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K公司基于项目组合实施精益战略的实践为例,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探讨企业以项目组合管理为手段实施精益战略的管理环境构建及其组成要素。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实施精益战略的企业而言,流程体系的设计、组织结构的变革以及精益文化的塑造共同构成了管理环境构建的核心环节,三者缺一不可,互为依存。此外,在流程体系设计中要突出项目组合管理在精益战略实施中的协同性、过程性及有效性;组织结构变革要协调项目组合管理与传统职能部门管理的关系;精益文化培育则要从职能维度与组织维度向项目维度扩展。  相似文献   

2.
在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大环境下,企业赢得未来的关键是在变化的环境里形成反弹恢复和反超改进的能力。然而,学界对此关注不足。因此,基于华为化险为夷的管理实践,系统总结了组织韧性在危机情境下的形塑机制,以及文化加持对组织韧性形成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1)组织韧性是指在危机情境下的一种抗压反弹恢复和逆势反超成长的能力,其形成得益于三大因素的循环演进:刺激与唤醒、招架与归位、革新与超越。(2)文化加持主要通过交锋、融合、迭代促进组织韧性的形成,彰显的是文化变革背景下核心组织要素的重构过程。(3)压力情境下的组织能力转型升级显示出一种文智跃迁的逻辑,即坦然面对危机,再造组织管理模式,推动组织能力由低阶到高阶实现螺旋式跃迁。研究结论既是对组织韧性相关文献研究不足的有益补充,又是对文化加持下组织能力升级路径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企业协同创新能力的塑造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资源,还需要对知识进行有效利用,而知识的创造、利用的过程即组织学习。文章探讨了智力资本、组织学习、企业协同创新之间的关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智力资本与企业协同创新的关系,以及组织学习在智力资本对企业协同创新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发现企业智力资本与协同创新能力之间显著相关,智力资本通过组织学习影响企业的协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国内外掀起了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组织韧性的潮流。现有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塑造组织韧性的重要前置因素。基于文献综述,首先进行了数字化转型和组织韧性分析整理,其次归类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组织韧性的影响作用,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方面。结果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塑造组织韧性具有显著直接作用,且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推动双元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加强知识管理来进行组织韧性的塑造。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提出动态能力的特征,并对企业动态能力促进持续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组成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战略与资源的动态组合、技术和知识资本变革创新机制、企业家才能及组织结构的动态变迁是形成竞争优势的必要因素,为研究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的关系提供新的认知,以期为动态能力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认为高度集权的科层组织结构、传统的企业学习机制、知识工人的短缺、以及对知识管理的误解和传统的管理模式,是我国传统企业在向知识型企业转变过程中阻碍知识共享的症结所在。在分析知识共享机制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审视,并提出通过改革教育模式、管理模式、塑造企业文化等方式切实地实现我国传统企业内部部门或机构间的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7.
鉴于文献中对知识资本概念存在不同的理解,对知识资本的内涵予以重新界定。通过对知识资本结构相关研究成果的回顾,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划分了知识资本结构的六个维度:人力资本、组织资本、文化资本、技术资本、关系资本和市场资本,并对每个维度分别进行了论述,强调了文化资本是不容忽视的知识资本。  相似文献   

8.
杨祖平 《中外企业家》2016,(6Z):101-102
该文探索了研究组织执行力文化的重要意义,构建了组织执行力文化的四个维度,即:诚信文化、正义文化、责任文化和共享文化,指出四个维度在组织执行力文化结构中的地位。以期更好地形成和保持长期强势的组织执行力文化,从而使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9.
组织资本能够促进并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会形成惰性,阻碍企业创新,因此有必要对组织资本的惰性及其克服进行研究。文章介绍了组织资本的概念形成及其内涵,从认知及学习角度分析了组织资本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分别从惯例、结构及文化三个方面阐述组织资本惰性的来源,并探讨其克服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项目管理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积极的合作行为对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作用,本文以心理资本表征心理素质,以积极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相关理论作为研究框架,提出心理资本、合作行为对项目管理绩效影响机制的相关假设。通过收集建筑业项目管理人员的406个问卷调查样本,运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对该影响机制展开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建设项目管理者的心理资本与项目管理绩效显著正相关,其中“乐观”和“韧性”的两个心理资本维度影响程度最高;合作行为作为自变量同样与项目管理绩效显著正相关,而作为部分中介变量对项目管理绩效的作用则会受到心理资本的影响。因此,增强建设项目管理者的心理素质,能促其合作行为的发生,进而能有效地提升项目管理绩效,达到预期的建设项目目标。  相似文献   

