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文  孙早 《财贸经济》2020,(5):67-83
随着中国的研发投入总量进入世界第一梯队,研发投入(资源)的配置状况成为决定研发产出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基于一个包含研发资源价格扭曲的多部门竞争均衡模型,以2001—2016年各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对中国地区间研发资源错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考察。研究发现:(1)各省份之间的研发劳动错配高于研发资本错配,多数省份倾向于过度配置研发资源,省份之间研发资源配置效率总体上呈逐步改善趋势,纠正错配可以使研发产出提升约16%;(2)东部各省份研发资源配置相对较为合理,但研发劳动配置略有不足,中部、西部和东北各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研发资源过度配置现象,东部和西部的研发资源配置效率一直在改善,东北和中部则没有表现出持续的改进态势;(3)市场发育程度、偏向性政策扶持、地区创新环境是研发资源错配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研发资源过度配置地区,这些因素的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的启示是,在当前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政府相关部门在积极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的同时,还应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不同地区间的研发资源配置,实现研发效率的提升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和城市最低工资数据,基于Hsieh andKlenow(2009)的资源错配测算框架,实证分析最低工资对企业资源配置扭曲的影响,并量化这一机制下最低工资对企业规模分布的优化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最低工资上涨使企业劳动扭曲得到改善,劳动配置过度的情况得以缓解.进一步的反事实分析发现,最低工资通过改善劳动扭曲促进整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规模扩张,最终优化企业规模分布.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1~2017年我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在测度各地区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指数的基础上,实证研究数字金融的发展对我国资源错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一期的资源错配会加剧当期的资源错配水平,表现出了一定的路径依赖性;数字金融对我国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存在显著的改善效应,提高了整体资源配置效率.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数字化程度均对资源错配的改善产生了积极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主要对东部地区、产能过剩较高、资源配置过度及较大规模的城市资源错配改善显著.本文的启示在于:在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应积极发展数字金融,并促进资本和劳动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有效整合,藉此改善资源错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在测算分析中国各省份资本错配程度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资本错配纠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省份的资本错配程度呈下降趋势,但省域之间资本错配程度的非均衡性特征突出,中西部地区的资本错配程度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引进来"与"走出去"有助于提高资本配置效率,起到纠正资本错配的效果;"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能够有效地纠正中西部地区的资本错配,提高其资本配置效率,但其在东部省份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在考虑反向因果和异常值的影响后,研究结论依旧稳健。  相似文献   

5.
2010年以来,中国多数地区大幅度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工业部门的平均工资以两位数的速度持续增长。但最近几年在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企业业绩下滑、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最低工资标准政策调整的形势下,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幅度收窄,平均工资增长幅度较之以前明显降低。本文将对中国工资增长放缓的原因、今后的增长趋势,以及企业与政府应采取的措施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创新力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1-2016年中国338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单位城市的创新指数,从空间分布、空间集聚、空间差距和空间极化四个维度出发,综合采用标准差椭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基尼系数和极化指数,系统考察了中国城市创新力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创新力呈现点-面扩散的不平衡分布态势,创新力空间分布上的东强西弱、南强北弱格局与创新力增速上的东快西慢、南快北慢格局并存;中国城市创新力出现了一定的空间集聚趋势,高-高集聚范围由北向南逐渐延伸;城市创新力具有较高的空间集中度,且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国城市创新力的空间差距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演变趋势,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的总体差距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距,南方、北方两大地区的总体差距则主要来源于地区内差距;中国城市创新力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横向极化与纵向极化并存,并且纵向极化速度远快于横向极化.  相似文献   

7.
<正>2010年以来,中国多数地区大幅度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工业部门的平均工资以两位数的速度持续增长。但最近几年在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企业业绩下滑、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最低工资标准政策调整的形势下,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幅度收窄,平均工资增长幅度较之以前明显降低。本文将对中国工资增长放缓的原因、今后的增长趋势,以及企业与政府应采取的措施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8.
结合WIOD数据和我国工企数据,从城市层面实证制造业服务化对资源错配的影响,探寻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结果表明:(1)制造业服务化能够显著改善资源错配,相比中西部城市,对东部城市资源错配的改善效果更明显;(2)专业科技、金融保险、批发零售和运输仓储服务化对资源错配均具有显著的改善效应,特别是金融保险服务化的影响最大,而信息通讯服务化的资源优化效果并不明显;(3)行政效率的提高可以协同制造业服务化显著降低城市的资源错配程度;(4)高技术和市场竞争的发展有助于制造业服务化改善东部城市的资源错配情况,但会加剧中西部城市的资源错配。  相似文献   

9.
在江苏率先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后,上海、山西、重庆、浙江等省市也纷纷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目前,已经有十余省市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上调17%左右。在各省区市纷纷调高最低工资标准、缺工潮涌现之后,富士康、本田把企业与劳工之间的矛盾激化变得表面化。有媒体评论这是中国工人权利意识增强,而经济专家担心事件引致劳动力成本上升,除引发产业外移外,也可能加剧大陆目前的通胀压力。收入差距问题,从未像今年这样搅动人心。  相似文献   

