器,依法管贷依法收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6年末,全办贷款收回率达98%,贷款收息率为96%。两年来实现盈利100多万元,人均创利1万多元,压缩不良资产47.73百分点,跃入柳州分行信贷资产质量好、效益高的一等一级行。  相似文献   

17.
刘姝威  刘智慧 《新金融》2005,(12):23-25
5家境内上市银行公布的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体现出如下特点:营业收入和利润持续增长、存贷款的期限结构风险仍然较大、逾期贷款增长较快。可以预见,到2005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都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信贷质量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8.
截至2003年末,我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2.44万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为17.80%。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16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0.36%,政策性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36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39%,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87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7.92%。另据统计,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每年处置不良资  相似文献   

19.
霍邱县农行2004年初不良贷款余额61791万元,占贷款总余额69770万元的88.6%。其中次级、可疑类贷款只占不良贷款余额的17%,而损失类贷款已占不良贷款余额的83%,不良资产占比高,损失大,已严重制约了霍邱农行的经营和发展。该行致力于不良贷款清收盘活工作,始终把这项工作当作“生命工程”和“头号任务”来抓,今年在工作方式、方法、手段上创新,做到“一个提前、二个不变、三个突破、四个要求、五个紧抓”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增福 《浙江金融》2006,(11):19-20
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宏观凋控的加强、监管当局监管力度的加大和银行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逐步提升.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持续好转。截至2005年末.我国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首次下降到一位数.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3133.6亿元,比年初减少5176.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8.6%,比年初下降4.2个百分点。然而,若考虑工行政策性剥离的6350亿元不良贷款(损失类1760亿元和可疑类4590亿元).2005年不良贷款实际增加了约1174亿元,看来2005年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实为“明降暗升”。这种不良资产处置不仅使现实的资产暴露了风险.更重要的是形成和助长了道德风险。银行的资产剥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