11.
心理资本与个体创新绩效的关系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热点话题,但对于心理资本是如何影响个体创新绩效这一问题却少有涉足,也没有明确的定论。本文运用扎根理论,以钱学森的生平事迹为个案,对影响个体创新绩效的心理资本及其影响机制进行案例研究,以期为创新人才的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建议。本文通过对钱学森传记等相关历史资料进行编码,得到影响钱学森创新绩效的心理资本包括六个维度:自信、希望、韧性、乐观、幸福感、智慧。在一定范围内,自信水平越高,个体创新绩效越高,但过度自信则会阻碍个体创新行为;希望、韧性、乐观和幸福感能提高个体创新绩效;智慧对个体创新绩效有一定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组织支持感能促进心理资本的积累,组织承诺在心理资本与本文创新绩效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为基础的心理资本这一概念的出现,为企业提高竞争力找到了新的突破点。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心理资本的概念、结构及相关实证研究进行了梳理,描述了其对学习、创新过程的影响机制,并对心理资本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有助于心理资本理论及其对企业自主创新影响的研究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在现代商业社会和企业经营管理中逐渐被发现和重视,成为继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之后被重点关注的领域,其对企业价值创造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社会资本的有效形成和利用社会资本有着极其重要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本文回顾了企业社会本研究的理论进展和不足;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分析了企业社会资本是如何形成的;选取了396家中国矿产资源类上市企业作为样本,重点检验了这些维度形成的社会资本对企业的影响;为企业开发和形成社会资本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揭示中国制造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组织结构状态演化规律为研究主题,采用多案例比较分析方法,从组织结构的专门化、规范化、集权化三个状态维度,探索企业在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组织结构状态的具体变化。根据研究发现,在企业从单一企业初创、拓展到集团化发展、集团资本运营的过程中,企业的组织结构将从由生产经营类部门组成逐步发展到由战略规划、投资管理、人力财务、监督管理类部门组成,各类职能的规范化次序遵循由业务类到职能类到文化与战略投资类的规律,而在权力关系上,则遵循从高度集权到部分分权、以分权为主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院营销动态能力是企业在动态环境中生存的关键,社会资本和组织学习也是现代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文章在回顾了社会资本、组织学习、营销动态能力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资源——组织学习——动态能力”的逻辑框架,应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收集海信集团的资料,探讨了社会资本对组织学习、组织学习对营销动态能力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项目管理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把项目管理文化的结构分为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精神层几个层次,认为项目管理文化的作用是塑造了项目团队成员共同的价值观、有助于项目控制机制的形成、实现了团队组织的认同感。为了建设项目管理文化,需要争取得到项目执行单位的高层管理者支持、加强制度建设、提倡项目团队成员共享知识并相互学习、推进项目人本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低碳经济兴起和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背景下,“城市文化资本”运作成为寻求城市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的创新。在借鉴现有研究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城市文化资本”估算体系并以江苏省为例测算了2010年各地级市的文化资本存量,研究发现江苏省城际“城市文化资本”存在显著差异。其特点表现为:一是沿江地区、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依次递减,二是苏南地区、苏中地区、苏北地区依次递减。在此基础上,运用修正的C—D函数模型对“城市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作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城市文化资本”未能充分转换为经济资本,但也具有明显的促进经济增长作用。最后,就“城市文化资本”运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8,(14):9-12
通过对现有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总结,概述了PPP项目风险及其风险特征,分析了社会资本在PPP项目风险管理中的研究现状。利用霍尔三维结构模型知识,从时间维度、知识维度和逻辑维度三个方面较为系统的分析了PPP项目的风险内容,但由于PPP项目风险不是单一的,需要形成动态的风险管理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PPP项目风险管理集成化,构建了PPP项目风险集成框架图,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对风险进行系统性管理,为社会资本在PPP项目风险管理中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单位制”社区作为我国特定时期的组织模式,在城市发展前期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制度的转变,社区空间逐渐从单位组织中脱嵌,在现代化城市建设影响下形成了大量“后单位制”社区。此类社区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城市发展需求,产生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城市问题,存在较大风险。社区韧性是能够帮助社区自身对风险进行预警、响应和恢复的多种能力合集。首先,基于“后单位制”社区特征,从客观建成环境和主观能动性两个层面梳理现状问题及风险因素。其次,基于社区韧性理论和既有韧性评估研究,从社区资本和居民能力两个维度构建“后单位制”社区韧性评估体系,并运用组合赋权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再次,以哈尔滨市的3个“后单位制”社区为典型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3个社区的韧性平均水平一般,居民能力得分略高于社区资本得分,存在物质资本冗余性不足,社区风险应对设施不完善及居民抗扰性弱的问题,但社区居民拥有较为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居民自治,具有一定的自组织能力。最后,从明确权属问题、社区空间微更新和社区居民公共性重建3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社区韧性提升策略。以期推动社区韧性理论在“后单位制”社区中的实践,并为同类社区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传统产业集群企业如何塑造区域价值链(RVC)市场势力的路径和方法进行研究,以中国南珠产业集群企业为案例,归纳、总结出传统产业集群企业在RVC市场势力塑造过程中的企业家才能和战略定位、文化认同的具体特征,析取概念并建立了“企业家才能”和“文化认同”双重作用的RVC市场势力塑造和突破攻略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企业家才能通过战略定位实现对传统产业集群企业的RVC市场势力塑造,通过文化认同实现对市场的控制,而在此过程中技术和市场双重控制是常规手段。在数字化条件下,利用数字手段和社会资本,与全球市场建立联结也是传统产业集群企业的一大特色。“企业家才能”和“文化认同”策略是传统产业集群企业获取RVC市场势力并成功充当国际主导企业的关键因素,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可立足以文化认同为基础的RVC市场势力塑造与传递机制来驱动价值链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