10.
假性民工荒     
《中国海关》2012,(6):75-75
“假性民工荒”是指由于企业给予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待遇条件过低、符合技能要求的农村劳动力过少以及中西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不断上调,而并非由于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所造成的沿海地区企业招工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000年-2013年中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值仅提高了3.13%,东部地区的高效率优势逐渐减退,中部地区的效率值总体较低,西部地区配置效率的"后发赶超"特征明显。东部地区所属省份的配置效率及变化趋势差异明显;中部地区所属省份配置效率地区差异较小;西部地区高效率省份与低效率省份之间的效率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2.
石娟 《商业研究》2015,(2):85-90,167
本文利用我国东部地区1995-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就最低工资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上调最低工资会对东部地区农民工的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且当期影响大于滞后影响;最低工资的就业负效应在短期主要是以提升劳动生产率的中介效应形式体现,在长期主要是通过缩减员工规模或企业退出市场等直接效应形式表现。考虑到目前最低工资的相对水平仍然偏低、最低工资的上调有利于促进企业提升劳动生产率以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摆脱"技工荒"困境等现实原因,东部地区不应暂停对最低工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区域特定方向差异指数方法对山东省经济进行测度研究,根据山东省的实际情况将山东省分为5组,分别为山东省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山东省半岛城市群--其他城市以及山东省沿海城市--内陆城市。其中山东省半岛城市群--其他城市这一组的差异指数总体来说最大,其次为沿海城市--内陆城市的差异指数,最后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差异指数。根据计算出的差异指数和相关数据可得知山东省东部地区得益于其优良区位以及政策发展,经济情况一直处于优势。但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山东省西部地区也在逐渐拉小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3-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双向直接投资协同发展对中国资源错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向直接投资协同发展会显著降低中国整体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但该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性。同时,双向直接投资协同发展对中国资源错配的影响存在阶段性特征:当人均收入水平低于19821元(2007年以前)时,双向直接投资协同发展未对中国资源错配产生显著影响;当人均收入水平大于19821元小于49542元(2008-2014年)时,双向直接投资协同发展可以缓解资本错配,但对劳动力错配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当人均收入水平大于49542元(2015年以后)时,双向直接投资协同发展有利于改善资源错配。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双向直接投资协同发展通过提高金融深化水平和劳动力成本,进而缓解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  相似文献   

15.
沈春苗 《财贸研究》2019,30(1):55-64
现有研究劳动力市场扭曲多基于制度视角,这无法解释制度改善背景下劳动力行业间错配程度"不降反升"的特征事实。基于中国制造业深度嵌入GVC低端的现实,先对GVC低端嵌入影响劳动力行业间配置的机理进行分析,接下来利用1997—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系统GMM两步法计量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制度质量改善的确降低了劳动力行业间错配程度,而GVC低端嵌入是导致错配程度加剧的主要原因。这一研究结论启示我们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6.
白烨 《商业时代》2021,(2):137-140
本文以我国京津冀区域为例,研究了区域资源配置改善对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效应.结论表明,总体上京津冀区域的劳动力配置存在不足,而资本要素却存在过度配置现象;劳动力资源配置和资本配置的改善,不仅对流通业发展能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同样也存在着"倒U型"关系,资源配置不足不利于流通业发展,但资源过度配置同样也对流通业发展带来负面影...  相似文献   

17.
运用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采取Hsieh等的模型方法,实证分析了资源错配及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国有、集体企业的资源错配较为严重,港澳台、外商企业则较低;中西部地区资源错配程度高于东部,中部高于西部;重工业企业资源错配高于轻工业。从企业TFP发展潜力来看,如果有效消除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错配,全部工业企业的总量TFP可提高51%以上,其中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总量TFP有望分别提高45%和18%以上。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刘易斯拐点”到来的2003年和“人口红利”趋于消失的2013年两个时间节点出发,使用相对扭曲系数来构建劳动力错配指数,并通过选取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来探讨分析户籍分割对劳动力错配的影响。通过2003年与2013年的比较,静态分析发现户籍分割会显著地加剧劳动力错配程度,政府行为虽不能将户籍分割造成的错配影响消除,但却能显著地改善劳动力错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西部地区12省市的年度FDI总额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建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趋势面模型,对研究对象的空间集聚和趋势面进行分析。分析显示,西部地区的FDI存在空间自相关性,总体上具有正的辐射效应,即大部分省市处于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区域,但高FDI地区对周边地区产生的辐射效应有限;西部地区吸收的FDI总额有所增长,但增长较缓慢,且主要集中在发展较好的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东部地区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东部地区的一些产业和企业要继续发展,向原材料产地和市场空间较大的西部地区转移是必然趋势。加快东部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